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否存在着根本上的区别?
文字,文化,中国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否存在着根本上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否存在着根本上的区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存在根本上的区別,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成为可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别在于文字。
西方的文字是音义二维的,音义相定的。如果音义相背即是错,音义相合即是对。思维是二维的非此即彼的。不是对就是错。而对错是确定的。人一出生就被定义所束缚。意识是被决定的。要想不被定义不被决定。就得追求个人的自由。而绝对的个人必定是社会的祸害。须要法律來约束。有法律的约束,个人就不得自由,于是拼命也要追求自由。这就在一个圈子里反复轮回。不自由勿宁死。自由是他们的普世价值。
不甘心的被定义的人,便自定义,名之曰追求真理。但是定义的真理并不是真理本身。于是又进入一个圈子:定义,被推翻,再定义,再被推翻。不断寻求真理途中。谁掌握了真理,谁仿佛就掌握了世界。谁定义仿佛谁就决定了一切。
中文是形音义三维的,可以多音多义,怎么取舍都是自己的事,对错是相对的。思想是自由的,认识来自感悟。真理只是存在,并不是谁定义的。人如种子,种子的中心是仁。贫穷富有皆是因仁爱不同。人有怎么样的仁爱,就会有怎么样的未来。人从仁爱中来,亦将追逐仁爱而去。因为爱你,你便是神。不爱你,你啥也不是。人天生就是自由的,兽很自由,但兽没有进步。人因为有仁爱,所以人是天地之间最为贵者。为自己爱的与爱自己的奉献自己是一种荣耀。世间万物因为仁爱而升值,因为不仁爱而贬值。仁爱是我们的普世价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常赞同:乐乐先生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分析,更赞同他为此所作的基本结论。承认差距,找准症结,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目菲薄,国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相信会迎头赶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最近重温世界名著,其中有一部《红与黑》。在名著之中有一段描写,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于连是一个伐木场工人的儿子,一贫如洗,没有社会地位。市长听闻他精通拉丁文,想邀请于连去他家做家庭教师。这可是他摆脱“泥腿子”身份,进入上层社会的好机会。
但是,于连一家有没有高兴的蹦起来,立即兴冲冲的赶过去呢?没有。他们在忧心忡忡。他们担忧什么?于连和家人彻夜在考虑一个问题,如果于连做了市长的家庭教师,是在仆人的房间单独吃饭,还是和市长一家人同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呢?
有人可能要问,这有什么关系呢?可是于连一家把这个问题看的非常之严重。自尊心让他们决定,如果不能和市长一家人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他们就拒绝邀请。他们只是底层的穷人,但他们的尊重心是如此的强烈!哪怕只是为了吃饭的场地在哪里的“小问题”。
在《红与黑》之中,我们看见类似自尊心的描绘比比皆是。在巴黎的一个酒馆里面,于连认为受到了壮汉的轻视,不顾自己身体瘦弱,也要与他人生死决斗。于连认为,正常的法国人就应该这样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为荣誉失去生命是天经地义。
而我们中国的古典名著对自尊心是如何描写的呢?很遗憾,这方面的很少。
《西游记》的孙悟空,原本很有自尊心,玉帝给了一个弼马温,它就要反出天庭做齐天大圣。后来怎么样了呢?遇见了狠角色如来,被镇压了500年,出来之后就老实多了。之后给一个脓包唐僧做徒弟,傲气被消磨的越来越少。紧箍咒一念,立即好汉不吃眼前亏。
《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林冲,自家妻子被高衙内当街调戏,却憋了半天不敢动手,暗自寻思着“太尉面皮上不好看。”什么自尊心,什么好汉,在权贵面前都统统自居下风。
其实,中国文化也不是没有歌颂自尊心的,李白的“天下呼来不下船”,“且放白鹿青崖间”,就是个人气节和自尊心的写照。但是,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少了。更多的是对权贵的卑躬屈膝,挨了皇帝老儿的板子还要谢恩,自尊心早就荡然无存。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在哪里?依我看,就是个人自尊心多与寡的区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题目非常~尖锐。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根本区别。
简单一句话: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区别是:
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哲学与哲理的区别。
这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
谢谢邀请。如有异议,可交流。谢谢关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