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有人觉得古人对文字的理解和认知比现代人强?
古人,文字,现代人如何看待有人觉得古人对文字的理解和认知比现代人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比如:诗词,散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确实如此,古人对文字的研究比现代深入的多,这多半来源于古人的勤奋好学和治学严谨。古代属于农耕社会,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庶民百姓,都很重视教育,秉承着“忠厚传家远,诗书济世长”的家训。
古人之所以对文字的理解和认知比现代人强,是因为古代实行的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考试的就是诗词文章。如果一个人文章写的好,是可以光耀门楣的,可以考取进士,当上大官的。功名利禄是世人永恒的追求,古代的读书人对功名趋之若鹜。为了能够中举,会在遣词造句上下大功夫的。古人不遗余力地读经书,读史书,积累了大量的文字,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古人完全可以秒杀今人。
文史是古人的专业,是现代人的业余爱好,大多数人都不重视语文,毕竟有钱才是王道啊!了不了解历史,知不知道唐诗宋词,一点没有关系,只要有钱,就会获得世人的尊重。知识型社会向经济型社会转变,诗词与散文在金钱面前成为了笑话。
古人天天用毛笔写字,现代人天天用手机打字。古代人平时用到的字有几万个,现代人平时用到的字只有三四千。识字量是不一样的,古人的字词储备量远远大于今人。今人往往提笔忘字,甚至很多人连“癞蛤蟆”三个字都写不出来,连《唐诗三百首》第一篇张九龄的《感遇》都没有读过,听都没听过“葳蕤”二字,对于“户枢不蠹”这个成语更是陌生。古人写这些字轻而易举,现代人多数都不会写。
前几年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特别好,其宣传语是“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成为了当时的现象级节目,人们的书写能力在下降,好多字都不会写,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许多精英人士都写不出来,更不要说平时用不着文字的人了。
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基,诗词与散文是中华文化的枝与叶,只有根基扎实了,才能枝繁叶茂。文字的认知范围一直在缩小,文史水平在不断下降,焉能超越古人?即使是民国时期的三流作家,也比当代的大师文笔要好很多,更不要和李白、杜甫、韩愈、苏轼、曹雪芹等古人比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事实上,至少在中国,古人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知比现代人强。原因很明显,第一,古人面对的娱乐、艺术、传媒等诱惑远远少于现代人,文字成为他们精神生活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就会把专注力、观察力、想象力等集中在奔来就带有造型美感的汉字上面,古代的诗人文人以观赏一个艺术品的态度去理解和认知一个个汉字,自然细致入微又充满鲜活的发现。
第二,在古代,文字与诞生它们的环境之间距离很短,你可以在身边的山水器皿上直接找到某些汉字的客观对应物。这样的学习和认知过程是非常直观和刻骨铭心的,也是极具美学意义的。所以其结果也必然美丽辉煌。
第三,古代虽然战火纷飞、易代频繁,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对文字的基本敬畏心始终还在,所谓的文脉始终在民间的保护之下。但当代那一场浩劫,彻底割裂了我们对古文化、古文学的传承,繁体字变成简体也加剧了这种陌生感,我们已经很难去想象古文字的本来面目包括它的能指与所指。
所以,我们现在要振兴中国文学,首先要从振兴中国文字开始。尊重我们古典的语言、文雅的语言、隐喻的语言,进一步要求自己能像古人一样“惜字”,字才会和你惺惺相惜,还你一个丰富的文化富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