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人说民间收藏家手里的东西变现难?
藏品,民间,收藏为什么有人说民间收藏家手里的东西变现难?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果是自己真心喜欢的藏品,即使暂时不能变现,也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可以供自己闲暇时品赏,和朋友碰撞,也是一件赏心乐事。你手上有没有这样的藏品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这个人收藏的东西大概有这几个交易渠道。1拍卖行2朋友圈3商户4地摊5网络。但哪个门道都不容易交易。事实证明,这行业没有国家管是不行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来关心这个问题的朋友非常多,前些日子我在类似一个帖子中有过一个系统分析。有统计说民间玩家或者以此生存的商家大概有八千万之众,在如此多的人里面,肯定好的古玩不少,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不是说每个玩家商家藏家就一定都有好的藏品,这是不正确的。
我刚刚看了本文的不少跟帖,有些话哽在喉咙不得不说。这些跟帖我具体分析了一下,内容大概分为三类:
1.是一些痴迷古玩强烈抱有希望的玩家以及不是很懂的外行或者有其他目的的分析文章,认为好的古玩一定有市场,一定会有好的价值。艺术品市场的春天已经不远了。
2.是手里有藏品而对市场不甚了解只知道古玩值钱经常买买买的朋友,还有就是以此生存的商家的跟帖,非常相信和肯定这个行业的前景,只是原因在于国家不管理,在于市场太乱,拍卖公司不作为,只知道骗钱而导致手中藏品无法变现。
3.是对市场有了基本的清醒认识并且开始剁手的玩家跟帖。
那么我们现在就逐一分析一下持有上述三种观点的人。
第一种观点是由三种人构成的,痴迷的买家藏家以及国宝帮,是以在地摊花很少的钱买东西为主,从不去古玩店或者拍卖会购买古玩,号称捡漏专家,眼力天下第一,这是第一种。新入行的玩家藏家相信自己走的这条路可以发财致富,相信市场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是第二种。还有一种就是有其他目的的跟帖了,具体是什么目的,我相信我不说大家也会明白。
持有第二种观点的人数是最多的,这些人有许多都是工薪阶层,收入不是很多,因为跟风行为导致入了这行。这些人对古玩抱有很大希望,因为他们是古玩行的以发展和牟利的主导人群。这些人对古玩市场经济没有很清醒的认识,所以他们的抱怨是正常的。
第三种就是以商家为主以及一部分玩家的群体组成了,他们是市场的风向标,对古玩这行认识比较清醒。自2014年以来,这些人基本都属于剁手一族。
从上面分析来看,不管是哪一类(当然有一些不在此),大家对于市场认识一致的地方集中在一点上~古玩变现难。
这是自2014年以来古玩行的朋友们越来越感知的一件事。另外大家共同感知还有就是其他行业也是如此。既然此题目说的是古玩变现难,那么咱们只研究和讨论这件事情。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其实有比较详细的解说,在这里我不妨援引那篇文章的内容再此和大家重温一下。不过我也是发表在今日头条里的,刚刚试了一下无法拷贝,只好截图和大家分享,希望朋友们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民间的好东西往往个性化太强,不是主流藏品。或因藏品乱七八糟仿品假货太多才没办法卖出去,好东西棍本不愁找不到识货的。我个人认为,因为只有具备材质好,珍、精、稀三个特点的古代艺术品,它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才可能大,才更容易流通和变现。目前民藏中是有一定数量的精品,大多在少数人手里,在市场上,真正识货的人很少,有识货的也是想捡漏,所以有好的精品想卖个合理价现在有点难而已。但是只要你的藏品是真品,具有市场价值,一般古玩店都会收,就是价格便宜多跑几家。另外玩家也会要,只要藏品是珍品,现在国内收藏品缺乏正规的流通渠道,原因方方面面。古玩行业商品缺乏标准,信息不对称,假货太多无人制裁,交易环节信用缺失。政府、行业和参与主体都有责任为古董艺术品良性发展做出努力。目前民藏文物大多不被认可,被誉为“文物的私生子”,没有“合法身份证”,还有因为缺乏传承有序无法拍卖流通成了大问题!有待于国家文物法的早日修改完善,有待于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有待于传统文化复兴,在收藏、鉴赏、传承、研究等方面知识的全民普及,有待于地方文物和文化管理部门建立文物鉴定、评估、登记、流通、交流机制,只有国家有关文物、文化管理部门真正地重视认可民间收藏,收藏合法,可以在国内自由交流交易拍卖抵押金融,8000多万民间收藏家的藏品才能真正地“活”起来,春天才会到来。下面图片是家传古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旧藏古代和田玉雕刻部分藏品分享大家交流鉴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阿强,谢谢邀请,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真实案例分析
前年我们村里一位大爷不知道从哪里搞到一件瓷器,据说在他家里收藏有些年头了,回家过年时候让我帮忙看看,但是我是搞钱币的,虽然都是收藏但是瓷器我也是外行,最后我找到以前认识的一个懂瓷器的行内朋友帮忙看看,结果是八十年代的仿品,老人有点失望。因为他还指望这个碗给儿子娶媳妇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