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何为“言传身教”,你怎么看?
言传身教,孩子,自己的何为“言传身教”,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言传身教出自《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言传身教一般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潜移默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父母文明的吐谈,优雅的举止会自觉不自觉的影响孩子的认知和习惯。俗话说,将门出虎子,老子英雄儿好汉,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很难想象,一对脏话连篇、行为不端的父母能培养出品行端正的下一代。从学校层面看家教,有句话不得不再说一遍:问题孩子后面是问题家长。家长是主机,孩子是显示器。
言传身教在单位里、社会上适用于长辈对小字辈,上级对下级,师傅对徒弟。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长辈的引领、上级的提携、师傅的指导。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起着示范作用。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的一生,遇见一个好领导、好老师、好长辈是无比幸运的,他们以身作则,模范带头,表率引领,就会产生上行下效的连锁反应。
我们都应牢记言传身教的作用,时时处处做别人的榜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字面意思是用言语告知用实际行动教育他人。这是两个方式,也是两种层面,言传要与身教相结合,才能真正起到教育效果。古人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心我会变成你——说说言传身教
1
真事。
A是某办的,平日里处理的都是家长里短。
A也一直尽职尽责,尽管整日里接收的都是些负能量,但也毫无怨言。
除了老W。
A说,那天老W哭着来找TA,在TA面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原来,老W的儿子儿媳妇不孝顺,平日里对TA不管不顾也就罢了,更不让TA进门,不给TA饭吃。老W很憋屈。
A听了,“无语”以对。是真的无语——没有义愤填膺,也没有为其调解的兴致。
只问了老W一句话:你记得你妈是怎么死的吗?
老W怔了一下,止了哭,半天没说话,之后就自觉无趣,灰溜溜地离开了,从此再也没向A提过儿子儿媳不孝的事。
A说,街坊邻居都知道,老W和他媳妇以前就是不孝的儿子儿媳:当初也是不给妈饭吃,后来妈生病了,万念俱灰,最后吊死在他家的大门口。
老W的媳妇还骂她晦气,死了都不让人消停。
之后,两口子真做到了活不养死不葬,还是A办公室的一些同事,带领一些热心的街坊邻居,帮忙处理的后事。
B说的事例则正好相反。
说TA有一邻居H,H上有母亲,下有孙子。邻居说谁都愿意带小孩儿——虽说不轻松但心情舒畅些。但H还是选择老母亲,为此她儿媳妇还抱怨过。
后来,H母去世,没两年,H也病了,所幸儿子对她尽心尽力地照顾,让她很欣慰。
问儿子,当年没帮忙看顾孙子有没有埋怨自己。
儿子却说,您是怎么孝敬姥姥的,我就怎么孝敬您。
你是怎么做的,你身边的人就是怎么做的。
什么叫“身教”?这就是。
2
孩童教育也是如此。
董卿在央视《面对面》的一期节目中说了一句话:“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是她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得到的感悟
——“所以我应该努力去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对你有爱也有尊敬。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
教育不只靠言传,更有身教:行为,是最有力的教科书。
孩子最擅长模仿。
曾经看过一个公益广告:
妈妈给外婆端水洗脚,回来后发现儿子不见了。
过了一会,走廊里传来小拖鞋走路的哒哒声,溅了满身水的儿子端来了满满一盆水,稚嫩而可爱,说:“妈妈,洗脚”。
李亚鹏在做客《朗读者》时说过,他每天在女儿睡觉前,就在她旁边拿出《金刚经》,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
他说,每天晚上念两小节,坚持两年半,从未间断。就这样,李嫣三岁多,就已经熟读《金刚经》。
自然而然地,长大后的李嫣成了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喜欢与李亚鹏一起读故事,也有很强的求知欲,让他给她解疑答惑。
李亚鹏还说,养孩子是他们(大人)得到教育的第二个机会。
与此相对的是:熊孩子,也大多是熊家长的复制品。
关于熊孩子的报道,时常看到。微博还有一个专门讨论熊孩子与熊家长的话题。
前段时间就有一例,熊家长放纵孩子在车厢里闹腾,有位男士忍受不了,出言提醒,反而惹怒了熊父母,妈妈更动手扇了男士一巴掌,使男士眼睛破裂出血。
更有中国熊孩子在美国飞机上,用拳脚闹腾邻座小伙,家长视而不见,小伙忍无可忍,要求家长管束未果,还招来了熊孩子父亲的拳头,后来,一家三口落地,即被遣返。
总之,熊家长们践踏花草、横穿马路、攀爬雕塑、随地吐痰便溺、破坏公共设施、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这些不文明行为,很快就被孩子全盘学走。
熊孩子的不守规则,很多是学习了熊家长的不守规则;
熊孩子的狭隘,很多是复制了熊家长的狭隘;
熊孩子的暴力,很多是源于熊家长自身的暴力;
3
有一句很文艺的话,说:长大以后,我就成了你。其实这句话里,也包含了潜移默化的事实。
有教育组织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找了一批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得其解的年轻父母,请他们认真思考,并客观地在纸上写下自己以及自己父母的性格和优缺点。
令人惊讶的是,当他们冷静下来,客观思考以后发现:自己的脾性与优缺点,竟与自己的父母如此相近。
这个结果阐释的道理,与心理学上阐释的原生家庭给人成年后带来的影响异曲同工。
例如,被易怒、常常争吵的父母伤害的孩子,曾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不要变成像父母那样的人,但在长大后却悲哀地发现:自己一样难以控制脾气,暴躁莫名。
上一篇:怎么才能快速赚到3-4万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