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好动、不听话、注意力不集中该怎么办?
孩子,注意力,自己的孩子好动、不听话、注意力不集中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而平衡感完全是在非自律以下的学习的一种自动自发的学习,从胎位变化、翻身、爬行、走路、跳动、旋转自然会养成一个健全的平衡体系。
如果坏境不利:胎位不正、缺乏摇篮、缺乏爬行、缺乏跳动、摇摆空间的孩子的平衡体系就会不足,造成中枢神经运作困难。
所以在改善平衡感不良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跳、爬、摇、旋转等,这些力量就是在破坏原来整个已经扭曲的平衡神经体系,破坏后才能加以重建。
大陀螺:强烈旋转,使负责地心引力的中耳平衡系统立即警觉起来,并可迅速接受强烈压力,破坏过去扭曲的重力感惯性,重新调整及感应,重建新的平衡能力。
圆形转盘:左右旋转也是重建平衡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训练,站在上面踩的重力感讯息更生活化。
坐压大龙球:球的弹性,重力感讯息丰富又多样化。
平衡台:用自己的双脚左右摇晃,对自律神经的成熟适应能力有很大帮助。
跳床:对平衡感神经体系惯性的破坏、重建和协调效果最为显著,也有助发泄对脑波过高,情绪比较重的孩子也有安静的作用。
双人跳床:在跳床的基础上,也练孩子的警觉性。
踩踏平衡板:双脚运作主动掌握自己重力感的变化,经常练习不但可使中枢神经更成熟些,对外面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会更强些。
踩踏平衡板+推球:更可以强化孩子视觉的敏锐度,对观察了的灵活度有很大帮助。
万象组:叠成各种形状的阶梯,走在上面变化多又不稳定,对于重力感重建有很大帮助。也可叠成练习跳跃,爬行等。
……
以上就是感觉统合训练中会出现的一部分内容,采取感统训练的方式进行干预改善,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孩子可以在感统训练中学习控制冲动和攻击行为,使他们听从指导,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当运动能力和感觉处于良好的状态时将会改善他们的过度活动。
当然,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社交活动,使其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 鼓励孩子的安静行为,口头表扬、鼓励等强化方法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充足睡眠。培养一心不二用的习惯,如吃饭不看电视,不迁就孩子的某些兴趣,如长时间看电视。消除家中的紧张因素,协调家庭关系,缓和气氛,防止孩子心神不宁。
希望对您有帮助,更多有关育儿知识/感觉统合/家庭教育等相关知识,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乐学感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影响注意力集中的三大原因:活动太单一、父母言行、生理神经发育。
活动太单一,孩子的注意力难集中。虽然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娱乐活动也远比过去多,但由于社会竞争和工作压力,现代孩子基本是隔代教育,且大多是独生子女,活动范围仅限在家里和小区楼下,很多孩子甚至是对着电子产品,譬如手机、平板、电视等长大。这样局限的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导致激发大脑发育的良性刺激减少,大脑觉醒度低,注意力很难集中。
孩子注意力跟父母的言行也有关系。如果爸爸妈妈做事集中精力,孩子无形中就会养成集中精力的好习惯。曾经采访过注意力很集中、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发现爸爸妈妈的影响很大。有一个孩子各门功课都很优秀,玩的时间很充裕。我们就问他为什么学习那么好呢,他说关键是该做什么时就做什么,从来不分心。他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他说“你看我爸”。他爸爸是一个学者,经常写论文,非常专心,喊爸吃橘子他都不吭气。从小看爸爸这样,就跟着学,人家叫他去玩,他说我还没有写完作业,就这样形成习惯了。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跟家长有关系,孩子写作业,家长打麻将、看电视、看球,家长的状态在运动之中,孩子就坐不住。
注意力是否集中,与生理神经发育相关。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由神经系统不同层次、不同脑区的协同活动来完成的。大脑皮层是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位于脊髓上端的脑干网状结构维持大脑的兴奋和觉醒;由大脑皮层下的边缘系统对无关信息进行过滤;大脑前额叶(位于额头部位)的控制区,控制身体不做过多的无关行为,使眼睛认真看,耳朵认真听,在课堂上自我控制。
如何集中精力?
如果想让孩子养成集中精力的习惯,有以下几点建议:
1、整个家庭都有学习氛围
最好在孩子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在家建立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到晚上规定的学习时间就把大灯关掉,小灯打开,大家都在自己的桌前做自己的事情。孩子看到家里有学习的气氛,就养成了习惯。
2、正面的引导,永远不要“贴标签”
别总对孩子说你瞧你怎么就坐不住,你瞧你坐的什么样,坐不了几分钟就出去跑。这些话就是在塑造孩子,孩子脑子里就会形成我就是坐不住的孩子,我就是出去跑的孩子。应该换另外一种方式,正面的引导,经常说你瞧孩子,你做得多好多专心!你越说他就越专心,因为你给了他一个正面的形象。如果一个孩子玩电脑很专心,他就知道专心是什么感觉,我们把正面的东西描述得具体一点儿,把负面的东西慢慢地在孩子字典中去掉,这样孩子就能走正道了,不要把他看成病人。看成病人之后,家长的焦虑使孩子有了负面情绪,本来不多动也多动了。多接触正面信息,慢慢地孩子就会更阳光一点儿,而且更能够专心致志。
3、专心做事专心玩
注意力高度集中一段时间后,就要休息或换点别的内容,长期做一件事情就会疲劳,永远都处于不集中的状态。所以家长要计划一下学习时间,该集中学习时就集中,什么都不说,该玩的时候就不提学习的事,专门玩,孩子能控制自己,这叫好习惯。
比如说孩子写作业,计划一个小时做完,在这一个小时内就专心写,尽量不打扰孩子,不要一会儿敲门问吃不吃水果,一会儿送杯牛奶进来喝, 孩子的注意力很大程度是被家长不规律频繁地打断下不集中的。低年级孩子,家长可以陪着做作业,发现孩子分心时轻轻敲桌子提醒,不说话也不责骂,一般好的注意力习惯在21天之后就能养成。
4、父母要有耐心,做好榜样
有个清华大学的学生告诉我,他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对他母亲说你的孩子跟人家差多了,坐不住,人家能够坐半小时,你的孩子才能坐十分钟,妈妈听了当然很伤心了。回来以后孩子问妈妈老师怎么说的,妈妈笑着说老师夸你了,说你过去只能坐十分钟,现在能坐半小时。孩子兴奋了,我能待的时间更长一点儿,下次坐的时间就比第一次坐的时间更长一点儿。妈妈从来不拿他跟别人比,她觉得孩子原来只能坐半小时,现在能坐40分钟真是了不起,在不断的进步下,孩子最终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故事很让人受启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