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十二生肖 > 起名杂谈起名杂谈
姓谯的名人
姓谯的名人-姓名学-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谯姓(拼音:qiáo xìng),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95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部分谯姓历史名人
谯玄:(公元?~35年待考),字君黄,又叫谯元,谯隆之子;阆中人(今四川阆中)。著名东汉学者。
少时好学,善说《易》、《春秋》。汉成帝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日食,朝廷认为天道不祥,诏选天下敦朴逊让义行之士各一人,益州推举谯玄,谯玄遂入朝对策高第拜授议郎之职。
汉成帝沉于酒色,赵飞燕姊妹恃宠妒忌,后宫所生皇子多被構死。谯玄上书亟谏,帝不省纳,故久居郎官;后迁太常丞,因弟丧去职。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又见日食,谯玄又被诏举入朝,复拜议郎,后迁中散大夫。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朝廷选派能臣八人,巡视天下,专行诛赏,谯玄为绣衣使者。巡视未终,王莽篡汉,谯玄隐姓埋名,潜行回故里。
后公孙述据蜀称帝,数聘谯玄,谯玄不应命。公孙述怒,再遣使备礼往聘,若谯玄仍不出仕,既赐毒药令其自杀。太守亲至其家,谯玄仰天叹曰:“遂志全节,死亦何恨!”即受毒药。谯玄之子瑛泣血叩求于太守:愿捐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代为相请,述许免死。
当时兵戈累年,莫能修尚学业,谯玄仍训诸子勤习经史。
汉光武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谯玄病逝,遗文有《上成帝书》。
谯瑛:(生卒年待考),谯玄之子;阆中人(今四川阆中)。著名东汉学者。通五经,治《易》,为北宫卫士令。
谯周:(公元199~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人(今四川阆中),著名三国时期蜀汉、曹魏、西晋学者、史学家。
谯秀:(生卒年待考),字元彦,谯周之孙;巴西人(今四川阆中)。著名三国蜀汉学者。性恬静淡雅,不交结权贵,躬耕山泽。以儒学著称,显明蜀朝,郡察孝廉,州举秀才,皆不就。李雄据蜀,李雄的叔父李骧、李骧之子李寿等皆慕谯秀之名。桓温灭蜀,表荐为官,朝廷以谯秀年在笃老,兼道远,故不征,谯秀年九十余卒。
谯定:(生卒年待考),字天授,人称谯夫子,自号涪陵居士;涪陵人(今重庆涪陵)。著名宋朝学者,涪陵学派主要代表。少喜学佛,后学《易》于郭曩氏,并从程颐闻道于洛,是程颐川籍门人中最杰出的易学家。清康初,召为崇政殿说书。著有《易传》。
谯谟:(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学者。知识十分广博,喜欢做诗,常和文人逸士来往。
谯文林:(生卒年待考),谯家碥人。著名清朝农民起义领袖。同鲜大川、冉文稠、罗其清组织农民革命起义,率军数万,曾一度所向披靡,后被满清政府残酷镇压。
谯矜:(生卒年待考),沅江人。著名清朝孝疹。诸生。七世同居,终事无哗。一夕火起,兄弟先入主祠,抱主避火,火亦随息。
尝作《家训十二条》,子孙世守之。
谯年高:(生卒年待考),谯家碥人。著名清朝贤哲。熟读诗书,知识渊博,为乡村“老爷”,人称谯夫子,一生从事乡村教育。
谯姓帝王国君
