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好动、不听话、注意力不集中该怎么办?
孩子,注意力,自己的孩子好动、不听话、注意力不集中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调皮、爱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是学龄前儿童的特点,主要原因是儿童的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并且孩子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既使是同月龄的孩子,大脑的发育也有早有晚。有的孩子上了小学一二年级仍然调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大脑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左脑进行逻辑思考,并将思绪组织成句;右脑体会情绪,并读出非言语的暗示。“爬虫类脑”,能让你依直觉而行动,并做出瞬间的生存反应;“哺乳类脑”,进行情感连接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大脑的一个部分用于处理有关记忆力的问题,另一个部分用来做出道德伦理方面的决策。大脑像是有多重人格:有理性的,非理性的,有些懂得反省,有些非常逆反。成长的关键就在于将这些部分整合起来,并将它们融合成一个整体来运作。整合是指将不同的元素连缀在一起,形成一个运作良好的整体,它能协调、平衡大脑里连缀在一起的各个部分。
如果孩子不在整合状态,很容易看出来,因为他们会被情绪压垮,会变得疑惑且烦乱。他们无法冷静而干练地去应对眼前的情况。缺乏整合的结果就是发怒、情绪崩溃、攻击性行为,以及其他小至管教大至生活中会出现的各种难缠问题。
儿童的大脑处在发育中,是变化着的,也是可塑的。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可以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整合,改善孩子的行为。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帮助孩子,促进大脑发育。
一、运动
运动(其实就是玩)是促进孩子发育最好的办法。建议爸爸妈妈(如果上班可以让其他负责照顾孩子的人)每天带孩子去玩,去运动。爸爸妈妈周末或者假期把休息时间利用上,带孩子运动。练习滑旱冰、踢足球、学着打篮球、荡秋千、跳绳、骑自行车、玩滑板等等。周围环境方便的话,每天让孩子选一样去玩。玩的时候遇到其他小朋友,可以让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互动。
孩子重复的去做一件事情对促进大脑神经回路的连接非常有帮助,促进大脑的整合。
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列一个计划表,星期一至星期日,每天几点到几点出去做什么活动。注意要让孩子自己在可行的项目中选择每天玩什么。也可以计划在家时间完成哪些学习项目。让孩子参与制定每一项的过程,能让孩子更好的坚持去做。
有些孩子上了幼儿园,尤其上了小学后,安排孩子外出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光靠在学校体育课的运动量是远远不够的。有些孩子虽然发育较早,守纪律也爱学习,但因活动量少,身体容易发胖。(接孩子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虚胖,从长远看,影响孩子的健康。)
二、描述情绪和行为,帮助孩子认识自己
【教孩子给情绪命名,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这些要在家长处于心情平如,孩子也能听进去的状态。当遇到孩子的情绪问题时,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表达安慰,然后再进行引导。)
比如孩子被气的想打人、摔东西等,告诉孩子这叫愤怒。教孩子再遇到生气想打人的时候,就对自己说:“我很生气,我愤怒了。”给情绪起个名字,渐渐地,你就能控制自己不打人。
【因为上脑(大脑皮层)的某个叫作腹外侧前额叶皮质的区域是负责指认、标注以及处理情绪的,它会允许富于思考和理性分析的那部分大脑来接替并平复已被激怒的下脑(杏仁核),不会放任敏感又情绪化的下脑掌控全局,指挥人的感情和反应。只要说出这是什么情绪,就可以感知到自己的恐惧和愤怒值下降了。上脑就是这么平复下脑的。】
然后教孩子怎样表达出情绪,教孩子这种时候怎样去对惹你生气的人说话,教孩子学会沟通。让孩子描述出对方的行为,告诉对方我很生气。这样的引导可以培养孩子认识自己——“洞察力”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行为,给行为命名。】
(注意,这不是贴标签!与贴标签的区别在于,这是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行为,还要帮助孩子停止行为。贴标签是指说的人这样认为,但并没有帮助孩子进步。)
如跟同学动手动脚、给同学起外号等各种闹着玩的行为,告诉孩子这叫“调皮”。若同学不高兴,不要再一次闹着玩。给孩子解释,如果做了同学不喜欢的事,同学表示讨厌,再去做就叫“打扰”也叫“侵犯”,打扰或侵犯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是不受大家欢迎的。
要耐心,没理解的情况多说几遍。或者和孩子能理解的其他不礼貌行为进行比较,告知这是同样的意思,都是不礼貌。这样的引导可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再有一次老师反映或者家长看到同样的问题,家长再做一次对行为的解释,还要让孩子自己说岀来这是什么行为,让孩子答应妈妈下次不能这样做。(家长的态度要始终对孩子报以同情、理解,让孩子感受到你是在帮助他。)
当孩子打扰或者侵犯同学时,不仅要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行为,还要让孩子给同学道歉。这种引导可以培养孩子“负责任”及“修复裂痕”的能力,教会孩子学会与人沟通、维护人际关系。
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是孩子上课爱动、注意力不集中,家长描述孩子的行为(不是批评,注意语气和态度),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行为,鼓励孩子怎样做是正确的行为。重复描述正确的行为,不断强化意识。可以配上行为示范,家庭成员和孩子一起演练上课的情景。这样做帮助孩子构建大脑神经回路,促进孩子大脑皮层发育,帮助孩子进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我是彭华勇,心理咨询师,专业从事家庭教育问题解决及心理问题咨询。
关于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首先,我们来分析下,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不少老师父母发现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就开始怀疑孩子有多动症,或者直接给孩子贴个“多动症”的标签。
然而,很多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本身根本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从孩子的天生气质类型来看,有些孩子天生精力旺盛,好动,比如最常见的气质类型分为四种,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其中多血质就属于精力旺盛,好动,注意力不稳定的类型。
我之前一个学生,男孩,读四年级,身体很好,精力特别旺盛,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惹别人。另一方面,单纯可爱,对妈妈比较依恋。孩子爸爸是退伍军人,现在做生意,妈妈全职带孩子。
孩子爸爸和我联系,说清了孩子的问题。随后,我也了解了他家庭情况。他妈妈全职带他,时间多,比较注重细节,要求比较也会严格些,比如什么时间做什么,东西怎么放,卫生怎么注意。爸爸是退伍军人,做事一眼一板的,有些严肃刻板,对孩子也如此。孩子幼儿园前前后后换了四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