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读一本书,怎样做读书笔记?
笔记,读书笔记,自己的读一本书,怎样做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谢谢您的邀请
是的。两年前,我读了一本《大森林》,属于生态文学的著作,477千字。作者,徐刚。
我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坚持一是,记录时间和发生的重要历史事实。该书写的是森林,从远古到今天。森林生态的变迁,从前是参天大树的大森林后来的退化原因。例如,大兴安岭那年的大火灾,把相当面积的原始森林烧得一踏糊涂。以至于,当若干年以后他去采访的时候,他一下跪在那里,仰天嚎啕大哭。“我的大兴安岭啊!我的原始森林,总的珍惜树木都到哪里去了呀!”原来他看见的都是人工林。如,在穿越大兴安岭的那条路的两旁,都是青一色的落叶松和白桦树,你根本看不到原始森林的参天大树。重点记了这些,当2018年的7月,我乘旅游大巴亲自穿越大兴安岭的时候,才见证了那里的惨状。
二是,记录发生这样事情的根本原因。些样年人为的乱砍盗伐,根本没有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在中国的西部某地,有一位老太为了保护一棵大树,和相关部门的领导血干到底。她天天抱着这棵大树,谁也不敢把她怎么样,结果被她保护的那棵树居然是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的水杉。
三是,记录关于保护森林的措施。在这部居著中,他写到了正在迅速推进的“三北工程”,这是国家关于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发展的重大部署。据说这项工程要在2050年全面完成。
这里记录的有事实,有教训,有部署,有远大目标。
这样看过一本书的收获还会小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的读书日常:看纸质书/电纸书(非电子书),做电子读书笔记。
纸质书/电纸书可以营造读书的环境,不被其他其他消息打扰;电子读书笔记方便后期调整和快速索引。
不过,在进一步回答怎么做好读书笔记之前,我们可以先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
答案可能不外乎两种:
1)梳理知识、加强记忆
2)记录想法/灵感/感悟
前者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容易遗忘,尤其最初开始的遗忘速度最快,理论参考“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后者是帮助我们连接新老知识、经验。
那么,“怎么做好读书笔记”的问题就变成,怎么做读书笔记能够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
我日常的做法是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给大家看两张我做的思维导图笔记:
《运营之光》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爆款文案》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工具书
像《运营之光》、《爆款文案》、《如何阅读一本书》这类工具书,涉及知识点庞杂,知识点之间互相交织、彼此构成某个体系。如果只是简单地读一遍,很容易挂一漏万。
这个时候,思维导图笔记法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以前面两张导图笔记为例:
借助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很直观地觉察分散在全书不同位置知识点的关联,比如《运营之光》第一章的“产品运营分类”与第五章“我适合哪些产品”就是高度关联的知识点;
可以快速把握整本书的结构,比如《爆款文案》一书就是按照爆款文案的四大要素:标题吸引眼球、激发购买欲望、赢得读者新人、引导马上下单,进行论述的......
但要注意一点:
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是一个对书籍知识点提炼总结的过程,而不应该变成简单的内容摘抄。
小说、人物传记、时评杂文
对于小说、人物传记、时评杂文这类书籍,我们的读书笔记可能更多是一些想法和感悟,比如我最近在读《乔布斯传》,每读到一些影响苹果走向的大事件/关键人物时,都会有不少联想。
这种时候,我一般会先用思维导图记录下来,这个时候只是简单的记录,不考虑是否与此前的联想、评论、想法是否重复。等整本书都看完,或者某个大章节看完,我会对之前的评论、想法进行梳理,合并同类项。
如果有时间的话,我还会将上述合并的笔记,系统地输出成一篇读后感/读书报告。目的是通过输出加强自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
另外,思维导图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在读那种角色庞杂的长篇小说、推理小说的时候,可以用来梳理其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比如《百年独孤》,很多人就是读到一半被里面的角色关系劝退的。
《百年孤独》人物关系图
要是有这么一张图,读起来就没那么费劲了吧( ̄▽ ̄)~*
以上思维导图均由MindMaster绘制而成,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体验下
\u003e\u003e\u003e一键下载 MindMaster 思维导图软件 edrawsoft.cn/mindmaster/
MindMaster思维导图社区目前收录了不少精彩的读书笔记,大家平时也可以来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哟ヾ(๑╹◡╹)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喜欢用我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的“见感思行”创作卡片。我觉得非常好:
见:如实描述你看到的书中的现象、内容、观点。
感:记录下情绪或思想上的变化。之前是什么样,看了书之后什么样,写下来。
思: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给你带来的启发是什么。
行:最后是行动,具体你怎么做。
「见感思行」这一套思维框架,是一个从`客观→主观→反省→行动`的过程。 这样的好处是:素材积累搞定了,写作也能程序化,最重要是认知得到了升级,一举三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阅读,我一般是这样做的,感觉还挺有效的,分享给大家: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内容
2.简单记录下自己读到某处的心得体会
3.和同样读过小伙伴交流,对作品进行深度的反省记录下来
上一篇:如何提高考研英语翻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