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袁世凯有什么能力能让清朝皇帝退位?
清廷,北洋,革命党袁世凯有什么能力能让清朝皇帝退位?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912年2月1日,紫禁城金銮殿,满朝文武哭作一团,隆裕太后对年幼的溥仪说:“大清能有今日,都是袁大臣的功劳。”,要求溥仪赐座给袁世凯,袁泪流满面,始终跪在地上不敢仰视圣上。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随即陕西、湖南、江西宣布独立。清廷派陆军大臣荫昌前去平乱,结果清军半月之后才出现在汉江边上,革命军早已做好应对措施,清军战败。10月25日,广州将军凤山被革命党人炸死,噩耗传回北京,清政府大惊,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陆海军,前去讨伐。
10月29日,清政府下诏:先惩戒率先逃出武昌的湖广总督瑞澂,并且下令废除由满清皇室控制的内阁,实行责任内阁。11月1日,内阁总理大臣奕劻等皇室成员相继辞职,随后袁世凯接任总理大臣。到12月2日,上海、苏州、浙江、贵州、广西、安徽、福建、江苏等省市相继宣布独立。
北洋新军南下一举攻下汉阳,俯瞰武昌,城内的革命军死伤惨重,人心沮丧。谁知袁世凯按兵不动,等到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袁世凯派代表主张议和:说这次事变,不是用武力镇压就能解决问题。
此时,朝廷分成两派:一派主张议和,一派主战,属于主战派的大都为满清贵族,以良弼为首。袁世凯为说服皇室成员一致议和,先是利用自己的部将,恫吓他们,说是军饷困难,平定叛乱最少需要一千二百万两,现在南方各省脱离清政府,粮饷困难,雪上加霜的是海关税收又被列强扣押。隆裕太后号召权贵们为打仗募捐,结果应着寥寥。
统兵大员姜桂题宣称:凡不买政府公债的,会招来杀身之祸,权贵们信以为真,纷纷向朝廷上贡财产薄,隆裕也拿出自己的私房钱黄金八万两作为军饷。可就是不见北洋军有所动作。
皇族开始怀疑袁世凯的“良苦用心”。袁安抚他们说:民主其实就是尧舜禅让,不是所谓的亡国,要是再让局势恶化,闹得像法国革命一样,皇帝是要掉脑袋的!
1912年1月16日,隆裕太后召开御前会议。会上溥伦、奕劻主张议和,溥伟、载泽主战,两派吵得不可开胶,最后只得草草结束。袁世凯在回家途中突然遭遇同盟会的暗杀,袁没死,他的卫队被炸死十人。这时清廷宗室皇族纷纷认为袁世凯是忠于大清的贤臣。主战派良弼暗地里组织旗兵,想密谋暴动,推翻袁世凯的反动势力。
袁世凯躺在病床上寻思,几番恐吓不行,皇族不为所动,要不行动,自己处境堪忧。于是秘密召唤亲兵进京援助,1月27日,军咨使良弼遇刺身亡,皇族主战派顿时元气大伤。亲信段祺瑞听说:老头子几次计谋都没有成功,于是号召主力干将二十八人向朝廷致电:要求共和。
隆裕太后没办法,和满朝官员痛哭流涕,答应还政于民,于1912年2月12日发布下诏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912年2月12日,在考虑了再三之后,隆裕皇太后决定让溥仪皇帝退位,而清帝之所以在1912年年初选择退位,与袁世凯有很大关系。清帝之所以能够退位与袁世凯连哄带骗有很大关系。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袁世凯一边,所以袁世凯能够成功逼退隆裕皇太后。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再度出山,北洋军除了禁卫军之外,几乎都在袁世凯的掌握之中。但是,袁世凯在一开始还有一些挑战者,比如清廷内部的良弼、铁良等人,因此,在袁世凯建议隆裕皇太后让溥仪皇帝退位后,良弼、铁良等人极力反对。但是在1912年2月初,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了良弼,清廷的其他大臣纷纷树倒猢狲散。
再者,当时的列强都很看好袁世凯,对于清廷已经逐渐失去了信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列强也是十分支持袁世凯的额,特别是英国和日本。
