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传统棍棒教育真的还适合现如今10后的学生吗?
棍棒,孩子,学生传统棍棒教育真的还适合现如今10后的学生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传统棍棒教育真的还适合现如今10后的学生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我是中学语文教师。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以前教育的观念,甚至历来被奉为教育经典。但是对现在的学生来讲已经不适合了。因为现在的学生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骂不得,更打不得。轻者和教师顶撞,重者跳楼自杀。一些网民不明是非,一些媒体又推波助澜,造成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好多教师带着明哲保身的态度教学,想管不敢管。毕竟批评的尺度没有明显的界线。一旦被批评的学生,心理承受的能力小,自尽了,罪责落在教育者身上,谁能担得起?君不见网上正闹得沸沸扬扬的事学生因理发跳楼还没落幕。学生迟到几分钟给站一下也算体罚,更有甚者,一些人在网上提问:学生站着回答问题是不是体罚?呜呼!不知这些人出于何种居心,可能是唯恐不乱,给教育界添乱。总之,棍棒教育真的已不适合现在教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在它适合的土壤上才能发挥作用。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就是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他进行相应的教育。龙生九种,种种不同,即便是一母同胞的孩子,性格差异也会明显存在。
因此,棍棒教育也好,其他教育方法也好,首先得是适合孩子个性特点的教育。但综合考量,棍棒教育,属于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是应该摒弃的落后的教育方法。
它在让孩子皮肉受苦的同时,也让一些心灵脆弱的孩子心理上受到影响。
小时候经常被打骂的孩子,一部分孩子会产生暴力倾向,脾气暴躁,做事浮躁,没有耐心;还有一些孩子,会没有安全感,胆小怕事、缺少自信心、做事没有主见,性格也会变得孤僻。因为父母一次打骂而毁了孩子一生的案例也有发生。
棍棒教育不利于形成孩子温文尔雅的性格,还会影响亲子关系。也可能给孩子一生的幸福埋下阴影。
经常对孩子进行打骂的教育,才叫棍棒教育;偶尔打了一次孩子,不能叫做棍棒教育。所以,不能把某个孩子因为父母打了一次就怎么样的事例当做棍棒教育的正面案例。
所以,不管是什么年代,教育都要尽量温和,不刺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没有什么固定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
我们从各种渠道看到外国人怎么教育孩子,怎么和孩子沟通,方法有很多与我们不同,所以我就错误的理解那才是好的教育,才是对的!但是,外国人就真的比我们优秀吗?好像不见得吧?
又比如我们现在的填鸭式教育,都说有问题,是错的,怎么就不见改?学校刚减负,家长又给孩子加负,逐渐滋生了很多乱想,谁对谁错?而且,这种填鸭教育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与人口之间,似乎更适合,也是这种教育,成就了多少“穷人家的孩子”?
”棍棒底下出好人”,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有些人是越活越倒回去了,我们的教育从来都不该讨论该不该打,那时外国人思考的低级问题,我们早已经过度到如何去打的高度,需要“棍棒”时,何必手软,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怎么做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不是吗?
管他10、20、780后,树苗要长成苍天大树,怎能不经历风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是应该因人而异,因才施教,孩子有时该责罚还得责罚,该奖赏奖赏,不能因过度奖赏而导致孩子不懂感恩和责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适合,那个时候老师水平低,靠打骂来树立威信,现在要靠知识水平和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怎么办?》
严师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这种传统观念早在毛泽东时期就进行了批判,毛泽东清楚,中国的孩子问题至关重要,传统观念却根深蒂固。他指示:学制要缩短……。又指示:要批判孔子(并非否定孔子)。他抓住了要害和根本,却深知孩子们难逃传统命运。德国的卑斯麦就不存在毛泽东这样的历史包袱,他从幼儿园下手,一举解决了孩子们的问题,也使德国走向了富强。眼下,中国孩子的书包更加沉重,新的“八股”风兴起,名曰“套路”,戒尺蠢蠢欲动,网络渗透心灵,怎么办?
上一篇:女朋友个子矮,无意说了她俩次个子矮,现在要分手,还有机会挽回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