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地里施的化肥哪去了,下雨会渗透到地下吗?
土壤,化肥,肥料地里施的化肥哪去了,下雨会渗透到地下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地里施的化肥哪去了,下雨会渗透到地下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天非常感谢邀请,也非常感谢您关注这个问题。话化肥的去向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大部分是被植物所吸收了,有一部分是在地面挥发掉了,还有一部分是通过林溶或者淋失到土壤深层。但是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施肥方式要正确的时候,大部分肥料是被植物所吸收利用的,很少会出现第一种和第三种的情况。
但是如果过量的使用化肥,那么很有可能会产生肥料的浪费和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化肥过多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副作用,比如表现为植株徒长,抗倒伏性比较差,作物体内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比较高。
其次过量施肥会对土壤造成污染。特别是会增加土壤重金属和有毒元素的含量,也会造成土壤硝酸盐的积累,长此以往会造成土壤营养失调,加速土壤酸化,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第三过量施肥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特别是氮肥的挥发,是氮肥损失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因此,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合理的方式施肥还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起化肥,农民朋友们都不陌生,因为种庄稼就要施肥,但是,有多少朋友知道,平常施的肥都去哪了吗?肯定不是完全被农作物所吸收,下面,小帮手要说的内容,就和化肥去哪了有关,主要有以下3个去向,一起来看下:
1、农作物吸收
这个是最主要的,占比也是最大的,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农作物吸收化肥,如果农作物吸收过少,就失去了施肥的意义,不论是底肥还是追肥都一样。
2、挥发
化肥经过太阳高温的光照后,会挥发一部分,比如氮肥中的碳酸氢铵、氨水等,这是避免不了的,有人会问了,冬天气温比较低的情况下,会不会挥发,答案也是一样的,冬天化肥也会挥发,只不过和夏天高温时相比,挥发速度慢、挥发量少一些而已。
3、土壤“吸收”
化肥既然直接接触到土壤,那么土壤中也会“吸收”一部分,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提示:化肥不可过量,如果常年化肥过量,该地块上的作物产量会越来越低,土壤也会出现板结的情况,从侧面反映出,一部分的化肥被土壤所“吸收”。
4、水流失
一些墒情不好的地块,在施肥过后,要进行浇水(或者是下雨),在实际过程中,有些朋友会选择撒施,这样的话,会导致一些化肥随水流失到地块外,如果挨着河边的,还有可能流入到河中,另外有一部分,也会渗透到地下,这些都有可能进入地下水,造成水污染。
以上4点,是化肥施用后的主要去向,当然,其他的一些去向,小帮手可能没有说全,如果你还知道其他的观点,可以在下面评论中留言,大家一起来讨论。
【我是农民的小帮手,了解更多农业方面相关内容,可点击关注查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您知道吗?
化肥施用到地里之后,只有不到一半的有效成分被作物吸收,剩余的一半以上通过挥发和流失的形势浪费掉了。其中氮肥的流失率最高,达到70%以上,其次是磷肥流失率,也在50%以上。
您知道化肥是怎么流失的吗?
题者说的下雨渗到地下,只是化肥众多流失途径中的一个。化肥流失还包括随着体表的径流,挥发到大气两个途径进行流失。比如说氮肥,尿素还有铵态氮肥只有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映才能被作物吸收,而氮元素如果如果被作物吸收不及时,中间产生的氨气就进入不了下一步的化学反应,直接进入大气白白浪费,虽然说浪费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注意施用量,施用方法还是能够大大避免的。对着下雨地表水流入附近河中也是肥料流失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平时施肥的时候要注意化肥深施。
您知道肥料为什么流失这么严重吗?
早在07年和08年我国的太湖两度爆发蓝藻事件,如今很多河流都出现大面积的蓝藻爆发事件,你家旁边的小河还跟以前一样清澈透明吗?这些现象都是氮肥施用过量,随着地表径流,流入河流惹的祸呀,殊不知全都是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蓝藻的大面积爆发。第一个原因则是单位施用过量,我国在建国时候氮肥产量只有0.6万吨,半个世纪之后,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氮肥都用在了我国的耕地。
这些肥料一半以上或者进入大气、或者沉留在土壤、或者是污染地下水或者是河流。第二个原因是肥料的不科学施用,劳动人民在没有肥料的日子里,收获太少了,有了肥料之后仿佛看到了希望,随着希望越高,施用的肥料也越高,甚至还见过一亩田(种的经济作物)施用量是建议施用量八倍以上用量的老伯伯。大量同时使用氮磷钾肥,作物根本吸收不了,殊不知作物都是前期磷钾肥料过多影响氮肥的吸收,对作物的生长也是不利的。
您知道怎么施肥才能减少肥料流失吗?
第一采用合理的耕作方法,土壤胶体是“固定”肥料最重要的东西。秸秆还田、多施农家肥是保持土壤胶体的有效手段。第二合理灌溉,旱地应提倡滴灌、喷灌等方式,最近些年在一条管子上面扎满小孔的灌溉也可推荐,最不推荐的就是大水漫灌,大水漫灌是造成肥料渗入地下的最大“帮凶”。水田减少农田水的排放。第三合理轮作,例如豆科植物和其他作物轮作,可以减少施用氮肥,因为豆科植物收获后,固氮菌留在土壤能够为下季作物提供一些氮肥。
土壤施肥不是越多越好,防止肥料那一半以上流失才是节省肥料、获得高产、减少成本的“最大智慧”,您学会了吗?
上一篇:年轻人有哪些必买的运动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