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种植玉米出现空秆不结籽是什么原因?该如何防治?
玉米,干旱,病虫害种植玉米出现空秆不结籽是什么原因?该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种植玉米出现空秆不结籽是什么原因?该如何防治?
玉米空杆不结籽在玉米种植中很常见,几乎每家每户每年都能遇到这样的情况。空杆数量越多,减产也会越多,所以要想高产,就要找到空杆的原因并且预防此现象的出现。
玉米空杆原因:
1、水分。在 玉米生长中,遇到高温少雨,特别是在玉米拔节抽穗期遭遇干旱,就会影玉米的正常授粉,从而出现空杆不结籽的现象,如果土壤湿度过大,会造成玉米根系呼吸受阻,影响土壤养分的吸收,从而出现玉米穗营养不良造成空杆现象。
2、密度。很多人在种植玉米时会觉得种植的玉米收获也会越多,其实不然,种植玉米密度过大,会影响玉米正常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物减少,会影响玉米粒的形成和灌浆。
3、养分。玉米吸肥能力强,如果在种植玉米时一次性施肥会造成前期营养过剩,后期营养缺乏,后期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便会造成空杆现象出现。
4、病虫害。黑粉病、玉米螟、大小斑并都是玉米生长的主要病虫害,这些病虫害会侵害玉米穗的组织,消耗植株内的养分和水分,对玉米的正常生长有极大的阻碍。
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种植玉米时,要根据土壤的肥力、品种特性以及施肥多少来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一般土壤肥沃、水肥管理好的地方可密植,土壤肥力差,灌溉不方便的地方要适当稀植。
2、合理灌溉。玉米生长迅速,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在拔节、抽穗、开花、灌浆时要根据土壤的情况多浇水,保证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
3、合理施肥。在种植玉米前要施足底肥,并在玉米的拔节期、灌浆期适当追肥。底肥应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追肥则适当添加钾肥提高玉米的灌浆率。
4、预防病虫害。在玉米播种前提前给玉米拌种,可减少地下病虫害的发生,在玉米病虫害高发期要做到提前预防,在发现病虫害时要及时防治,防止病虫害蔓延,带来更大的损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掰过玉米都应该经历过,看玉米植株长势也不错,但上面没有玉米棒子,或结有玉米棒子,但拨开苞叶,上面没有籽粒或籽粒稀稀拉拉几个错落分布着,也不饱满。其实这样情况栽培上称之为玉米空秆现象,较之玉米棒顶部没有籽粒或籽粒较少的秃尖等产量影响更大。空秆及秃尖等也是当前制约玉米产量提高主要因素,究其发生原因一般主要因素为:
1、品种不适。未有审定品种,或种植区域不在审定种植区域内的品种,一般多因适应性差等影响发生。
2.密度过大。密度过大,加之植株叶片过多遮挡,及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好等影响,植株个体光照差,会影响幼穗分化,同时对玉米正常受精也会不同程度影响。
3.养分不足或肥料配比不科学。田间有机质不足,或没有适时追施肥料,不能有效满足生长需肥时,会影响雌穗分化及其生长,幼穗分化期间氮肥偏多,磷钾肥不足,植株旺长会导致玉米空秆增加。
4、水分管理不当。玉米拔节至抽穗开花期,田间水分不足,或没有及时浇水,造成土壤持水量低于40%,造成卡脖旱会使雌雄蕊不能正常发育,同时授粉延长,受精不良或花期不协调等。但降水过多,或浇水过多,田间积水等,土壤缺氧,也会使雌雄蕊发育受阻,增加空秆率。
5药剂使用不当。控旺药剂使用不当。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扬花灌浆期药剂使用不当,造成药害,影响正常生长时,会影响幼穗分化发育及开花受精,控旺过度株高过矮,或控旺过迟也会导致幼穗分化发育不良等。
6、天气影响。玉米开花授粉期间遭遇35度以上持续高温,田间相对湿度低于30%会导致高温杀雄,不能有效受精结实,或持续阴雨天气影响,田间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时,也会影响花粉散开受精,甚至花粉吸水过多膨胀,丧失活力不能受精结实。
7、病虫害影响。玉米粗缩病、花叶病毒病、锈病、叶斑病,茎腐病、青枯病、玉米螟、蓟马或瑞典蝇为害严重时,都会影响幼穗分化及受精结实灌浆等。
8、玉米倒伏。玉米拔节后至扬花灌浆期间,发生大面积倒伏严重的,也会影响生长发育及受精等。
预防措施:
选用国审或省审定通过,并适宜当地栽培的品种,适期播种,种植密度宜根据品种特性及土壤肥力进行,一般不宜过大,尤其大穗稀植夏玉米品种一般不宜超过4000-4500株,要多施有机肥,农家肥土杂肥等,测土配方施肥,追施好拔节肥及孕穗肥等,并结合施肥,浇该拔节水,攻穗水等,保持土壤持水量65-80%,培育健壮植株,促进幼穗分化等;玉米6-8叶期根据长势适时喷施控旺药剂,避免控旺过迟或过度,防止后期倒伏,抽穗扬花期避免喷施铜制剂药剂,避免高温施药,科学使用农药,避免发生药害,玉米抽穗扬花期遭遇高温天气时,要及时浇水,降低田间温度等,以利促进受精,提高穗粒数,同时适时防治好田间病虫害,能有效避免空秆及秃尖等发生,提高产量。
总之,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管与良艺相结合栽培技术综合运用,可以有效避免发生,提高产量 。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