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国一年回国留学人员达到48万,但其中一半月薪低于8000元,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出国读书?
留学生,的人,今天我国一年回国留学人员达到48万,但其中一半月薪低于8000元,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出国读书?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达到48.09万人。但是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其中33%的海归月薪在6000元以下,24.68%的人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尽管收入并不高,但每年出国留学的人依旧非常多,这些家长到底是怎么想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在上海某大型金融机构工作的5年中,身边的留学生越来越多,无论是常春藤系、某专业全美前三(综合前100)、还是澳欧普通大学,留学生的质素参差不齐。总的来说,美国相比于中国,名校生与普通高校生素质差距更小,除了极个别的顶级名校生,企业并不会特别青睐所谓的留学生。
留学生作为应届毕业生,薪水反映了市场对他们的价值预期,无论是3万元,还是5000元,价格都是市场最真实的反馈。
(1)留学生数量的增多,摊平了市场中原有的高定价。
众所周知,20年前的大学生比今天的研究生都吃香,那时,社会需要大量的高级知识分子搞经济建设,而大学生的绝对数量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大学毕业生都是国家的宝贝。
同理,留学生也经历了一个从非常稀缺到稀疏平常的过程。今天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接近1000万,如果算上往届待就业的人群,恐怕超过1500万。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降温,10%以上的增长早已成为过去,在保6争7的GDP目标下,新增的高薪岗位远远少于待就业人数,薪水普遍偏低是目前市场最真实的反馈。
留学生也面临一样的问题。过去会说英语,出国见过世面属于少数中的精英,而今天拥有这些经历的人数越来越多,市场的高价格终究要回归理性。
(2)出国学习与实际经济回报要切分来看
学习的目的除了获取经济回报,还有增加人生的体验、阅历,学习不同的文化,欣赏外国的风土人情等。越来越多的家庭在中国奇迹的快车道上实现了财务自由,已经不需要下一代把目光牢牢地盯在钱上。我相信很多留学生出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回国挣一份高工资,这也必将直接反映在市场中。既然你出国是为了增加阅历和体验,并不是为了习得某个高级技术,企业主没必要为你的体验买单。
(3)评价一个人的未来,不能是静态的。
现在的收入不代表未来的水平,太多人喜欢活在当下,但恰恰是当下把这些人困住了。他们的眼中,世界是不变的。我们知道,工业革命200年,全球经济增长超过过去几千年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信息革命,短短几十年,世界在中国的崛起中变化更快。看看今天的中国,从个人电脑,到手机的普及,从互联网的便利,到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应用。每过5年,中国的变化都是翻天覆地的。既然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在今天的技术力量下,未来变化只会更快。我们有什么理由以静态的方式看待留学生的收入。一个人一旦选择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收入的增长将是指数级的。今天5000元,3-5年后,大概率是30000元。
(4)决定一个人层次的重要因素:格局,其实来自于博雅教育
我想,这是大多数家长,尤其是中产阶级与高级知识分子家长理解的概念。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个手艺、学个技能在今天的社会也能挣个体面的收入。但真正影响中国发展前途的栋梁之材不能只满足于学个技术这么简单,孔子说“君子不器”,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博雅教育,不了解各地文化、没有跨学科的学习基础,职业发展最终会遇到瓶颈,这是每个时代都具有的特点。写诗的工夫都在诗外,留学生换回的本事不是一般的技术院校可以给予的。一旦拥有了格局、眼界、更高级的全球化思维,地球人怎么干得过三体世界的人呢?
上一篇:你们玩过的最早的手机网游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