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亡国危机近在眼前,崇祯帝为什么执意不肯议和或者南迁呢?
崇祯,社稷,国君历史上,亡国危机近在眼前,崇祯帝为什么执意不肯议和或者南迁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明显是要求崇祯帝做出自我牺牲,而当庭又迫使他在大庭广众面前做出生死抉择。崇祯帝怒不可遏,刚要发作,就听见给事中光时亨大声喊道:“奉太子往南,诸臣意欲何为?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光时亨言外之意是指责众臣阴谋拥立太子,逼迫崇祯帝退位,这使他们大惊失措,“遂不敢言”。
此时崇祯帝愤愤的说道:“今国家至此,无一忠臣义士为朝廷分忧,而谋乃若此!夫国君死社稷,乃古今之正。朕志已定,毋复多言!”,至此南迁之议宣告流产。随后崇祯帝询问战守之策,众臣默然不语,崇祯帝叹息道:“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遂拂袖而去。
3月初李自成的大军兵不血刃的占领大同、宣府一带,而刘芳亮所部也已经占领河南的中部,向河北南部一带进军。当月4日崇祯帝决定与李自成决一死战,调遣吴三桂、唐通、刘泽清所部入京勤王。结果只有唐通率领8000人入京,而吴三桂所部行军缓慢,直到北京陷落才抵达距离北京170多公里的丰润;刘泽清则借口坠马受伤,率军一路劫掠南逃。
3月17日李自成大军包围北京后,崇祯帝召见驸马巩永固、新乐侯刘文炳商议。崇祯帝询问两人能否率领家丁巷战,护送自己以及太子南行。巩永固叩头泣言:“亲臣不藏甲,臣等难以空手搏贼。”君臣三人相对而泣,巩永固接着说道:“臣等已积薪第中,当阖门焚死,以报皇上。”于是崇祯帝言道:“朕志决矣。朕不能守社稷,朕能死社稷。”
最终3月19日崇祯帝自缢身亡,而巩永固、刘文炳也践行了对大明的忠诚,全家阖门自尽。颇为讽刺的是,当初坚决阻扰崇祯南迁、慷慨陈词的光时亨在李自成入京后,第一时间投奔,在李自成的政府中担任留任兵科给事中之职,并与其他明朝大臣向李自成“劝进”。李自成失败后,他逃到南京,妄图投靠南明小朝廷,被人弹劾“光时亨力阻南迁,致先帝身殒社稷;而身先从贼,为大逆之尤。”最终被处斩。
崇祯帝拒绝南迁,一方面是他错误的估计了当时形势,他认为自己还拥有与李自成一决雌雄的资本,这让他始终处于矛盾、犹豫之中;另一方面崇祯帝与朝臣们长期不正常的君臣关系,使得群臣害怕承担责任,不敢提出、坚持合理意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加之朝臣内部激烈的党争,使得明朝丧失南迁的良机。
另外提一下,崇祯帝壮烈殉国后,当时的形势并非后世人们想象的那样,崇祯以死唤醒了民众,人们纷纷挥拳擦掌、磨刀霍霍准备为崇祯复仇。真实的情况是在北京的数百位官员中,仅有20几位选择殉国,其余的争前恐后向李自成献殷勤,清军入关后,大部分又投入清朝的怀抱。而在江南的大臣中,也仅仅有史可法等几十人主张北伐,大多数人均贪图安逸,得过且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