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何有些人认为中华民族自古就尚武,宋代以后却弱化武术了?有何历史依据?
士兵,武将,南宋为何有些人认为中华民族自古就尚武,宋代以后却弱化武术了?有何历史依据?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何有些人认为中华民族自古就尚武,宋代以后却弱化武术了?有何历史依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宋代是一个极力压制武人地位的朝代。
唐末藩镇割据,武人横行的混乱时代让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心有余悸,为了确保子孙坐稳江山,宋朝立国之初就极力压制武人地位。
武将地位低
宋太祖赵匡胤自己就是靠军队上位,当了皇帝之后,尤其防范武将造反。他和赵光义兄弟二人为了玩弄文物制衡,以文驭武,刻意压制武将地位。
举个例子:大将曹彬身为枢密使,如果走在大街上,看到文官的马车,无论对方什么品级都会选择避让。
名将狄青因为战功,被提拔为枢密副使,也被文官随便找个理由就能罢官。
名将岳飞同样死于重文轻武的宋朝传统。
可以说,这种刻意压制武将的传统贯穿宋朝始终,并不因为南渡偏安就有所改观。
据统计,元军进攻南宋的过程中,有名有姓投降的南宋高级将领数字高达145人,几乎是历代之最,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
南宋灭亡之后,忽必烈集体召见投降的南宋将领,问,“你们为何如此轻易就投降了呢?”这帮人回答,“南宋丞相贾似道太过强势,且大权在握,经常对文人优待有加,却很轻视我等武将。我们在大宋找不到认同感,心中也很是气愤,所以望风投降也。”
士兵地位低。
早在宋太祖时期,就刻意压制士兵,“常戒禁兵之衣,长不得过膝,买鱼肉及酒入营门者,皆有罪”,衣服不能超标,鱼肉和酒在军营被禁止。
此外,士兵领口粮,军营在城东,得自己去城西背,军营在城西,得去城东背,而且不许用车马代劳。
按宋朝的规定,文官可以把军队士兵当做苦力使用,称为“白直”或“当直”。宋仁宗时就有记载:“诸州知州、钤辖、都监多遣军卒入山,伐薪烧炭。”
士兵还要进山砍柴烧炭,呵呵。
不要说普通士兵,就连精锐中的精锐,京师禁军也是如此,时人记载,宋徽宗年间,禁军很多人被官府拉去做苦役,“多占禁军,以充力役。”
南宋初年,按理说金兵大举压境,应该提高士兵的待遇了,然鹅事实并非如此:“近下军兵,有请一百食钱,二升半米,而赡三、四口者,欲得一杯热水,亦不能得。”一个人当兵,粮饷仅仅够三四口人填饱肚子,因为没钱买炭,甚至连热水都喝不起。
此外,士兵还要自掏腰包维护弓箭等装备。
著名理学家朱熹一次给皇帝上奏时提到士兵的生活状况,“甚者采薪织屦,掇拾粪壤,以度朝夕。其又甚者至使妻女盛涂泽,倚市门,以求食也。”也就是说,当兵的不仅要自己砍柴织鞋,掏粪挖土,甚至还要妻子女儿出去卖春。
把士兵压制成这样,能指望整个民族尚武吗?更可怕的是,此后的明朝同样继承宋代重文轻武的传统,宋代武将还可以凭军功宣麻拜相!而明朝的武将,却完全被隔离于统帅决策层之外,就连武功显赫如戚继光也不过做到蓟州总兵而已。至于明朝的士兵,更是被限定为军户,世代为兵,和平时干苦力,打仗时卖命。
这样的民族,尚武精神早就在一代又一代的专制统治者阉割下,消失无存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咱没什么文化,就直接说说自己的拙见:方便统治者统治治理,尚武,则阳刚。有血性,做事勇敢,更容易冲动,甚至会使用暴力解决问题。反之,则变得柔弱些。面对危险,畏首畏尾,勇气不足。在生产力和科技相对不发达的古代。假如你是地主,你希望农民是乖乖给你种地干活,还是一言不合,就拿起锄头要和你拼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