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一句俗语叫做养儿防老,当今社会养儿真的能防老吗?
养儿防老,老人,儿女中国一句俗语叫做养儿防老,当今社会养儿真的能防老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养儿防老看养的什么儿,儿子自私自利,只嫌老的挣的钱不给他,老的存的钱不给他。我这边有两个儿子的,现在老大儿子把老人养老钱全部威逼利诱拿走,老人住院一分不拿,还说老人还有钱,住院当天把老人撂倒病房,护士找不到家属,多亏同病房的陪护看不过去招呼一下。后来是来一次医院骂一次老人,同病房人都看不下去了,说老人即使没一分钱,没退休工资,当儿子的也该养啊。出院很不情愿的接到家,不好好护理老人,老人说谁都不拖累,自行了断算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能全指望,但也不能不指望,到有病或者说不能动的时候,以及百年之后指望谁,不还是儿女吗,儿女上班天天忙的不得了,还要挣钱养家糊口,能天天想着让儿女陪伴照顾吗,不可能,别想那么多,差不多就行了,不能什么都按自己想的要求的,知足常乐有个好心态,有个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留着自己的窝,照顾好自己的伴,有点钱不向儿女申手要,不到最后不交,有几个朋友聊聊天,快乐一天是一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聪明人早就知道咋做了。都安排好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要看你怎么教育了。言教不如身教,你孝顺公婆,岳父岳母,那孩子一定能养你。这是千真万确。除非你是假孝顺,虚情假意的,不行。你只要真诚实意地做好自己就行了。那感招来的一定是孝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当今这个社会,或过去,我国都有传统的思想观念,养儿育女,将是防老的期望。
可是,近十多年来不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听到一些老人说:自己要挣点钱,到以后自己老了,做好防老的准备。抱着孩子不养老的心里打算,其实在当今高消费的这个社会环境,面对这样的现实,老人不得不这样想。上医院治病药费高昂,孩子读书学费贵,物价飞涨,家庭生活开支农村与城市基本持平,水,电,卫生费等等一样,在这种生活艰难的情况下,孩子挣钱不容易,因而,老人就有担忧养老的问题。
当然有退休金,买养老保险的人,就没有担心这个问题。
不过,在农村的老人还是只望孩子们养老的,因为在农村基本上老人是没有更多的钱可存,或买养老保险的。农村人都懂得,耕耘田地能挣多少钱呢?光靠种几亩田地赚来的钱,来买养老保险,又需要多少年?故而,农村的老人养老防老还是希望孩子,所以说在农村的孩子还是要担当养
老的责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养儿防老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我比较赞同!作为生活在底层的老人(特别是农村老人),是难以从物质、特别是精神层面完全不需要儿女、子孙的适当的照顾和安慰!比如体弱多病或生活不能自理时,从体力(卫生、搬生活用品、上医院……),医药费不够时!需要儿女的安慰、伺候和支持;当然富裕人家大多的事情可以请保姆伺候!但有些精神层面还是需要儿女来完成的。
不过当今社会的老人,抛开历史的传统观念,生儿生女都能防老,特别在沿海地区,小棉袄是相当重要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养儿能否放老,这个答案存在不确定性。养儿的付出与防老往往不成正比。我们也是为人子女者,从自身来讲,从出生到终结,不论在父母身边还是远隔千里,若父母在,没有哪天父母不牵肠挂肚,无论能力大小均呵护有加,不辞辛劳。父母对子女所付出的爱与关心于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奉养相差很远。本人年近六十,既有高堂父母在,也有子孙在,与高堂和子孙的距离均在千里之外,问心从嘘寒问暖方面对下比对上勤勉,对父母的奉养和孝敬有很大缺失,常觉问心有愧。所以,从本人对父母的照顾上来说,父母需要我照顾时我在千里之外,父母需要我侍奉床前时我在为生活奔波,虽有时不时的问候与经济支持,但与父母的实际感情需求相差很远,所以,养儿防老与实际期盼有很大距离。因此,养儿是否能防老,跟环境,能力,身体状况,父母子女关系,子女孝心等,都有很多关系。尽管养儿未必能防老,但父母的爱确实感天动地的,一代代父母仍然每天在盼儿成长,每天在辛勤付出,毫无怨言。这就起中过式父母,付出巨大,所求的回报却极少。
上一篇:有人说许晴年轻时老气,49岁却拥有“少女感”,对此你怎么看?她是如何做到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