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些农村的教育质量不高?
农村,学校,孩子为什么有些农村的教育质量不高?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这种极不平衡的竞争状态下,农村学校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再者,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只要有能力,就一定不会让孩子留在农村上学,会想方设法(通过改户口,找关系借读等方式)让孩子到城市的学校上学。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农村亲戚举办的升学宴,席间有个人问一个孩子期末考试考得怎么样,
那个孩子说,考得还行,
考多少名啊?
第九名。
那你考得不错啊,排前十名呢。你们班多少人啊?
九个人。
这个回答顿时引起在场所有人的哄堂大笑,而那个孩子却表现得不以为然,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后来的闲谈中了解到,这个学校重新盖了教学楼,教学设施也是焕然一新,但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而每个班的学生还不到10人,这样的生源连生存都成问题,又谈何教育的发展和改善。
2.师资待遇和水平问题
虽然近年来农村学校确实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是整体来看,农村学校条件差,待遇低的现象依然没有得到太大的提高。每月多出的几百块钱补贴,可能连交通费都不够。
而很多老师不愿意到农村学校教学,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学设施不完备,工资待遇低以外,例如各种平台资源较少,不利于教师职称晋升;通勤半径太大,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太高;工作任务繁重,一个老师要承担两个或者更多学科的教学任务等等
曾经在农村学校任教的一个朋友,就抱怨说,那三年,错过了好几次职称晋升的机会,跟我年龄差不多的都已经是副高了,而我还是中级职称,还不如找找关系早点调回来……
如果需要城市和农村两头跑,那么交通也是个大问题,农村学校基本是没有班车的,要么自己开车,要么坐公交车,每天在路上的时间都已经够上两堂课了。要是没成家,又不在乎住宿环境的话,也可以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但是成家以后呢,总不能一直两地分居吧。
由于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一个老师要承担两个或更多学科的教学任务,工作繁重且不说,很难在自己擅长的教学领域进行钻研提升,辛辛苦苦几十年,很可能还是一名普通的老师,退休后的工资与城市的老师相差一大截。
好的老师根本留不住,能干三年五载已经算是尽职尽责了,有关系的跳槽城市的学校任教,没关系的直接离职另谋高就。
留下的老师大多能力平平,在一个发展渺茫的环境呆久了,自己也就变得无欲无求了,不打不骂,对职称没兴趣,这样的教师团队很难成为孩子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专业性正在被时间一点点消磨殆尽。
3.家庭教育问题
很多农村的父母农忙时农忙,不农忙时会找点挣钱的营生,孩子大多缺少陪伴,亲情的缺失让孩子的性格存在较多问题,不利于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往往对学习缺少兴趣,久而久之变得厌学,弃学。
父母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并没有给孩子购买书籍的意识,很多孩子读不到更多的课外书籍,也没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量少,知识面就越来越窄,没有日积月累的阅读沉淀,孩子很难在学习上有所成长。
在教育观念上,也是比较落后的,不注重孩子的兴趣发展,只是一味的追求“分数高于一切”,看似严格管教的背后,却忽视了孩子兴趣、爱好和能力的关注,让孩子难以体会到成就感。
有父母在身边的家庭还好,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由于种地收入微薄,难以支撑一个家庭的开支,于是父母双方选择进城打工,只留下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农村生活。
隔代的监护对孩子的学习几乎起不到任何监督作用,孩子往往会通过伪装学习看书来欺骗长辈,而老人精力有限,又要做家务,又要做农活,很难全身心的关注孩子的学习与心理变化,即使心有余,但受制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也很难有能力改变什么。
更让人揪心的是,不少家庭祖宗三五代都没有人读书,祖祖辈辈都没有读书人,他们不会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在许多班级里,常常有一大帮这样的孩子,老师让他们写作业,他们就很不愿意,老师让他们去劳动、去冲厕所,他们就会乐得一蹦三尺高。
上溯到前几代人,大多数家庭的文化底子几乎为零,前辈们哪来的文化基因遗传给自己的后代?和城里的孩子相比,农村的孩子不知道有多少差距。而要跨越这么大的距离,仅仅依靠老师的力量,恐怕只是杯水车薪。
家庭教育完全跟不上学校教育, “根本就看不懂,还怎么辅导”,学校和家庭处于脱钩的状态,让本就薄弱的学校教育更加举步维艰,也让本就基础差的孩子更加难以提高成长。
4.现实环境问题
农村的很多孩子只看重单纯物质层面的优越感,缺乏眼界,很多事情看不到本质,又没有及时接受来自父母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形成了狭隘刻板的认知,眼界的不足,又会导致失去更多获得外界资源的机会。
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人读书少,没文化但收入很高,而有一些人读书多,文化高但收入却很低,形成了异常反差。
不少父母接送孩子,都开着小车,而教师上下班 ,多数是骑电动车,或者是徒步搭乘客车,相比之下,这种体现在物质生活上的优越感,在孩子不成熟的心中被明显放大,而老师的形象却变得渺小了很多,老师整天对孩子说好好读书,将来就能怎样怎样的美好画面,无形中就被消解了,老师的权威受到了来自狭隘认知的挑战,这样的孩子如何能热爱学习,如何能尊重知识……
在农村周边区域,一些小老板、小商户往往只有小学、初中文化,但是他们每年的收入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一些高校毕业生,每年却只能有几万块钱的收入,这种反差,造成了人们对文化知识的错觉和偏见。
浅显的认为读书没什么用,甚至会认为花了不少钱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也并没改变什么,反而变得更穷了,这种潜意识中的“读书无用论”一旦在心里扎根,行为和言语中就会不自觉的流露出来,父母对孩子读书不再重视,孩子对学习也产生了厌恶情绪。
总结
农村教育不是建个新的教学楼,购买新桌椅,购买新的教学设备,聘请几个老师讲课就能改善的问题,而是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与支持,需要从政策上、待遇上给予强有力的扶持,需要从思想上、认知上进行持续宣传与引导,需要从环境上、氛围上进行积极营造,需要从硬件上、软件上进行不间断的更新迭代,需要从资源上、资金上给与及时有效的公共投入……
总而言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任重而道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在北京税前工资一万六,感觉看不到未来,压力很大,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