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人说现在汽车卖不动了?
汽车,买车,也是为什么有人说现在汽车卖不动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可见,受到冲击最大的其实是普通消费者,消费分级现象明显。
-2-
为什么这些人不买车了呢?
简单来说,收入决定购买力,也影响着一个人对消费的信心。所谓,挣得越多,花的也就越多。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来看,增幅呈逐年放缓的趋势
数据显示,消费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在增长,但中间收入人群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却一路下滑。2018年,中间阶层的收入增速仅为3.1%,而低收入组的增速则为8.1%,高收入组更是达到了8.8%。这种两头拔高,中间塌陷的增长模式,造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大环境,消费分级的趋势也更为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认定的高中低收入区间和大家想的不大一样,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低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2000-5000元之间的群体, 5000-10000元为较高收入群体,而高收入群体则是指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群体。
一方面,根据贝恩咨询的《2018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到了2018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份额增长到了全球的33%,领先排名第二的美国11个百分点。其中,在内地消费额达到1700亿元,较2017年暴增20%。
另一方面,拼多多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真实的五环外。该平台销量最大的是低价的淫羊藿、抽纸、袜子、干果、水果等等。这些动辄日销过万的单品价格多为其他平台的1/3甚至更低,9.9包邮的产品比比皆是。
在高低端收入群体看来,收入的分化并没有改变他们的实际消费习惯。相比而言,人口将近4亿的中间收入群体却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现实让他们消费时不得不有所取舍。
2016年,轰轰烈烈的房产去库存开始。货币化安置及15年连续降准降息带来的充沛弹药,全民抢房在眨眼间席卷神州大地,这也使得中国居民部门总贷款三年多翻了1倍。而房价也是节节高升,且从一线二线一直蔓延到三四线城市,甚至很多地方的房价直接跳涨1倍有余。虽然资产升值了,但对于广大中间收入阶层来说,住房是刚需,并不是投资。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往一二线乃至省会城市倾斜,大城市意味着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教育资源以及更好的医疗条件等等。对于志在“扎根”大城市的中间收入群体来说,车可以不要,但是房子坚决不能不买。
2018年,城镇住房支出同比增速达到10.8%,增速较2017年全年提高2个百分点,同时全国居民部门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已经高达93%。单单房贷的压力就直接压缩了原本用于消费的支出,更不要说医疗、养老、教育、买车带来的深层次焦虑,这些人群不得不选择消费降级。毕竟大家的生活还是要继续,私家车也就显得不那么“刚需”了。
那么,被给予厚望的年轻消费者,他们有钱买车么?
根据TalkingData的数据显示,26-35岁的人群是目前汽车消费的主力军,消费占比可达49.3%。而汽车大环境的不景气,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消费群——年轻人,发生了变化。
据麦肯锡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不再视汽车为必需品。他们的消费观展现出了兴趣优先、体验优先、理性消费等多元化特征,消费心态也随之从满足需求到满足个性的变化。52%的被调查者觉得没有私家车不影响日常生活,36%的被调查者同意拥有一辆车没有过去重要,38%的人表示如果有免费共享出行,他们愿意放弃自购私家车。
网友对于买车的评论犀利而直白:
@Roses:大城市堵的要死,还要养车加油,还可能不在自己家所在的城市工作,那么还有房租,开销那么大,买什么车啊!
@一气化哥:市内的轨道交通,根本不需要车,我周围到郊区买房的,并不是因为在市内买不起,而是想省下钱来买车,我一年光停车费就要3000+了!
@转身古拜甲亢:没听过不想要车的, 要么没钱,要么没钱买好的!
@意大利炮那:说简单点就是:没钱!
@天月:交通拥堵,先攒钱买房,挤公交和地铁省的开车的乏累。主要还是没钱,有钱先买房!
@贫尼_贼耐*:草我沈阳的,开车问题不大停车没地方,一小时10块你停吗,上班一天100!
@j_ianai:好车买不起,次车又看不上(其实说白就是无老可啃+眼高手低),再加上,挣的太少,花的又太快太多——敢说这几句说出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没车的年轻人的心里大实话。
@KaxLee:一年多了,3000公里,你说我要它何用!
数据显示,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喜欢超前消费,为追求生活品质,他们宁肯将收入花费在高房租、化妆品以及数码产品等方面,甚至不惜通过信用卡、花呗等渠道提前透支自己。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不但没有存款,而且还有外债。而需要单笔支出大额款项的汽车消费,对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并不现实。
据《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年轻人办理信用卡的比率超过76%,而18-25岁和26-35岁的年轻人贷款比例分别为29.6%、49.1%,贷款消费最多的是电子产品。此外,京东白条、天猫分期、校园贷在年轻人中也甚是普及。在这种大环境下,年轻人的消费跟收入基本持平,甚至部分人的消费早已超出收入而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买车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有点“奢侈”。
-3-
随着共享经济的蔓延和公共交通的日趋完善,交通出行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就曾分析认为,一线城市目前已经走过了汽车消费热阶段,消费者更趋于理性。比如在广州,私家车的使用成本不菲,这一成本既有金钱成本,同时也包含时间与社会资源成本,牌照、停车、能源、保险、维修保养,都需要为私家车预留足够的支出。在公共交通网络尤其是地铁系统较为完善情况下,不少原来有车的消费者选择卖车坐地铁出行。
同时,网约车的兴起并不稀奇。当公共出行系统跟不上飞速的经济发展,二维的道路容纳不下三维高楼大厦涌出的滚滚人群。这时候,消费者希望出现一个新的平台,它能够承载出租车和公共出行无法满足的出行需求。
我们看到,网约车服务以更为灵活的组织形式快速解放了出行生产力。截至2018年,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3.3亿,在网民中(8.29亿)的占比为39.8%;而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为3.33亿,占比达到40.2%。在网约车出行集中的一、二线城市,其渗透率分别为40.1%和17.3%。在巨大的市场诱惑下,各大打车软件开始从渠道端转向服务端,通过纵向深化用户体验来增强粘性,透明的信息与数据也能够让服务质量获得了提升,进一步保障司机和消费者用户量的稳定增长。
据相关数据统计,80、90后消费者每周使用拼车服务的概率是更年长人群的两倍(12%比6%),使用P2P汽车租赁服务的可能性也更高(14%比9%)。由此可见,互联网出行凭借降低消费者出行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极大优势,同时改变了消费者出行方式和出行态度,形成高速增长和强势替补。
对于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来说,如何达成以相对少的金钱和时间投入,获得便捷、灵活、舒适、经济同时满足的最佳出行结果呢?或许汽车分时租赁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