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兵仙”韩信看不起战神“白起”,这是为什么?
韩信,秦国,项羽有人说“兵仙”韩信看不起战神“白起”,这是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白起被封为武安君,从此名震天下。
3)东击三晋,截断上党
前274年,华阳之战,白起率军攻打三晋联军,共计斩首15万。
前265年起,攻打陉城,斩首5万,断绝韩国的太行道,攻占野王,切断上党通往韩都之路,韩国献上党求和。
4)长平之战
前261年,因上党之争,秦将王龁奉命攻赵,廉颇坚守丹河防线,秦军损兵折将。秦国使反间计,赵国以赵括替代廉颇,秦国密遣白起奔赴前线。
白起采取佯败,诱敌深入,派遣奇兵长途跋涉,绕到赵军后方,切断赵军的后援。先将赵军围困,然后派两翼奇兵将其分割,多次骚扰。赵军久困而无法突围,粮道被断,赵括战死,40万大军投降,后被坑杀。
30多年来,白起共斩首以百万计,几乎为战国时期战场死亡人数的一半,东征三晋南伏楚,击溃了阻碍大秦东征的防线,为40年后大秦统一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几次重大的战役中,白起屡次避实就虚、出奇制胜,孙子兵法被其使得如行云流水,可谓是一代杰出的军事家了。
02 韩信
想较于白起,韩信出身更加卑微。先后辗转于项羽、刘邦,后经萧何举荐,终获刘邦重用,在楚强汉弱的形势下,扭转局面,短短5年,便辅佐刘邦统一天下。
01)军事家
韩信深谙兵法,最大优点就是灵活用兵,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的战术杰作: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堪称战争史上的杰作,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伟大的军事家。在其软禁期间,与张良一起整理先秦兵书,另著有兵法三篇。
02)战略家
刘邦被贬前往巴蜀,前途一片茫然。此时韩信战略性地指出,回定三秦,由刘邦牵制项羽的正面战场,韩信开拓北方战场,再将楚军围而击之。韩信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往往能以少胜多,出奇制胜,迅速为汉军荡平北方战场。先后5年时间不到,便歼灭项羽,辅佐刘邦建立了大汉朝。
结语:两人在军事方面各有千秋,皆为难得一见的军事天才。然除此之外,韩信更是不可多得的战略家,被誉为国士无双。综合考虑,个人认为韩信还是略高一筹。
参考资料:《史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上韩信没有看不起白起吧,别把电视剧当史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白起是笨打法,消耗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拼的是秦国强大的战争机器。
韩信用兵如神,能一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这才是名将的水平!
如果颠倒过来,让白起代替韩信打天下,刘邦十有八九要输,这就是差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贬低白起,主要是为了在萧何面前抬高自己,是一种非常主观的臆断。
韩信的理由主要是两点:
1.白起总是硬碰硬,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2.白起不懂“围必有阕”的道理,反而激发赵军死志,增加己方伤亡。
韩信这两点,都是用长平之战来举例的。
那朝史暮想就用长平之战来反驳韩信的观点。
第一,白起进入长平到后来离开前线,期间秦军伤亡并不大
长平之战,一开始是秦将王龁和赵将廉颇的较量。廉颇一开始主动出击,导致了赵军的重大伤亡。之后赵括替换了廉颇,在白起进入长平之前的时间,赵括多次重创秦军。
白起进入长平之后,秦军的损失是得到控制了的。赵括也相应地开始收缩。只是最后赵括中了白起的引诱,中了埋伏。
其次,秦军后来押注,进攻邯郸。这个时候白起正在秦国后方“怠工”,秦军的硬刚邯郸,和最后被联军击败,兵员损失巨大,白起都不是当时的秦军前线的将官。
第二,围必有阕在长平是个笑话
白起的战法主要侧重两点:运动战和土木工事。
长平防线的地形,特别是围困赵括带领的赵军主力的渊谷,只有前后两个出口。
白起用三万秦军断了赵括的后路,并建立防御工事,用几千车马隔绝赵国后方的援兵,主力大军顶住赵括的冲击,这才把赵军主力死死困在渊谷里。围必有阕?怎么开缺口?
所以,韩信的这番言论,其实是很不负责,即使他也是一代名将。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善于打巧仗,而白起是硬刚!秦国的国力也支撑的起白起的玩法,而楚汉相争时刘邦明显是腾不出太多实力给韩信开启支线战场,因此韩信打仗时只能想办法。有点类似朝鲜战争时的中美,中国肯定看不起美国人玩的一字平推了!
上一篇:专利等于技术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