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十二生肖 > 起名杂谈起名杂谈
姓晁的名人
姓晁的名人-姓名学-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晁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73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部分晁姓历史名人:
晁错:(公元前200~前154年),颖川人(今河南禹州)。著名西汉朝政治家。晁错是西汉初期的一位政治家,他学贯儒法,知识渊博。深受文、景两帝的器重和宠信。
晁崇:(生卒年待考),字子业;辽东襄平人。著名十六国时期后燕大臣。
家世史官。晁崇善天文术数,知名于时。为十六国时期后燕太祖慕容垂的太史郎。从慕容宝败于参合,获晁崇,后乃赦之。
太祖爱其伎术,甚见亲待。从平中原,拜太史令,诏崇造浑仪历象日月星辰。迁中书侍郎,令如故。
后燕天兴五年,月晕,左角蚀将尽,晁崇奏曰:“占为角虫将死。”时后燕太祖既克姚平于柴壁,以晁崇言之征,遂命诸军焚车而反。
牛果大疫,舆驾所乘巨牛害数百头亦同日毙于路侧,自余首尾相继。当年,天下之牛死者十七八,麋鹿亦多死。
晁懿:(生卒年待考),晁崇之弟;辽东襄平人。著名十六国时期后燕大臣。
明辩而才不及其兄晁崇。以善北人语内侍左右,为黄门侍郎,兄弟俩并显一时。
晁懿好矜容仪被服僭度,言音类太祖(模仿后燕太祖说话的声音十分像)。左右每闻其声,莫不惊竦。后燕太祖知道而恶之。
后其家奴告晁崇与晁懿谋叛,又与亡臣王次多潜通,招引姚兴,太祖衔之。及兴寇平阳,车驾击破之。太祖以奴言为实,还次晋阳执崇兄弟一并赐死。
晁说之:(公元1059~1129年),字以道,一字伯以,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河南濮阳人。著名宋朝制墨名家、经学家。
晁說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进士。宋哲宗元祐初年,官兖州司法参军,宋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宋元符中期知磁州武安县。
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宋大观、政和年间监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
宋宣和年间知成州,未几致仕。
宋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
宋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
宋建炎三年逝世,终年七十一岁。
著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他博通五经,尤精于《易》学,同时又是一位富有创作实绩的作家、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苏门文人、江西诗派作家有着广泛的师友关系。由于元符上书入党籍,其仕途极其坎坷,长期沉沦下僚。他的一生经历了宋仁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六朝,是难得的一位身入南宋的“元祐名士”。
晁迥:(公元948~1031年),字明远,晁说之的高祖父。著名宋朝大臣。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进士,博通文史,历任大理评事、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太子少博等职。
宋真宗在东宫时,常称其学行,即位后,擢右正言直史馆。献《咸平新书》五十篇,《理枢》一篇,进翰林学士。后复献《玉清昭应宫颂》,其子宗操亦上《景灵宫庆成歌》,歌颂缙绅(官名)之美事。迥为人忠直,屡谏仁宗修饬王事,治乱致安,很得帝悦。
晁迥善吐纳养生之术,通释老书,性乐意宽简,服道履正,历官莅事,未尝挟情害物。宋真宗数称其好学长者,所著有《翰林集》三十卷,《道院集》十五卷,《法藏碎金录》十卷,《耆知全书》、《随因纪术》、《昭德新篇》各三卷,并传于世。
晁迥之子晁宗悫、晁宗操皆有文才。晁宗悫官至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有文集四十卷。其孙晁仲熙,生平忠信,颇有乃祖之风。晁氏自迥至下,五世八进士,科举乡贤三十有七,时称“晁半朝”。
晁迥之墓在今清丰阳邵村堤西,占地三十亩,有高冢四座,时时古柏成荫,芳草盈地,石像耸立,神道对列,前有右坊,周有围墙,人称“花园坟”。
晁迥逝世于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终年八十四岁,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元”。
晁宗悫:(公元985~1069年),字世良,晁迥之子;河南濮阳人。著名北宋大臣。
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召试,赐进士第,除馆阁校勘,迁大理寺丞、集贤校理兼注释御集检阅官。仁宗即位,迁殿中丞、同修起居注。天圣中,奏请减上供,垦闲田,择狱官,令监司举县令。授祠部员外郎、知制诰。
元昊攻宋,宗悫安抚陕西,与夏竦议攻守策,拜参知政事。以疾求解职,除资政殿学士、给事中。旋卒,赠工部尚书,谥文庄。
晁补之:(公元1053~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人。著名宋朝文学家、画家。
晁冲之:(生卒年待考),字用叔,一字川道;济州巨野人(今山东巨野),晁补之从弟。著名宋朝词人。
晁公武,(生卒年待考),字子止;祖籍澶州清丰(今河南清丰),迁居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著名宋朝官吏、文学家。
出身书香世家。七世祖晁迥为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尚书。高祖晁宗悫、曾祖晁仲衍,也是饱学之士。父冲之,字叔用,擅诗名,为江西诗派作家,族父晁补之,字无咎,从父说之,字以道,均为著名学者,以名节文章盛名于世。
晁公武少承家学,浸耽群书。逢靖康兵灾,携家入蜀避难,寓居嘉定府(今四川乐山)。故家中的藏书在战乱中损失殆尽。
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登进士第,后为四川转运副使井度属官。
宋绍兴十七年知恭州(今重庆),后又知荣州(今四川荣县)、合州(今重庆合川)、泸州(今四川泸州)等地。
宋隆兴初年,入朝为吏部郎中、监察御史。宋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兼枢密院检详文字,不久又为御史台右正言、殿中侍御史、侍御史。
他对当时官冗恩滥的现象提出了一系列救弊之策。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以敷文阁待制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宋乾道五年,除敷文阁直学士,在四川重建广惠仓,赈济饥民。宋乾道七年,诏除临安府少尹,擢吏部侍郎。致仕后,在四川嘉定府符文乡度过了他的晚年。
晁公武是宋朝著名的目录学家,他自幼耽书嗜学,虽家藏书大多毁于兵火,但仍“心志不衰”。他为南阳井度属官期间,曾帮助井度编书、刻书,结下了深厚友谊。井度罢官后,将藏书五十箧赠予晁氏。他以井度赠书为基础,结合自己原来的收藏,“除其重复,得两万四千五百卷有奇”。
宋绍兴二十一年,又在知荣州任上,利用“三荣僻左少事”的闲暇,“日夕躬以朱黄,雠校舛误,终篇辄撮其大旨论之”。终于完成了《郡斋读书志》初稿,并在去世前,不断对初稿进行修订和补充。
逝世于南宋淳熙年间。
晁公溯:(生卒年待考),一名公遡,字子西,晁公武之弟;济州巨野人。著名宋朝文士。
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干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
著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他还著有《抱经堂稿》等,可惜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