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商贾云集,繁华富庶”的精绝古国,为何会消失?
鄯善,遗址,斯坦“商贾云集,繁华富庶”的精绝古国,为何会消失?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商贾云集,繁华富庶”的精绝古国,为何会消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精绝国的文献资料以及尼雅遗址的考古发现,让人们对精绝国有了全新的认识。
《汉书》和《后汉书》原本就提到塔里木盆地南缘有一个叫做“精绝”的国家,斯坦因和王国
维都将精绝国的位置定在尼雅河流域的尼雅遗址,在当地发现的一枚汉文木简上也写有“汉精绝王”
的字样。由此可见,精绝国确实是在尼雅遗址一带了。
但是,精绝国里的居民们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至今仍然不知道。精绝
国这个名字是突然出现在《汉书》里的,它以前的史书里,根本找不到精绝国的任何记载。
尼雅河流域的人类活动历史,从考古发现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但是,没有人能够
证明精绝国人就是那些挥舞着石刀石斧的人发展来的。他们之间也许是继承关系,但也可能是毫不
相干的两群人。
从《汉书》首次记载了精绝国以来,此后的史籍对精绝国的记载都很少,而且是人云亦云,使
我们对精绝国的认识极其模糊的。
比起史籍来,考古工作者能够向我们讲述的要多许多。尼雅遗址那些辉煌的发现,就是属于精
绝国时期的遗迹和遗物。遗址里的建筑、墓地和生活用品,都向人们揭示出了这个早期绿洲城邦的物质文化和精神世界,令今天的人们瞠目结舌。
精绝国人最后在历史上出现时,已经是改名为鄯善的楼兰国的子民了。作为一个袖珍国家,仅
有 500 名士兵的精绝国在那个兼并战争如同家常便饭一样的时代是不可能长期独立存在的。楼兰国
在改名鄯善之后,因为是西出阳关第一站,又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扶植,曾经盛极一时。大约在东汉
王朝的末年,强大起来的鄯善兼并了包括精绝在内的邻近的几个绿洲城邦。从那时起,尼雅河流域
被纳入鄯善王国的版图,变成了它的一个行政区精绝国改名为精绝州。
鄯善王对精绝的治理比较高明。他任命当地的一些有势力的人物,委任官职,负责管理精绝州
的人民。国王还保留了直接派遣官吏检查税收和监察地方官吏的权力。他还下令:全国的百姓如果
在地方上遇到司法、行政、民事纠纷,都可以直接上诉国王,由国王本人裁决、处置。
那时正是西晋时期,精绝人虽然没有了自己的国家,但生活比以前更好了,也比以前更安定。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曾经辉煌过的城邦,它的创造者在历史没有记载的情况下失踪了。
斯坦因曾在书中记载了一发掘经历:“……土块刚挪开,就见鲁斯塔姆(斯坦因探险队的成员)
的双手挖进了光秃的地面。还没等我发问,他的手已从挖了不到六英寸深的洞中拽出 1 枚完整的矩
形木简,封泥完好,函盖仍由原来的线绳捆扎完好。鲁斯塔姆的手指好象突然灌注了‘寻宝人’的
力量。在扩大洞口,很快我就看到,靠近墙的地方及墙柱基座下,堆满了层层摞起的同样大小的木
板。”
根据斯坦因的描述,这显然是被人有意识地掩埋起来的一批文件,堆放在这处房屋的一个隐秘
的房间里。后来的考证证明,那里是一处官署,负有保存公文和经济文件等方面的职责。这些契约
等文献可能打算永久地保存在那里,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斯坦因也说:
“从这批契约埋藏时得到的照顾以及对埋藏地点的标示(在埋藏点前发现的那一大块泥块无疑就是
起这个作用,也就是它促使鲁斯塔姆动手刨土)来看,文书的主人明显是在紧迫中不得不离去,但
却抱有重返的念头。鲁斯塔姆一下就猜到那块标志的用意,因为现在农民被迫弃家而去时,他们仍
然这样做。在掩埋时既没有遮盖,也没有用容器来保存这批极有价值的文件,这本身也清楚地表明
离去之匆忙。”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得主人仓促间离开了这里,还抱着重返的念头?他们为什么并没有返回?
遗址出土的木简中曾反复提到苏毗人的侵略,称苏毗人性情悍勇,经常攻击精绝州,威胁着它
的安全。鄯善国王为此颁布了很多命令,令精绝州的管理者们注意警戒。可见,这里的战争是经常
发生的。那么,是不是突如其来的战争使这片绿洲被废弃,使精绝人被迫迁徙到其它地方?
这种情况是可能的。但是,既然是有组织的撤退,为什么撤退了的人们没有带走重要的官方文
书呢?而且,在尼雅遗迹中,没有断戟残剑沉埋沙中,也没有白骨遍野的战争痕迹,所有出土的古
尸,都是平静面又安详的,大礼安葬,陪葬物丰富。他们的墓葬,尽显太平盛世的风貌。所有的房
屋遗址,都是完整的。它们排列整齐地坐落在那里,平静面又安详,仿佛它们的主人没有走远,烟
炊当再次升起,牛羊会再次撒欢,尼雅孩子们的笑声会再次弥漫在大街小巷、村庄院落。如果说精
绝是毁于战争,又该如何解释这不合理的一切呢?也有人说,精绝可能是毁于自然条件的恶化。尼雅遗址在民丰县尼雅河流域北边,而尼雅河当
时属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一条中型河流,从昆仑山上流淌下来的雪水孕育着尼雅河流域三角绿洲,
成为西域精绝国得以世代繁衍的依托。西域的气候异常干燥,沙漠化的进程非常迅速,而其中的河
流也经常改道或者消失。如果养育精绝州的尼雅河改变了流向,或者水量减少,如果风沙干扰了精
绝人的生活,那么,精绝人确实可能放弃曾经世代生活的土地。
《汉书·西域传》称精绝国“泽地湿热,难以履涉,芦苇茂密,无复途径”,这样的地方很难住
人,绝不会是精绝国人当初定居时的样貌,可见当时精绝国环境已十分险恶。在出土的佉卢文木简
中也发现了这样的条款:“砍伐活树,罚一匹马,砍伐树杈,罚母牛一头。”精绝国开始用法律手段
保护树木,可见树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了。这是不是暗示着尼雅绿洲的生态已经开始恶化?精绝国的
废弃会不会与自然条件的逐渐恶化有关?
如果水源仍在,沙漠化的进程就会收到遏制。精绝人如果面临干旱威胁,就必然与尼雅河的变
化有关。因素可能有两个,一是河流改道,二是河的上流出现大规模的其它居民聚居点,对河水消
耗大增。但现在人们并没有在尼雅遗址周围找到关于尼雅河大规模改道的证据,同时也并未在尼雅
河上游发现任何人类聚居点的遗迹。另外,在尼雅遗址里,不少住宅周围都有巨树环绕,树干粗大
至一人不能合抱,果园中林木整齐。桑木排列整齐,不少为数十年之巨桑。住处附近从堆积的淤泥
看,还有水塘的痕迹。在这样好的生存环境中,很难说尼雅河会突然断流,导致精绝王国覆灭。即
上一篇:高空跳伞是个怎样的体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