再加上南方革命党步步紧逼,孙中山一度准备北伐,清廷真正慌了,袁世凯于是能够成功逼迫清帝溥仪退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袁世凯是清朝末年一个非常有实权的任务,他当时掌握的新军是中国最强、最有战斗力的军队,清朝后期的军事行动基本上都是由新军进行的,体现了袁世凯的军事实力。
北洋军只服从于袁世凯一个人的命令,而清朝其他人,无论是皇帝,还是摄政王实际上处于架空的状态,对新军都素手无策。当时清廷没有人比袁世凯更熟悉运用新军打仗,袁世凯在新军中威望非常高,他对新军有绝对的控制力,他有实力逼迫皇帝退位。当时的清王朝已经风雨飘摇,而清朝其它的军队没有什么战斗力了,而且民心向背,所以,袁世凯可以轻而易举地逼迫清朝皇帝退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袁世凯被开缺的三年(1909一1911),也是大清王朝艰难撑持的三年。在这段时间里,国内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各革命阶级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反抗斗争。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在这一时期有了快速发展,对清朝统治者产生猛烈的冲击。在另一条战线上,资产阶级立宪派也在开展着斗争,他们用和平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拥逼清廷尽早立宪,搞的热火朝天。袁世凯同清廷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是由他们的利害关系所决定,据黄兴说,袁在开缺回籍之前,因感到“地位颇觉危险”,曾让直隶总督杨士骧派人前往见黄,说袁“甚愿与革命党联合,把清室推翻,复我故国”。孙中山答复说不愿轻易受骗,所以未能合作。袁世凯希望革命早点爆发,逼迫清政府对他重新起用。他的党羽为其出山一直在努力活动,1910年下半年更加频繁,唐绍仪因外交失败,在军机大臣面前活动起用袁,以应付困境,1911年3月,徐世昌看到国内政局困难,政府束手无策,便向载沣提出起用袁,以解决面临的复杂问题。1911年4月,由于英俄交涉,日俄加紧侵略,东三省危急,以奕劻为首的满汉大员十余人联名同请起用袁,力保袁世凯任东三省总督,以挽危局,但是,载沣、隆裕不为所动。清政府的腐败黑暗,如火如荼的群众斗争,各方面的舆论,使袁世凯看到了希望,其东山再起的欲念日益强烈,无法抑止。1911年9月,当全国的保路运动风起云涌、四川暴动烽火连天时。10月,新军里的革命党决定提前起义,一举攻占武昌,10月11日光复汉阳,12日光复汉口,武汉三镇全为革命党人控制。革命党人一举攻克武昌,瑞潋、张彪弃城逃跑的电文奏到北京,清廷举朝惶恐,立即研究对策。清廷只能从新起用了袁世凯,并答应袁世凯六个条件,其中第二条就是组织责任内阁。袁世凯上台后,一面派部下联名电奏朝廷不好的消息,一面又和革命党讨价还价,袁世凯决定利用双方的矛盾,抬高自己身价,攻其弱点,来个一石二鸟。具体地说,就是以清政府为工具去压迫南方革命力量,迫使其就范投降;以革命力量威胁清政府,逼它交出全部权力。隆裕太后吓得只好哭求袁世凯:“务要保全我们母子二人性命!”隆裕授权给袁世凯,与南京临时政府磋商退位条件。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六岁小皇帝,在养心殿举行了凊王朝的最后一次朝见,但是,内阁总理袁世凯仍然称病不入朝。隆裕悲道:“袁世凯世受皇恩,把这样的局面应付到今天,为国家、为皇室都出了不少力。如今议和能使南方满意,做到优待皇室等条件,已是不易。我和皇上为了全国老百姓早一天得到安逸,国家早一天得到统一,过太平日子,不再打仗,所以我按照议和的条件,把国家的权力交出来,交给袁世凯办共和政府。今天颁布诏书,实行退位,让袁世凯早日出来,使天下安宁吧!”颁布诏书后,隆裕太后携着溥仪,由内监扶着回到内宫,群臣遂散,到此,清王朝统治中国268年后,便宣布结束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