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巴西国家博物馆遭火灾焚毁,可能会造成多大的损失?
巴西,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巴西国家博物馆遭火灾焚毁,可能会造成多大的损失?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巴西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恐龙化石。图片来源:网络
在这里,你还能看到木乃伊。巴西博物馆拥有700余件来自古埃及的文物,这些东西是怎么来到巴西的呢?
这和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的个人偏好有关,他收藏了不少古埃及文物和植物化石。巴西博物馆中一件重要的藏品是Sha-amun-en-su的石棺和木乃伊。这就是1876年佩德罗二世访问埃及时,由当时的埃及总督Isma'il Pasha作为礼物送给他的。
▲巴西国家博物馆馆藏的Sha-amun-en-su的石棺和木乃伊
Sha-amun-en-su是埃及人崇拜的太阳人阿蒙的歌者。这是迄今为止少有的几尊未被开启的木乃伊石观,里面的木乃伊仍然得到了完整的保存。
▲巴西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古埃及木乃伊、石棺及其他文物。资料来源:巴西国家博物馆
▲巴西国家博物馆馆藏的一具古埃及罗马时期的女性木乃伊“Princess Kherima”,据介绍,这种木乃伊的制作工艺极为罕见和成熟,全世界目前只发现八具木乃伊采用了相同的工艺。图片来源:巴西国家博物馆
▲阿蒙神的祭司Hori的石馆,古埃及第三中间期第二十一王朝时期(公元前1049年-1026年)
此外,巴西国家博物馆还存有约750件古希腊、古罗马等地中海文明的文物,大部分也是在佩德罗二世时期从意大利等国购买和收藏的。
在所有这些藏品中,最重要的是来自庞贝古城的四块壁画残片,以及许多描绘庞贝市民生活的作品,让我们可以从中窥见这座在公元79年因为维苏威火山爆发而被毁灭的城市。
▲庞贝古城的伊西斯神庙的壁画残片,画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龙与海豚的形象。图片来源:巴西国家博物馆
作为拉美地区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巴西国家博物馆同时还藏有超过1800件来自拉美地区的文物,可以让参观者了解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这一地区丰富的历史与人文文化。
通过陶器、服装、雕塑、饰品、武器等文物的展示,博物馆向世人展现了南美地区、特别是安第斯地区人类的日常生活、社会组织、宗教和文化,以及包括印加文明、昌凯文明、瓦里文明等在内的一系列古文明的历史。
▲人形陶瓷雕像,秘鲁瓦里文明,公元500年-1200年。图片来源:网络
瓦里文明在公元500年-1000年期间,活跃在安第斯山区南部到中部以及秘鲁沿海地区,以人形陶器和纺织品闻名。
▲绘制有鸟类图案的装饰性织物,秘鲁昌凯文化,公元1200年-1400年。图片来源:网络
昌凯文化于公元1000年-1470年活动在昌凯河和Chillon河的河谷地区,该文明的代表物是陶器和精细地描绘动物和植物的纺织品。
保存在巴西国家博物馆的安第斯地区文物,还能让我们窥见这一地区独特的殡葬习俗。
馆藏的一具来自智利一个叫做Chiu Chiu的村庄的木乃伊就是如此。这具木乃伊呈坐姿,专家称,这种姿势既是Atacaman文化中,普通人入睡的姿势(因为天气寒冷),同时也是当地人下葬的姿势。
▲智利Atacaman人的坐姿木乃伊,距今约4700年-3400年。图片来源:网络
▲缩小的人类头部木乃伊,居住在厄瓜多尔和秘鲁的Jivaroan人制作。
当然,作为巴西国立博物馆,巴西国家博物馆馆藏最丰富的自然是来自巴西本土的文物。
通过馆藏的超过9万件文物,巴西国家博物馆完整的呈现了的从人类最初在巴西定居开始,一直到现代巴西的这上万年的历史。
▲人形陪葬瓮,马拉霍拉文明,公元400-1400年。图片来源:网络
马拉霍拉文明于公元5世纪-15世纪活跃在亚马逊河口地区的马拉霍岛上,被认为是巴西前殖民地时期最高水平的文明。
巴西国家博物馆收藏有大量属于该文明的陶器,展现了该文明极高的艺术和审美水平,以及该文明高超的造型和精炼技术。
▲人形坐像花瓶,圣塔伦文明,公元1000年-1400年。图片来源:网络
圣塔伦文明是5世纪-15世纪活跃在塔帕若斯河流域的巴西古代文明,该文明因为具有独特造型和工艺的陶制品闻名。
考古学家认为该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美洲地区文明的影响。
▲人形陪葬瓮,马拉卡文明。
公元15-18世纪,马拉卡文明活跃在今天巴西阿马帕州境内,巴西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一系列反应该文明的陪葬品。
另外,巴西国家博物馆还收藏有巴西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恐龙化石、动物骨骼标本、鸟类标本等。
▲巴西最早的人类化石。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然而,所有这一切,可能都在2日晚间的这场大火中毁于一旦,博物馆馆长若昂卡洛斯奈拉说,这种损失是永远都无法挽回的。
巴西总统特梅尔发表声明称:“二百年来的努力、调查和知识毁于一旦,这对所有巴西人来说都是悲伤的一天。”
一场大火烧毁的不仅仅是200年来的积累,其中跨越几千年存留至今的文物,都是人类过去文明的沉积。
它们经历过水火和时间的侵蚀,也经历过战火,和它们同时代的物品,有的成为灰烬,有的融入泥土,甚至随着某条船沉入海底。然而一场大火,这些文明的幸存证据,也全部归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明的脆弱,总是如此。1500年的巴米扬大佛,玄奘取经曾经仰望参拜的遗迹,塔利班轻松炸毁;马王堆出土的国宝级素纱禅衣,一个17岁顽劣少年就可以偷走烧毁;织田信长火烧比叡山,七百年寺庙和文物书卷全部成为灰烬。
即便顽强如金字塔,也已经剥落风化了10米的高度。
一切文明的痕迹都难免毁灭的风险。现代人所能做的,就是小心翼翼守护,尽量延缓那个时刻的到来,并在那个时刻之前,尽可能让更多人了解和记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火势猛烈,虽无人员伤亡,馆内大部分珍贵藏品恐损毁,巴西政府认定“损失不可估量”。博物馆新闻秘书处表示,馆内2000万件藏品很大机会已经烧毁,而建筑物也有倒塌危险。
火灾在当地时间9月2日晚大约7时30分开始,博物馆处于关闭状态,4名保安人员及时逃出,没有造成伤亡,目前尚未不清楚起火原因。“火势蔓延非常快,馆内有许多易燃材料”,80名消防员参与灭火,在博物馆员工帮助下,得以抢救出部分藏品。花费了5个小时,消防员才控制住火势,却没有完全扑灭明火。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