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中华民族又被称作是“华夏”民族?
华夏,民族,炎帝为什么中华民族又被称作是“华夏”民族?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礼是怎么形成的呢?礼是人类通过博弈形成的共识,道德、法律,合称礼仪。
仪,度也。——《说文》。徐锴系传:“度,法度也。
而在我国古代,我们又称之为“礼法”,法仪,就是法度。二者是统一的。道德法律这种秩序的形成过程在这个答案里我有论证:人类的道德是怎么起源和发展的?我的认识,就是依据我的这个结论得来的,所以“礼”又是可以变化的,而《论语》可以作为以上观点的佐证: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
【译文】子夏问道:“‘有酒涡的脸笑得美呀,黑白分明的眼流转得媚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道:“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
子夏道:“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以后呢?”孔子道:“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这段文字中的“礼后乎?就是“礼也是后来起源的吧?”的意思,而孔子赞成这一点的,并且很高兴。
\"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第一》“和为贵”,和,就是礼的作用,以和为贵,就是是礼的原则,而和,就是博弈成功后的最终结果,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将相和”,蔺相如和廉颇经过博弈达成了共识,维系了“礼”,其国不坠。
子张问:“十世可知?”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第二》
【译文】子张问:“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朝沿袭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所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袭殷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所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那么,假定有继承周朝而当政的人,就是以后一百代,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子曰:“周监(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完善)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由此可知,礼又是可以继承、损益和变化的,这个损益的过程,就是前面说的博弈。
至于我们损益礼的原则,论语中也提到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是华夏文明的宝贵财富,(利者为善,害者为不善,三个有利于也可以由此而来。)也是我们进行学习的准则,我们是来知乎看更大的世界的,但是这个世界有好有坏,《论语》可以成为我们的准则,开眼望世界,但不能丢失了自己,既见朱红,也容墨黑,能交君子,无惧小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围绕“华”、“夏”这概念又生出了我们文明的枝枝叶叶,华夏伦理、美学、艺术、韬略、器物,整个文明的核心与外延,是我们与其他文明的根本不同。我们华夏号称礼仪之邦,不是说每个人都已经是君子了,而是我们文明的追求的方向是礼仪之大,都是我们的追求,服章之美与礼仪之大,这是华夏的意义,所以我们自称礼仪之邦。
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里少室山一战,有个情节我印象深刻:
众雄初闻虚竹之父竟是少林寺方丈玄慈,人人均觉他不守清规大有鄙夷之意,待见他坦然当众受刑,以维少林寺的清誉,这等大勇实非常人所能,都想他受此重刑,也可抵偿一时失足了。万不料他受刑之后,随即自绝经脉。本来一死之后,一了百了,他既早萌死志,这二百杖之辱原可免去,但他定要先行忍辱受杖,以维护少林寺的清誉,然后再死,实是英雄好汉的行径。群雄心敬他的为人,不少人走到玄慈的遗体之前,躬身下拜。
南海鳄神道:“二姊,你人也死了,岳老三不跟你争这排名啦,你算老二便了。”这些年来,他说什么也要和叶二娘一争雄长,想在武功上胜过她而居“天下第二恶人”之位,此刻竟肯退让,实是大大不易,只因他既伤痛叶二娘之死,又敬佩她的义烈。
金庸笔下的方丈,是华夏的方丈,金庸笔下的群雄,就是华夏的群雄,就连金庸笔下的南海鳄神,也是华夏的恶人,南海鳄神颇有点天然呆,对于“礼”的重视甚至超出了所有人,最终竟然因此而死,实在是可悲可叹。
在清初,传言皇太极病亡后,其弟多尔衮曾有意按照满族游牧时的习俗迎娶皇兄之妻大玉儿,但因为顾忌到中原的礼法终究没能成功,历史记载对此也颇多隐晦,而民间对此更是传言纷纷,武松搞了潘金莲,这是违逆礼法的的大逆不道,绝不可原谅,此事甚至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了清朝的统治,而最终的结果,是服章之美被摧毁,而统治者是在“礼仪之大”上让步了,清朝皇帝前几个颇为勤勉,康熙雍正乾隆,无一不是好学的人,他们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抓住了本质,不断学习汉文化,并且不断删改、强化“礼”,使之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后继者萧规曹随,如果不是两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清朝很有可能又是一个三四百年的长久王朝,当然,删改古籍所造成的文化损失,也很巨大,但是清朝总算做到了元朝没有做到的事情:为什么元朝统治的时间远远低于清朝呢?。
朱元璋《奉天北伐讨元檄文》中说道:
....“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鸩兄,至于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仪者御世之大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及其后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抱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对于家天下的政治制度而言,家事就是国事、天下事,家庭内部的伦理关系一旦混乱,就意味着政治伦理关系被打乱,礼法一旦不被遵守,伦理混乱,灭亡也就开始了。专权外戚王巨君,扒灰老汉李隆基,都是例证,倚强凌弱,退为蛮兽,伦理混乱,政治黑暗,土地兼并,民不聊生,汉唐之衰,皆由此来。
华夏文明面对数千年天灾人祸的挑战,就是这样过来的,如今,汉服不在,礼仪亦易,但这里还叫中华,几度沧海桑田,不改华夏之本,若重回国富民强,自然仓禀实而知礼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41条/2页上一篇:小米手机爆炸,导致1岁女孩三度烧伤,手机爆炸厂商该如何赔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