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鸡得了鸡痘后该怎么办?鸡会掉料吗?
黏膜,鸡舍,疫苗鸡得了鸡痘后该怎么办?鸡会掉料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鸡得了鸡痘后该怎么办?鸡会掉料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鸡痘是养鸡业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鸡群感染鸡痘后增重缓慢,生长发育迟缓,消瘦,母鸡产蛋量下降,影响成鸡品相,死淘率也会增高。若发生混合型鸡痘或者并发其他疾病,可能引起大批死亡,给养殖场(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系统的了解鸡痘的发病特征,学会预防、诊断和治疗鸡痘显得尤为关键!今天,农家营就为大家全面总结了关于鸡痘的知识,经验之谈,干货满满,值得收藏!
一、简述
鸡痘(Avian Pox)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皮肤型鸡痘、黏膜型(也叫白喉型)鸡痘和混合型鸡痘。病理特征是形成痘疹。
鸡痘主要发生于鸡、火鸡和鸽,各种野鸟对鸡痘易感,金丝雀和鹌鹑也可发生,而鸭和鹅等水禽不易感,也少见明显症状。
版权所有:农家营
二、流行病学
1、病原
鸡痘病毒是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中的一个代表种,形状呈砖形或卵圆形,有囊膜,是一种亲上皮性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禽的皮肤和黏膜的丘疹水泡、脓泡、痂皮内。
2、传播特点
病禽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散布病毒的主要形式。鸡痘病毒也可通过病禽的唾液、鼻液和眼分泌物等排出,通过直接接触,经皮肤、黏膜的伤口感染,不能经健康皮肤和黏膜感染。
研究证实,吸血昆虫中的蚊子(库蚊、伊蚊等)和双翅目的鸡皮刺螨、蜱、虱等吸血昆虫,在传播本病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鸡痘病毒在这些昆虫体内携带存活,保持传染力时间可达10~30天。易感染的鸡经带毒的蚊虫刺吮后被传染,这是夏秋季流行鸡痘的重要传播途径。
另外,鸡痘病毒耐干燥,在外界环境中可存活9个月之久,因此人、物品和车辆等在传播病原上的作用应予以重视。
3、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以春秋两季和夏末秋初(蚊蝇活跃,是鸡痘的高发季节)最易流行。一般秋季和初冬多发生皮肤型鸡痘,而冬季和初春则以黏膜型鸡痘较为多见。肉仔鸡群夏天也常流行鸡痘。
各种日龄、品种和性别的鸡均可感染。蛋鸡主要发病日龄在70日龄左右,土鸡或肉杂鸡在4周龄到出栏这段时间都较容易发生。近年来,鸡痘发病鸡群的病程、死亡率都有增高的趋势,30日龄以下的鸡群鸡痘发病率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三、病状类型
1、皮肤型鸡痘
皮肤型鸡痘
多发生在鸡冠、肉垂、眼脸、嘴角、眼圈、鼻孔等无毛部位,有时也可发生在泄殖腔周围、翼下、腹部及腿部等部位。病初为灰白色小结节或红色小丘疹,很快增大成绿豆大,黄色或灰黄色的结节样痘疹,有时相邻痘疹相互融合成干燥、粗糙、棕褐色疣状痘痂,凸出皮肤表面。
2、黏膜型鸡痘
主要发生在眼结膜、气管、喉头、食道等部位,出现溃疡,表面覆有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重者还可见到支气管、肺部及鼻部的病理变化。
黏膜型鸡痘
病鸡吃食、呼吸困难,出现伸脖张口现象,鼻孔先是流黄水,后被堵塞,常发生饿死和窒息而死,病死率较高,在雏鸡可高达50%。病鸡脸毛黑紫,烦躁不安,体弱消瘦,如果继发其它疾病死亡率很高。眼结膜长鸡痘导致眼流泪、红肿、化脓,最后眼中凝固物像豆腐渣样,会造成角膜穿孔或瞎眼。
3、混合型鸡痘