谯纵:(公元?~413年待考),巴西南充人(今四川南充)。著名十六国时期后蜀国君。在位时间从公元405~413年为期八年,终年岁数待考。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益州刺史(又自领梁州攻取汉中)毛璩,起兵三万计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的桓振(桓玄从子)。令参军谯纵及其将侯晖领诸县氐人,走涪江东下,会师伐江陵桓振。
蜀兵不愿东征,侯晖遂与巴西杨昧合谋,发动兵变,以武力逼谯纵为主,并出兵攻杀毛璩弟西夷校尉毛瑾于涪城(今四川绵阳北涪江东岸)。谯纵遂自称梁、秦二州刺史,兵指西南的成都。
毛璩闻变,自略城徒步赶回成都,令参军王琼带兵三千前去讨纵,又令弟毛瑗带兵四千继后,谯纵遣弟谯明子及侯晖领兵对敌。两军在广汉相遇大战,侯晖战败退绵竹,谯纵命谯明子设伏二道以待王琼。王琼身陷重围,才发现中伏,至毛瑗兵到,才杀出理围。但部队伤亡惨重,无力再战,只好退回成都。
谯纵兵抵成都,益州营户李腾开门迎纵兵。谯纵杀却毛璩、王琼、毛瑗等,自称成都王。以从弟谯洪为益州刺史;以亲弟谯明子为巴州刺史、镇东将军,率兵驻白帝城,防晋军东来。
四川脱离东晋独立,这关系着南朝的安危,南朝主政者决不允许这个现实存在;四川难以单独抗击东晋的讨伐,要保持政权则必须靠近北朝。北朝如能不战而控制四川,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但控制四川的目的是为了顺流而下进攻南朝,这是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证明了的。这就是后蜀九年兵连战接的原因。
公元406年,益州刺史司马荣期攻破白帝城,击败谯明子;年下,龙骧将军毛修之,与司马荣期、文处茂、时延祖等率晋军攻后蜀,至宕渠因内部发生变乱而退走。
东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年),毛修之与汉嘉太守冯迁合兵,击杀前年叛乱的杨承祖,准备继续进兵讨伐谯纵,因益州刺史鲍陋反对未成。
公元408年,襄城太守刘敬宣,受刘裕之令,率兵五千攻后蜀。秋农历7月,兵入三峡中,遣巴东太守以两千人出外水(今岷江);他与鲍陋、文处茂、时延祖等率主力由垫江(今四川合川)走内水(今重庆涪江),转战至黄虎(今四川射洪),离成都只有二百五十公里。这里,后秦姚兴也遣平西将军姚赏,南梁州刺史王敏将兵两万人入援;谯纵也派辅国将军谯道福,率众拒险死守。两军相持六十余日,晋军不能进,且军中食尽,又疾疫流行,“死者大半,乃引军还”。
公元409年,谯纵接受后秦的封赏为蜀王。次年,谯纵以桓谦(桓玄族党)为荆州刺史,以谯道福为梁州刺史,起兵两万攻东晋的荆州。后秦姚兴也令前将军苟林统骑兵前来相助。并派人与东面卢循相通。
谯道福攻破巴东(今四川奉节),杀死晋的守将时延祖等。桓谦率兵进入荆州,招集旧部,得两万余人,进驻江陵西北的枝江。苟林的骑兵在寻阳击败入援建康的司马镇之,进军到江陵东南的江津。
晋朝的荆州江陵处有两面夹击之中;晋都健康又受到户循的进攻,不但没有援兵,音信也阻隔不通;守嘉陵江的荆州将士也在另谋去就,这个形势对晋军十分不利。守嘉陵江的刘道规首先安定部众,他向众将士说:“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若欲去者,本不相禁。”他这样一讲,反而没有人走了。恰好,这时雍州刺史鲁宗之率数千人由襄阳南下援江陵。有人还怀疑鲁宗之有异图,刘道规则单骑往见,并委之以守江陵的重任。他则率统全军之众,首先攻击西北的桓谦。迅速战败桓谦,回师打败苟林,取得了这次反击战的完全胜利。
谯纵经此失败后,再也无力向东晋进攻了,后蜀也就很快的走向了它的末日。
公元411年,后蜀军败回四川。
公元412年,东晋刘裕又筹划取蜀,以西阳太守朱龄石为益州刺史,率宁朔将军臧熹、河间太守蒯恩、下邳太守刘钟,起兵两万攻后蜀。出发前,刘裕与朱龄石根据前次刘敬宣走内水相持失败的教训,订下诱蜀人防内水,主力走外水的速战之策。为了防止风声早播、蜀人审得虚实,刘裕具一锦函,旁书“至白帝乃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