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晋城市的泽州县“有县无城”,对此你怎么看?
泽州县,泽州,晋城市有人说晋城市的泽州县“有县无城”,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人说晋城市的泽州县“有县无城”,对此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没有看发!领导自有安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又是城又是县的,什么时候把县撤了才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好是撤县设区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OUT了,已经在水东建城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泽州这个县级单位怎么来的?
1983年晋城市(县级)成立,属于晋东南地区
1985年晋城市(地级)和长治市(地级)分别从晋东南地区脱离,晋城市区划为南五县,原县级晋城市zf驻地为城区,其他乡镇为郊区
1996年,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改为泽州县,驻地南村镇。
可以粗泛理解为,城区就是当时县级晋城市的县城,泽州县就是当时县级晋城市的村镇。
二、为什么要县改区?
关于96年的那个决定,历来众说纷纭,我们无法探究其中真相,只能把坊间传言呈上来发人一笑。
1、主动说:无论城区还是郊区,都属于市zf直辖,在决策和行动上受限较大,而县级单位则无此顾虑。所以,为了争取更大的自主权力,当时的郊区向上级请命,主动降级为县。
2、被动说:上世纪90年代,正是晋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拮据的财政,郊区的存在只会分摊本来就不够吃的大饼,况且郊区底子薄,负担较重,为了集中全力建设市区,郊区被迫改为泽州县,自(自)谋(生)出(自)路(灭)。
从以下几张图片,可以勾起一点那时的记忆
至于这个决定的是非功过,不用多说,时至今日已然明了,其实在当时,如果决策者们放眼看一看国内其他地区,甚至不用太累,扭头看一眼吕梁地区,也会明白兴衰大势,也不会做出这个让人难以捉摸的决定(同一批批文,吕梁地区将汾阳县提升为县级汾阳市)。
1996年国务院发布第25号公报,总共涉及15件审批事项,其中9项涉及行政区划调整,这里面8项区划改革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升级”,唯独郊区改泽州县,是在“降级”!
三、撤区改县的弊端
层次1(物质层面)、晋城市市区面积已经由8平方公里(1985年)扩展到41.8平方公里(2015年),红星街、金鼎路、兰花路已经延伸到了泽州县境内,尤其近年来,随着市区建设不断向东看,一批重大项目都布局在了泽州县金村镇等地,可是由于行政管辖地域的原因,造成了以下几点弊端:
1、泽州县境内的市政建设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开工一年的太岳街东段如今依旧没有踪影;金村新区建设也得不到县zf的有力支持,金匠西街、环城高速连接线等工程始终没有下文。
2、泽州县境内的城市管理水平严重落后:投入使用的客运东站附近管理混乱,黑车、无证摊贩遍地;红星东街通车后数年,道路两旁垃圾成堆且无人打扫;重大投资项目得不到有力的政策落实;工商、税务等服务部门的业务水平较低。
3、城中村改造困难重重:因为土地性质的不同造成城区和泽州县的拆迁补偿差别较大,一路之隔,却有着天壤之别的补偿方案,由此造成拆迁工作进展困难。
4、城市化举步维艰:泽州县土地无法列入城市土地管理,面对市区紧张的土地供应,无法有效将土地进行流转,加上城区和泽州县招生政策的差异,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市区房价。
层次2(精神层面)、“泽州”这个称谓已经沿用千年,自隋朝(公元583年)始名“泽州”以来,至清朝(公元1728年)置“泽洲府”,一直到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废除泽州府,“泽州”一词千百年来一直指代的是晋高阳陵沁五县所辖之地,而如今,却被人为降格成“一县之名”,在数十年间,已经引起了不少纠纷。
1、泽州县人并无实际归属感:南五县之一晋城,包括如今城区、泽州县所辖乡镇,区内人们一直以“晋城人”自居,1996年突然地剧变,是对人的归属感进行了人为切割。
2、高阳陵沁对晋城市认同感较低:“晋城”在近代仅仅代表了城郊二区,1985年却突然升为地级市,成为了南五县的总称,但四县人民对此并无多少认同,现在,高阳陵沁的朋友各自说,“我是高平人、阳城人、陵川人、沁水人”,城区的朋友说“我是晋城人”,剩下的泽州县朋友呢?应该怎样表明自己的籍贯?
3、不利于晋城人对自己城市历史的认知:很多人只知道晋城成立于1985年,却不知晋城已经有了1500年的建城史,历史上,在晋城大地上出现过多少风云人物,城市名称的降格使用,容易让人产生对历史的误解。如:陈廷敬,泽州人。明白的人知道,他是清代泽州府阳城县人,不知道的是不是产生他是泽州县的错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