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打了,该不该打回去呢?你怎么看?
孩子,家长,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打了,该不该打回去呢?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如果是发生在两岁以前,我会制止对方的行为,两岁以后我会教育孩子坚定地打回去,并且要打的重一些,让这个打人的孩子以后再也不敢在你孩子面前动手。不建议家长在“宽容”的道德绑架中,一味的退缩忍让,默默不语。
我家大宝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因为大宝比较柔弱,虽然我们都一直鼓励孩子遇到被打的时候要打回去,只有反击,让对方知道痛,才可能在再次想要打你的时候有所忌惮。但姑娘就是硬气不起来。后来我送孩子去学跆拳道,刻意训练她的反抗、攻击的能力和意识,上小学三年级时就碰到过一个同学,是他们班上的一个小男孩,抢的文具还推她,而且不止一次,还威胁大宝回去后不要告诉家长,后来孩子回来后把事情告诉我,我直接打电话给这孩子的家长,虽然家长一再道歉,但我听出了这个道歉背后这个家长对自家孩子行为的无奈,后来我告诉大宝再出现抢她文具时可以直接用武力解决,把在跆拳道上所学的侧踢当成练习,后来当这个男同学抢她的文具时,被她一脚踹到课桌底下去了,从此,再也没有同学敢这么对她了。
建议家长在孩子被打时把握好以下几点:
低龄孩子“动手”是表达诉求的天性
年幼的孩子,尤其是低龄的幼儿,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更多会选择采用行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比如想要某个玩具、喜欢某个人,很多孩子往往会选择“动手”的方式来传递自己的诉求,而且孩子还小,力气不大,一般情况下没有恶意。家长完全不用在意,只要做好孩子之间的隔离保护就好了,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根本就不懂的一起玩。正确的向孩子表达家长的立场
有一种情况是:孩子被打时,家长并没有引导,自己打回去了,家长要不要制止?其实这也是孩子们在面对暴力时最真实的反应,我们当家长的,不需要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指责、呵斥,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伤心,“我受了欺负,妈妈不但不帮我,还帮别人说话”“明明是他先动手打我的,做的不对,爸爸不去说他,反倒说我”,而把爸爸妈妈划入到了对立面。家长这时候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例如“打回去时要注意分寸,如果欺负停止了,你的回击也要停止,不要造成主动的攻击和伤害”、“他如果不动手了,你就该停止反击的行为了”。
鼓励孩子遇到事情要及时告知家长
我认为孩子如果解决不了的问题,不管在外面遭遇了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告诉家长。很多孩子长大以后被别人欺负时一声不吭,不敢告诉家长,校园凌霸现象屡禁不止,就是因为在很多被欺负的孩子在曾经的经历中,没有及时告诉家长或者没有得到家长足够的重视和及时处理。被欺负的孩子更应该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护,应该让孩子知道,家在任何时候都是可以信任的港湾,不管事情的结果如何,做父母的都应该尝试着去理解、安慰和包容。让孩子敢于把担忧和恐惧表达出来,而不是压在心里,自己默默承受。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导读:会有很多做家长的会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交往中时常出现矛盾很苦恼,确实这是个很令人头疼的事。还会很恼人的是您会总碰到这样的事,还解决不了。
在这里,自己倒是要先现身说法了,自己小的时候,还处于幼稚园时期的时候,就会因为经常动手打小朋友了,被周围邻居家小朋友的家长来找上门来,可想而之那时候自己的妈妈是多么的没面子、闹心的。可是,后来上小学后的自己就秒变规规矩矩了,就此打人、粗鲁的行为就和自己绝缘了,秒变“有板有眼”的小学生了。
其实,这也是现在很多家长朋友会忧心的事,有的是担心孩子经常会欺负小朋友会很担心孩子将来就会铸成不良的恶习的后果,也会有经常是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该不该让他打回去呢?怕孩子变得很怂,将来做什么事就会胆小怕事。
现在,咱们就总多家长朋友所担心、顾虑的事来聊聊吧。也许会帮到各位家长的大忙。
一、孩子的行为要联系其发展规律
就像自己在发展心理学中所关注到的那样,大多数孩子,即便是有过武力解决问题的孩子,都会随着家长和老师很好地引导和年龄不断地增长、认知程度的提高,这些情况是会得到改善和彻底的消失。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们是会有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的。像1岁左右的孩子会表现出喜欢看其他小朋友在玩耍,并不会很想参与其中的意愿;而到了孩子2岁的时候,孩子就会有和同伴在一起玩耍的行为了,在他们的互动中是会有取拿玩具的表现,也会把模仿的行为加入其中,但是对于物权是没有概念的,也不懂得分享;到了孩子们3岁的时候会逐步发展出同伴间的合作、互补、互惠的意识、行为表现。
看到这里,想必会有的家长朋友们细心地感觉到了,可能在这时期的孩子就会有无法和平玩耍,或者因为无法了解、有意识地感觉到问题的存在,又无法心平气和地去处理好会遇到的问题,便会常常出现小朋友们之间闹不愉快了,又谁被欺负了、哭了,谁谁又打人了等等令人头心烦的事。
二、孩子们遇到冲突该如何解决
01、首先还是需要父母来做这个好的表率作用,给孩子打打样。因为父母的社交行为、能力会对孩子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会是孩子们社交能力基础。
02、这里不提倡使用暴力等一切以恶制恶的错误示范、行为、表态,这样只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暴力是可以解决问题,并不会有改正错误行为的思想。
03、可以鼓励孩子在交往中用明确的语言来提醒其他小朋友恶待自己的行为,而不是用肢体语言去对抗对方。自己可以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04、当孩子还没有能力处理这些冲突的时候,做家长的是可以适当介入,告诉恶待自己家孩子的小朋友不可以打自己家的孩子,如果这么做就不能让自己家的孩子和他玩。
重点提示:家长们在处理人际交往中冲突的能力会是孩子们可以学习的有力途径,也会是孩子们将来人际交往的关键。因此,做家长的咱们自然要做好,把好关。
上一篇:如何判断化妆品护肤品有没有变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