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现代,如果两个国家互相同意,可以合并成一个国家吗?
国家,德国,两个在现代,如果两个国家互相同意,可以合并成一个国家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898年美国正式宣布将夏威夷合并,但这时美国并未将夏威夷设立成为同本土一样的州,而是在岛上建立起殖民统治。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才通过公投正式升级成为美国第五十个州。你说夏威夷加入美国究竟是不是出于自愿原则呢?类似的例子还有印度与锡金的合并。由此可见所谓的“自愿”合并有时也可能是暗藏猫腻的被自愿,那么历史上是否存在基于自愿平等原则的合并呢?
1990年西德和东德的统一算是基于平等自愿原则的典型合并案例。还有如今的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也是在1964年4月26日由坦噶尼喀、桑给巴尔两地合并组成的,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则是在1968年2月由阿布扎比、沙迦、迪拜、哈伊马角、阿治曼、富查伊拉、乌姆盖万这7个酋长国合并形成的。这样的合并都是基于相对平等的地位和自愿原则通过协商实现的。由此可见国家合并这种事并非没先例。
这在国际法上完全不成问题。可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合并对大国的利益造成了冲击就是另一个概念了。奥地利和德国同属说德语的日耳曼民族,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英、法由于担心德奥合并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就在《凡尔赛和约》明确禁止德奥合并。德国实力复苏后曾于1938年3月15日吞并了奥地利,而等到德国在二战中失败后战胜国就再次重申德奥不准合并。
如今德国和奥地利都是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但即使这两国的全体公民都极为迫切想要合并也不可能。德奥合并将直接影响到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从而对美、俄、英、法等大国的利益构成威胁。事实上就连当初的两德合并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国际博弈的结果。1990年2月在渥太华举行的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23国外长会议上西德外长根舍提出“2+4”方案:由东德、西德以及美、苏、英、法四大国的外长组成的会议进行关于两德统一问题的磋商。
德国的统一问题为什么要让美、苏、英、法四国参与其中呢?就是因为德国的统一将极大改变欧洲既有的地缘政治格局,从而对美、苏、英、法四大战胜国的利益造成一定影响。如果不是因为美、苏、英、法四大战胜国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那么即使德国人民统一的意志再坚定也难以真正实现。对比一下印度吞并锡金和两德统一这两个例子就不难发现:国家之间的合并是否会被国际社会认可接受说到底是由大国利益决定的。
锡金是一个远离国际政治舞台中心的弹丸小国,所以印度吞并锡金的行为没在国际上引起太多的反响。德国由于涉及到各大国的利益,所以德国的统一也就不仅仅只是德国人自己的事了。说到底依然还是实力和利益决定一切。如果今天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再次合并,那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阵营就不会接受认可。国家之间的合并不仅需要考虑别国是否会干预,还需要协调好加入联盟体系的各方之间的利益。
1958年埃及、叙利亚、也门三国怀着统一和复兴阿拉伯民族的共同心愿组成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联合国家成立之后埃及把所有叙利亚的企业和银行国有化,确定开罗为整个共和国的首都,几乎所有的政府成员都任用埃及人。深感被欺骗和出卖的叙利亚人于1961年9月28日宣布退出阿拉伯合众国,也门紧随其后于同年12月宣布退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为了国家合并失败的典型案例。
1990年5月22日南北也门通过政治协商宣布统一成为也门共和国,然而统一却没解决南北方之间的分歧:1994年5月也门南北方领导人在统一问题上矛盾激化并导致爆发内战。各种地方武装在内战中趁机做大并成为至今仍困扰也门政局的一大顽疾。也门的统一看起来和德国一样是通过政治协商实现的,但也门在统一后却没能有效协调号南北双方的利益。因此统一后的也门与德国就有了完全不同的命运。
国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就像是人际关系的投影——国家之间的合并就像是两个人的婚姻结合。婚姻是需要经营的。没任何人结婚是为了奔着离婚去的,可离婚这种现象却是客观存在的。同样任何国家既然是基于自愿原则的合并,那么很显然不可能在一开始就想着分家。可正如我所说的即使是表面上平等自愿的合并也会由于加入各方在实力上的差距造成客观上的不平等。如果各方能协调好彼此之间的矛盾,那么联邦就能得以巩固。
反过来说如果各方不能协调好彼此之间这种矛盾,那么实际上就相当于潜伏下了未来分裂解体的种子。目前看来比较成功的国家合并案例就是两德统一。两德统一使德国获得了更多可以统一调配的资源、劳动力以及更为庞大的国内市场。东西德的合并终于实现了德意志民族梦寐以求的统一理想,德国似乎正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时西部和东部就像是一对恩爱的新婚夫妻,然而随着婚后初期的新鲜劲一过各种磨合碰撞也就随之而来。
东西德合并十年后很多记者去采访德国的普通公民关于他们的日常生活,然而他们得到的答案中有些却认为两德统一并没使他们的生活状态变得更好。统一后有些德国经济学家认为德国经济的低迷是因为德国有其他主要经济大国所没有的沉重包袱。很显然这个所谓的包袱指的就是东德。虽说两德统一之后客观上出现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但总体上两德统一仍能被视为世界历史上一次成功的国家合并案例。
如今无论西德人还是东德人首先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德国人。1992年后德国经济的低迷状态更多是东西部之间两种不同经济体系的彼此磨合所致,同样东西部人民之间也需要心理上的磨合。即使是一母同胞的手足兄弟或是亲密无间的恋人也会存在一些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只有承认并尊重这些差异并设法调和才能把日子过好。西德人会抱怨为支援东德建设而需要多负担一笔税收,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接受了。
德国人认为祖国的统一是第一位。在这个大原则之下因为差异导致的摩擦纠纷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家庭一样会吵架、会争执,但首先大家应该将家庭的发展作为共同的奋斗目标。随着两德融合的程度日益加深已使德国内部的地域分歧变得模糊。日耳曼人作为一个整体正在重新走向同舟共济。德国人确实对现状有所抱怨,但没人会觉得当年的统一是错误。为什么南北也门的合并会失败,而德国的统一能成功?
我想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民的心理认同。德国人发自心底认同自己是统一的国家统一的民族,所以他们再怎么争吵也是“人民内部矛盾”。未来还会不会有国家自愿进行合并呢?这种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不过合并是有先决条件的:一是能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接受;二是能不能协调好合并后的各方利益。一个内部矛盾重重的联盟不仅不可能实现强强联合,反而最终只会走向自我崩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