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一句俗语叫做养儿防老,当今社会养儿真的能防老吗?
养儿防老,老人,儿女中国一句俗语叫做养儿防老,当今社会养儿真的能防老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老人自己要打算。
世上只有瓜恋籽,瓜熟籽落两相安。父母生养了子女把他们抚养成人而后成了家立了业,自己的人生任务就基本完成了,人生的余下意义就是做好自己老年打算。能劳动几年的就要攒些自己养老的钱,能有钱买保险的就买一个福利性的养老保险,总之立足自力更生,把“养儿防老”的最大希望寄托在一些关键节点上,例如大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送终安葬等,即使很多老人在关键时刻盼望的“安乐死”能早日实行,但是申请总得儿女们同意,安葬总得靠儿女们送终。
现在的老年人,“养儿防老”能指望,但已不是完全的传统意义了,正悄悄发生改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养儿虽然不能防老,但也是希望,(独生子女为了生存没法养父母老)最后ta也能给父母送终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好的回答,谢谢邀请!养儿真能防老,是可能性不大的!因为改革开放政策四十年以来,随着现代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善,养老服务机构试点项目完美,有家庭医生随叫随到,治疗服务,另外有保姆护理和保养,敬老院里面的老人辅助工具各种各样,极大地方便了老人生活方式,可以减少老人居家养老生活的自理困难,可以减少独生子女老人的赡养负担过重。所以中国千年养儿防老的封建思想逐渐消失殆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养儿防老,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这本身就是一个陈旧的思想观念。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子女赡养老人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也是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义务。
只不过,陈旧观念对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当下的现实情况是:
第一、很多很多的子女长大成人,远离父母,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子女忙于工作,忙于事业,远离家乡,无法守候,甚至还有不少人身居海外,更是没有办法照顾和赡养父母。
第二、80%以上的老人,观念都比较传统,骨子里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绝大部分老人虽然支持孩子的事业和工作,但从内心深处都希望孩子能够待在自己的身边。即便是国家、社会创造福利条件,提供福利帮助,很多老人从观念上也难以接受。我们学校有两名外地教师,就面临着这样的情况。自己在外地工作,无法照顾和赡养父母,想将自己的父母送到福利院,但父母的思想工作却无法做通,所以家和单位两地奔波十分辛苦。
第三、当前国家和社会的福利条件,设施环境和福利体系还不健全,也不完善。即使一些老人和子女从观念上能够接受和转变,但由于社会福利条件和体系的问题,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第四、更为现实的一个问题是,父母从小溺爱娇惯子女,子女长大后不但不能赡养老人,反而成了实实在在的啃老族。还有一部分子女虽然有能力赡养老人,但却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推诿,谁都不愿意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就反过来瓜分老人的财产。这样的现象,简直就是对养儿防老最大的讽刺。
随着社会的发展,相信这一状况会逐渐得到改善。
一是不管是老人还是子女,思想观念会慢慢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观念的深处,也会逐渐改变以往的养儿防老这一根深蒂固的老思想、老观念。
二是社会福利条件和体系会不断的完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也会逐渐得到保障。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自愿自主的接受社会性福利养老。
三是赡养老人的法律体系也会不断的完善,赡养老人的教育引导也会不断的深入,啃老族和不赡养老人的现象也会逐渐的减少。
这样以来,养儿防老这已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就会慢慢得到转型和改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一分为二看,儿女有真正的有事业。很可能在你身边就少点,但不意味着不养老。关键是老人到老了不能动弹的时候,有重病的时候,这是关键。比如老人要得上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啥儿子也受不了,别怪儿子不养。
不养老的也不是没有。因为家产。因为女儿。儿子和儿子之间不担量,老人上谁那,都没人要。电视看有很多例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分怎么说吧,好儿子还是能养老的。
上一篇:有人说许晴年轻时老气,49岁却拥有“少女感”,对此你怎么看?她是如何做到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