皮肤和黏膜同时发生痘疹,病情较为严重,传播快,病程长,死亡率高。得了此病的鸡主要表现为发热、严重腹泻、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鸡群中出现明显的怪叫和呼吸道症状。
混合型鸡痘
四、诊断
鸡痘的临诊表现比较典型,鸡痘在皮肤、黏膜上形成典型的痘疹和特殊的痂皮及伪膜,根据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结合发病情况可作出诊断。
五、鉴别诊断
1、皮肤型鸡痘与白念珠菌病、毛滴虫病、维生素A缺乏症
(1)白念珠菌病、毛滴虫感染
病变是较松脆的干酪样物,容易剥离,且剥离后不留痕迹。毛滴虫感染时取病灶镜检可发现大量毛滴虫。
(2)维生素A缺乏症
全身症状较明显,眼明显肿胀,有多量干酪样渗出物,肾脏肿大,食道有白色小脓灶。
2、黏膜型鸡痘与传染性喉气管炎
(1)两者容易混淆的原因
患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病鸡口腔黏膜上有灰白色分泌物,容易误诊为感染鸡痘病毒时形成的假膜;堵塞于喉头的硬状分泌物,易被认为是形成于气管黏膜的痘疹。
(2)两者区别
A、黏膜型鸡痘的病变主要发生在口腔、食道、喉头的黏膜和气管,而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炎症可扩散到气管、支气管、肺和气囊成眶下窦;
B、患黏膜型鸡痘的病鸡喉头和气管内有黄、白色干酪样假膜覆盖在上面,假膜不易剥离,若强行剥离,易形成出血的溃疡面;而传染性喉气管炎喉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喉头有出血点,并含有带血的黏性分泌物,有时渗出物呈干酪样假膜,假膜容易剥离。
六、鸡痘预防措施
防治鸡痘应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坚持落实以免疫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严格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掌握正确的接种技术,保证免疫质量。
1、 免疫接种
目前用于本病的疫苗主要是鸡痘病毒鹌鹑化弱毒疫苗,它是用鸡胚或细胞培养制备的,以细胞培养制备的弱毒苗,效果较好。
接种方法主要是翼翅刺种法(以前有毛囊法,此方法已被淘汰),可用钢笔尖或鸡痘疫苗专用刺种针蘸取稀释的疫苗在翅膀内侧无血管的翼膜三角区刺种,避免伤及肌肉、关节和血管。首次免疫多在10日龄--20日龄左右,二次免疫在开产前进行。一般于接种后10~14天将产生免疫力,雏鸡免疫期(保护期)2个月,成鸡5个月。
在生产实践中,鸡痘疫苗免疫失败的现象比较普遍。 为什么免疫过鸡痘疫苗的鸡还会发生鸡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鸡痘疫苗的免疫途径不当
鸡痘疫苗属于粘膜免疫,只有皮肤刺种才能有效,肌肉注射效果不好,饮水则无效。
(2)接种技术不过关
比如:有些养殖户刺种鸡痘疫苗时免疫刺种部位不规范,免疫效果大打折扣。还有些养殖户用传统的刺种针蘸疫苗时,容易出现疫苗液没有浸过刺种针的槽,未蘸取到疫苗或者蘸取疫苗的量不足,又或者是刺种时刺种针针槽向下(应该向上才对)导致还没有刺种,疫苗就已经滴落。不过,目前已经出现鸡痘疫苗连续接种器,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3)未及时补种
鸡痘疫苗接种需要注意:刺种7-10天后必须对刺种部位进行检查,如见到刺种部位有谷粒大小结节,中央有干痂,证明已经接种成功,若无结痂就要重复接种,很多养殖户嫌麻烦,没有进行认真检查,导致部分鸡没有成功免疫。
2、加强管理
争斗、啄癖、交配等造成外伤,鸡群过分拥挤、通风不良、鸡舍阴暗、潮湿、体外寄生虫、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及饲养管理太差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和加重病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