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辣椒上都有什么病虫害?应该如何防治?
辣椒,病害,叶片辣椒上都有什么病虫害?应该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辣椒主要病虫害:褐斑病、花叶病毒病,炭疽病。褐斑病和炭疽病:苯醚甲环挫加百菌清。花叶病毒病:伸展药物防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辣椒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炭疽病
1、田间识别: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有时也侵染茎部。叶片受害,初期呈水浸状褪绿色圆形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具有同心轮纹,轮生黑色小点,病叶易脱落。果实受害,果皮表面初生水浸状黄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部中央呈灰褐色隆起的同心轮纹,密生许多小黑点。潮湿时病斑表面长出橙红色粘稠物,病果干缩,易破裂。
2、发病原因:由真菌侵染引起。病菌可残留在土壤中或种子上,通过风雨、流水和农事操作传播,连绵细雨及大雾、多露天气,易造成病害流行。甜椒比辣椒易感病。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做好种子消毒:用55℃温水浸种10分钟,冷水冷却后浸种摧芽,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4%。
③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清除病残体,搞好田间卫生,可减少病害发生,减轻病害发展。
④药剂防治:预防药剂可用8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8%科博(波尔多液+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发病初期喷药治疗可选用30%禾益炭克水悬剂750倍液;或18%百惠乳油8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二、病毒病
病毒病又称花叶病,是辣椒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该病发生呈上升趋势。
1、田间识别:常见有三种典型症状类型,即花叶型、叶片畸形或丛簇型、条斑型。
①花叶型:病叶出现浓绿和淡绿相间的斑驳、皱缩,有时会出现褐色坏死斑。
②叶片畸形或丛簇型:病株初期心叶叶脉深绿,逐渐变成斑驳、花叶、皱缩,严重时,叶片变硬厚,叶缘向上卷曲,幼叶呈现线型叶,后期植株上部明显矮化呈丛簇状。
③条斑型:病叶呈褐色或黑色坏死斑,沿叶脉逐渐扩展到侧枝。主茎及生长点“枯顶”性坏死,造成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死亡。
2、发病原因:由病毒侵染引致。烟草花叶病毒或黄瓜花叶病毒引致。烟草花叶病毒由种子、病株传播引起,通过田间农事操作接触病毒传播。黄瓜花叶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播。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蚜虫繁殖及病毒病发生发展。连作地,缺肥地,植株生长不良,也易引起病毒病发生流行。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及时防治蚜虫;
③加强田间管理,多施磷、钾肥,常喷面肥,提高植株抵抗病毒的能力,可减少发生。
④药剂防治:以幼苗生长期或病毒发生初期喷药防治,结合蚜虫防治。可选用3.95%病毒必克水剂500倍液+0.15%芸苔素5000倍液或2%菌克毒克(宁南霉素)水剂250~300倍液+三十烷醇粉剂500倍液;或嘧呔霉素300倍+恢复液1500倍;或20%病毒克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隔5~7天喷一次,连喷3次。
三、疫病
辣椒疫病在多雨季节发生较严重,一旦发生,迅速蔓延,造成死苗和烂果。
1、田间识别:辣椒整个生长期均可在茎、叶、果上都可以受到为害,有时根茎基部亦受侵染。幼苗感病,茎基部出现水渍状,不久猝倒死亡。成株感病多为害茎杆分枝处,病斑水渍状褪绿色,逐渐变成褐色,稍凹陷。病斑纵绕茎一圈其上部组织萎蔫枯死。叶片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根茎基部发病呈褐色腐烂,果实发病初呈暗褐色水渍状,软腐。湿度大时,受害处常见白色粉状霉。
2、发病原因:疫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22℃,大雨后天气突然转睛,空气湿度80%以上时,病害易流行蔓延,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地块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
①与十字花科、百合科作物轮作,避免与茄科、瓜类连作,水旱轮作效果较好。
②采取高畦种植,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③药剂防治:预防药剂可选用80%必得利600~800倍液或72%霜疫力克800倍液或78%科博(波尔多液+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预防。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选用50%烯酰氯吗8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或50%安克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53%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四、猝倒病
猝倒病又称绵腐病、小脚瘟等。可危害瓜类、茄科和十字花科等蔬菜幼苗,是蔬菜苗期主要病害之一。
1、田间识别:幼苗发病初期基部呈水渍状、淡绿色。发病后期,病部溢缩成线状,条件适宜3~5天全面发病,导致大片幼苗倒地死亡。倒地幼苗叶片仍青绿,而根茎部已干枯。高温条件下,病部及土表长出白色毛状霉。
2、发病原因:猝倒病是由真菌(瓜果腐霉)侵染引起,病菌在土壤中生长,从伤口直接穿过表皮侵染幼苗,主要由流水或溅水传播,低温阴雨天气,或播种过密,土壤潮湿,幼苗生长不良,易发此病。
3、防治方法
①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田块作为苗圃。
②苗床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12克拌干细土撒施苗床后播种,或30%瑞苗清水剂1500~3000倍释液3升浇啉,或用50%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药剂用量为种子量的0.3~0.4%。
③药剂防治:出苗后立即喷药预防及治疗,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药剂可选用53%金雷多米尔水分散剂800倍液或恶苗灵3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1000倍液或50%安克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喷雾。
五、青枯病
青枯病是我市茄科蔬菜主要病害之一
1、田间识别:发病初期一侧叶片萎蔫,从整株看,先顶部叶片萎蔫,继后下部叶片萎蔫下垂,起初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正常。3~4天后不再恢复,最后死亡呈青枯状。病菌多从根部或茎部伤口侵入,茎基部维管束变褐色,横切茎部用手挤压有菌脓溢出。
2、发病原因:由细菌侵染引致。高温高湿有利病害发生,连绵阴雨天或大雨后骤晴,病害普遍发生且严重。土壤酸性,偏施氮肥、串灌漫灌均利于该病发生流行。
3、防治方法
①与非茄科作物或水稻轮作2年以上,水旱轮作是青枯病防治的主要措施。
②酸性土壤增施石灰,改良土壤。
③农事操作勿伤根茎,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排水,保持土壤适度干爽。
④及时拨除病株,并用石灰撒施病株穴消毒。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