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女子是如何化妆的?
时期,口红,这一古代女子是如何化妆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这一时期女性的美是无比张扬的,不过更加趋向于自然健康的唇形。
南北朝时期的唇妆,就有一些匪夷所思了,甚至有几分追求病态雕饰。因为这个时期的妇女唇妆,竟然喜好画扇形唇,整个唇形轮廓清晰可见,而且上唇中央的凹陷画得非常明显。这种唇部形状,在南北时期的佛教雕塑,还有一些女性雕塑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发展到隋唐时期,终于退去了病态美,女性开始追求健康自然,雍容华贵的美。翻越唐朝仕女图,最能够感受到“盛唐气象”之美,近日里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完美的还原了唐朝女性的面容装扮。
唐代妇女为了打造各种各样的唇形,她们在化妆时,会将自己的整个嘴巴用脂粉涂成白色,这样一来,她们就可以随意的画出各种各样的唇形样式。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就是模样娇小,颜色浓艳的樱桃小嘴,这一特点在唐朝诗人的古诗中多有体现,比如白居易在形容自家家伎嘴型时,就曾写道“樱桃樊素口”。唐朝美人的成型可不止这一种,当时社会还流行一种夸张的花朵形唇状,上唇两瓣花,下唇一瓣花,嘴巴合起来的时候就能够看到整朵花的形状。
唐朝的唇状可谓是丰富多彩,在宋代《清异录》中有记载,晚唐三十多年的岁月里,女子上装的唇形多达17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美妆妆容的顶峰时期。只可惜进入宋代,大唐遗留下来的奢靡之美发生了转变,女性不再追求这种过于张扬的美,从宋朝到明朝,妇女的唇妆变化较少,主要以樱桃小口为主。无论是保留下来的宋代彩塑、壁画,亦或者是宋元明的帝后画像,都能看到“小樱唇”这一特点。
清朝到民国时期,唇妆审美开始偏向病态化,她们喜爱将上唇涂的饱满,然而下唇仅在唇部中央点宛如樱桃大小的一点,这种审美更加偏向林黛玉似的病美人风格。尤其是清朝末期保留下来的一些公平后妃的这相片,能够明显的看到这样的唇部装扮,甚至都延续到了民国初年。不过中国古代妇女的唇状一直是变幻多端的,如果仅凭影片中的一个镜头,就去给古人的审美下定义,其实就会完全忽略了历史背后的审美变迁,这一点是不可取的。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妇女的唇妆》
《聊聊古代的口红和唇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就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说法,那么古代的女子也一定特别想要自己每天漂漂亮亮的,有些人并不是天生丽质,需要后天的一些点缀,那么它们要怎么化妆呢?
古代化妆虽然不像现在化妆品种类那么多,但是该有的也还都有,基础的彩妆套装都有,什么粉底液,口红腮红和眉笔都可以在古代找到相应的替代品,现在人画一个基本上基本上也就只需要粉底眉笔和口红,所以古时候虽然品种很少,但是也可以满足基本的需求。
古代的粉底很简单,看粉底这个粉丝,他有一个米字旁,可以猜到古代刚开始粉底是跟大米有关的,他们古代人把大米磨成粉末,然后把大米磨成的粉末加上凉水发酵,发酵以后得到的沉淀物就叫做粉英,然后他们再把粉樱晒干以后就得到了粉底,但是这种粉底他太粗糙了,涂在脸上容易掉渣。不过后来很快就有了这种大米做的粉底的升级版,叫做铅粉,有一个成语叫做洗尽铅华,这个铅指的就是女子的粉底,这种粉虽然很细腻,并且涂在脸上很白,但是他们是重金属,经常用的话会死掉的。
除了粉底,他们还有胭脂,在很久以前商贷的时候,女子们就知道在自己的脸上抹一些红色的腮红,让自己看起来面色红润有光泽,不过当时用的是朱砂,这个就看他们的能力了,不然搞不好就涂出来一片高原红。在汉代的时候胭脂从匈奴传到了中原,在当时这个可是进口的东西,他根本的做法就是把红蓝花捣碎,然后提取其中的色彩,这种有色物质提取出来,以后可以抹在脸上,也可以抹在嘴上,既可以当腮红,也可以当口红。
除了粉底和胭脂,他们还有一种矿物质也被得到了应用,这种矿物质就叫做黛,把石黛放在黛砚上,磨磨成粉以后沾上水以后就可以用来画眉毛了,我想到了古代有一种眉毛叫做远山黛,好像是一种大的品种,这种眉笔画出来的眉毛非常有神韵,在甄嬛传当中甄嬛被皇上冷落了,他就是通过一个远山黛重新让皇上注意到了他。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古代的人也这么认为,他们甚至有人用砒霜来美白,可以说真的是为了美,连命都不要了,所以难怪红颜薄命,一个二个的,又是用砒霜,又是用重金属的,想活的很久都很难,还好现在的化妆品品类众多也没有那么多的添加剂和重金属的成分,更多的护肤品,还可以维持年轻态,相对于以前那些用砒霜,用重金属来美白的,可以要好太多。
上一篇:都说袁隆平养活了十四亿中国人,那市场上的大米有多少是产自杂交水稻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