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中华民族又被称作是“华夏”民族?
华夏,民族,炎帝为什么中华民族又被称作是“华夏”民族?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强盛的汉朝以后,尤其是张寋开拓的商路和汉武帝的开疆拓土带来的民族融合,周边小国逐渐把我们称为“汉人”。中原王朝生活的人们也以“汉人”为自豪。所谓“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逐渐“华夏”的称呼为“汉”所代替。
中华民族则是近现代才有的称呼。这个称谓有利于团结全世界华族,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根本是不同的概念。华夏人是周天子的臣民,人分三六九等,礼不下庶人,奴隶、贱民不入列。除了华夏人,都是蛮夷。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征阀秦国失败,向秦国投降,华夏人变成秦国奴隶,充军修长城,九死一生,估计华夏人也消失了吧?华夏的本意,华就是花,夏就是大。孔子自认为是华夏人,提倡克己复礼。后来儒家思想大行其道,儒生自认为是华夏人,知书识礼。民族的概念是康有为等维新派从日本引进的,梁启超发明了中华民族之说,中华民族包括大清朝境内所有民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夏,来源于夏朝或夏后氏,夏后氏起于嵩山周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故以夏称地、称其民;夏商周三代多定都于此,亦是最早的中国所在;
西周时嵩山东南有封国——华国,其都曰华阳(今日还有华阳故城遗留),而嵩山在早期亦曾得华山之名(《尔雅·释山》),故又以“华”代指昔日夏后氏之所居。今人多言“华”来自于华山,却很少有人提到古有华国存在。
孔子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里华与夏互文同义,“华即是夏,夏即是华”,故中国又称中华、中夏。
古籍中常言“楚失华夏”、“楚失中国”,即楚国处于南方,远离中原之意。
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族。后世“华夏”一词词意不断扩大,慢慢代指全国。其他“华山、夏水”或“华胥、夏邑”没一个把“华夏”二字对等起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
华,是为“章服之美”也,
夏,是为“礼仪之大”也。
华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帝和炎帝,后由于合并融合,蛮,夷,戎,狄等民族相继融入华夏族,构成后来汉族的主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相传在大约五千年前,黄河流域中上游河、湟地区分布著许多部落,“华”部落和“夏”部落,“夏”是古代羌语“特别强大”、“非常”的意思,《左传》“裔不谋夏 夷不乱华”,可见,华夏民族的来源的多样性,比较重要有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5000年来,不断东进南下,炎、黄两部落经阪泉之战后融合成的炎黄联盟,炎黄部落又在涿鹿之战后兼并东夷集团形成了华夏部落联盟,此时华夏族源基本固定,经过夏商周三代的融合,华夏族正式形成了。从汉朝开始逐渐出现“汉”的自称,华夏族有了另一个名字:“汉”。伪孔传将其解释为“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
华夏如以地名解释,华指华山、夏指夏水。可见华夏族是生活在华山周围、夏水之畔的人。
华与夏在字面上都有“美好”的含义,
也表示了,古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小渔老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说道华夏二字呀,咱们不得不提到华夏民族的来历。相传在五千年前,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的华山与夏水之间分布着许多部落,比较重要的是有后来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等。炎、黄两部落后来经过人口的流动,互相通婚等社会发展,逐渐融合成为一个大部落,就成为我们所说的“炎黄子孙”,居住于中原地区的炎黄子孙为了和四方胡人做区别,所以自称为华夏一族。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在甲骨文中,“华”这个字呀,地位非常的崇高圣洁,显赫尊贵。华、夏两个字上古同音,本一字,相互通用,华就是夏,夏就是华。大约从春秋时代开始,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二字连用,合成“华夏族”。
从古代起,我们的汉族往海外迁徙,都自称为华夏人,由此产生了“华人”这个词,“华人”的概念也渐渐的由当初的单指汉族,扩展到整个受中华文明影响的其他少数民族,逐渐成了全体中华民族的代称。
上一篇:小米手机爆炸,导致1岁女孩三度烧伤,手机爆炸厂商该如何赔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