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区块链是什么,如何简单易懂地介绍区块链?
区块,账本,互联网区块链是什么,如何简单易懂地介绍区块链?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到目前为止,区块链还没有任何应用,可以达到千万或者上亿用户的规模。这是区块链价值实现的一个基本标准。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我们一定是处在区块链时代的早期阶段。
在未来发展和演变中,区块链究竟是怎样的模式和路径,它能改变的是什么?
我们一定需要区块链吗?
01
互联网的变革与局限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很多人在讨论区块链时,都会将区块链和互联网做类比。
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认为,目前的区块链所处的发展阶段,类似于1990年前后的互联网。
他说,区块链目前处在基础设施快速改进与各种应用百花齐放的阶段之间,至少还得两三年的磨合,才能孕育出成功的大应用。
回看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从PC端到移动端,从计算机与计算机的连接,再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互联网的出现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变革。
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电子邮件、万维网、网络公司、社交媒体、移动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的早期生态等等。
在PC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百度、谷歌,轻松地搜索我们需要的信息;通过门户网站,我们可以浏览到大量的新闻资讯。极大的降低了我们信息搜索、协作和信息交换的成本。
而随着移动设备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完全渗透了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比如钱包、衣物、饮食、出行……等等。
另一方面,互联网也极大的降低了许多行业的准入门槛,娱乐业、新零售,以及如雨后春笋般迸发的自媒体……
(图片来自网络)
以自媒体行业为例,基于互联网的自媒体行业,改变了媒体-受众这种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路径。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微博、微信等等,可见一斑。
所以,毫无疑问,我们正在通过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技术,运营和管理着我们工作和生活。
但是,尽管如此,互联网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基于互联网,我们建立的仅仅是一种弱信任的关系。
什么是弱信任关系?
比如甲方向乙方借钱,乙可能会借给甲,但是往往会需要一个借条,或一个中介担保人、机构。
所以,顾名思义,弱信任就是指信任确实存在,但这种信任关系不够“强”,违约和欺诈的风险真实存在。
基于互联网建立的信任,就是弱信任环境,我们无法确认彼此之间的身份,所以,也就无法直接建立经济往来活动所需的强信任关系。
其次,尽管我们通过互联网空前提升了信息传播和交换的效率,消除了信息孤岛。但仅仅停留在信息的层面。
所以,互联网更准确应该称之为“信息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我们还是无法实现“价值”的互联。
我们通过互联网传播信息时,实际是通过发送该信息的副本来传播。
比如通过互联网发送文件、新闻资讯、图片、视频时,发送的并不是原始文件,而是副本。
而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价值”,显然无法通过“信息互联网”的逻辑进行传播,比如房产、汽车、知识产权等等。
02
强依赖中介的弊端
“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1993年,刊登在《纽约客》杂志上的这幅著名的漫画,在今天看来,仍然是非常贴切的:
虚拟属性和匿名属性,让在互联网上的人可以充分隐藏自己。比如一个穷人,可以在互联网上,将自己塑造成高富帅;一个矮子,也可以将自己塑造的高大威猛。
尽管很多互联网公司在身份确认上做了许多的努力,比如实名制的社交网络等等。
但如果没有第三方机构——比如银行、政府提供校验信息,支付宝提供支付担保,我们仍然无法在弱信任的环境下,实现交易。
这是信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一个天然局限——对中介机构的需求。
也正是因为此,我们目前面临着几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第一,数据资产所有权属于谁?
数据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资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行业。
此前,Facebook上5000万用户数据被盗用的事件,引发了极大的震动。
该事件起源于特朗普前顾问创办的一家公司——剑桥分析。该公司在没有经过授权的情况下,在Facebook上搜集了5000万用户的数据,并将其用在了特朗普的竞选上。
也就是说,特朗普竞选中所说的观点,都是经过大数据分析得来的,是通过Facebook上的数据,打动了美国的选民。
据称,该公司通过数据,也曾干预了英国脱欧的进程。
这就佐证了两点:
首先,数据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公司、个人重视,人们发现了它的价值。
既然数据是有价值的,那这些数据的所有权归属于谁呢?归属于产生数据的用户。
就好比Facebook如果要使用用户的数据,一定是要得到用户的授权。
但是现实的情况却往往是:数据存在那里就归属与谁。
比如,微信上产生的数据,存在腾讯的服务器上,则归腾讯所有;微博上的数据,存在新浪的服务器上,则归新浪所有。
其次,在中心化的数据管理模式下,用户的隐私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保护。
我们目前所有的数据,都是一种中心化的数据管理模式,比如腾讯掌管着我们所有使用其社交软件的数据;阿里掌握着我们所有在淘宝上购物的数据。
(图片来自网络)
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
首先,中心化管理模式有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果黑客想要获取我们的隐私数据,只需要集中攻击腾讯、阿里等少数巨头的数据库,便可以获取我们所有的数据和隐私。
其次,这些中心机构,同样存在监守自盗的可能,去搜集我们的数据,侵犯我们的隐私。
比如,淘宝上的智能推荐,将我们浏览或购买过的产品,推荐给类似的用户等等。
第二:资源逐渐集中,强者越强
互联网发展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被证实是不对称的。财富不断流向那些已经拥有财富的人。
用资本赚取财富的速度,比大多数人都要快。
互联网时代的巨头,诸如ATM、TMD等,它们垄断了行业内最丰富的资源,无论是资本、用户或是数据。
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巨头们依靠着原有的资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生态闭环,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而互联网世界里,留给创业者得机会,已经不多,疆土已经被分割殆尽,很多创业公司,最终都不得不依赖与巨头生存,比如摩拜和ofo、美团和饿了么……
03
上一篇:鱼池养小河鱼喂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