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活着》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本书?
福贵,家珍,他的《活着》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本书?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然而命运的捉弄并没有就此停止,先是父亲早早离世,后来被拉去充军,后来母亲去世,再到后来,自己的独生儿子被抽血去世,再到凤霞,再到女婿,再到唯一的外孙子。
就这样他目睹着一个个亲人离自己而去,除了眼泪,再无其他。而到后来,眼泪都哭不出来了。
读活着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活着真好,真的人的一生,无需要拼命的争取什么,能够每天早上看见太阳,就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关于书评:
这本书,许多人对此存有争议。
有一部分人说这本书叙述过于平淡,没有多高的文学造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说,外界对他的评价太高了。
但是,你细细的去读,你会发现,余华对人物的刻画是有多么的生动及深刻。
面对每一个亲人的离世,他的表现都不一样,从父亲去世时还不成熟的形象,到凤霞去世时一幅饱经沧桑的样子,这样的过渡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到,或是能驾驭的了的。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凤霞死的时候,余华没有直接对福贵进行刻画,而是刻画福贵在墙上的影子,刻画他的背影,将一个饱受磨难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我觉得余华先生对细节的掌握,真的很出神入化。
关于语言过于平淡,我觉得这是一个作家的特点。司马相如的华丽词藻,鲁迅先生的尖锐讽刺,或是简嫃的优雅风趣,再或是张爱玲的遗然独立,都是个人的风格。
余华先生的兄弟,许三观卖血记,还有活着,基本声都是这样平淡的语言,但这样的语言有时候往往更有感染力,接近我们的生活,与其说语言平淡,倒不如说,时时皆出彩吧!
当然,关于小说最大的争议就是苦根的死。
许多人认为不应该把苦根写死,而应该写夕阳下,苦根,福贵,老牛。这样的话还能给人一些希望。
但我不这样认为,我反而认为这是中国文坛的一大进步。
反观我国“悲剧”小说,基本上都会有一个相对好一点的结局,这与我们的思想有关,凡事要中庸。
悲剧悲的不彻底,何为悲剧?我觉得应该就是耗尽读者的最后一滴泪。苦根死了,福贵这余生中再也没有一个亲人,我觉得这里达到了悲剧的巅峰。
当然,不少人的想法,也有道理,那样子大家心里的确会好受一点,但余华这样做,不落窠臼,独树一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思维来读《活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淡看别人的经历,珍惜自己的生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活着》这本书我认真的读了一篇,电影我也看了,我对余华塑造福贵这个人,有很多不解的地方。福贵由一个浪荡公子,变成一个穷人,经历了战争、土改、文革等,他的亲人在其中,一个一个地死去,但他还活着,书中把福贵塑造丧门星,只要沾上他就得死,除去他的亲人,战友死了,女婿也死了,作者的初衷是什么?难道你想告诉人们,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就是这样?实际生活中并非如此,中国亿万家人民,在新中国的阳光里,大多生活的还是幸福的,尽管我们经历过一些苦难和曲折,但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依然快乐地生活着。文艺作品,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不管他在国际上获什么奖,但她代表不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这部作品,就其艺术价值而言,是有她可圈可点之处,但社会价值呢?是否起到鼓舞人民奋发向上的作用?还是那句话,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再好的作品,也只是迎合外国人或国内少数人的口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化的理想国,让每一个诗意的灵魂,都有栖身之地。
谢谢头条邀请!
《活着》是余华的一部代表作,讲述了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的一生。主人公福贵本是一个纨绔子弟,只知吃喝玩乐。但个人命运并无法逃脱时代洪流的裹挟,他经历了战争、失去、死亡、告别,他爱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最终留在他身边的,只有那只老牛。
余华在说到本书时表示,他就是想通过这部书告诉人们: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这部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作者本身的叙述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故事本身的内核,它讲述了一个人的救赎,一个时代的巨变,在一次次生活的打击面前,福贵没有过抱怨,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竟是一张少有木讷而憨厚的脸。磨难改变了福贵,让他懂得如何与生活温和地相处,而这样的转变闪现了非常光辉的一面人性。福贵失去了少爷的身份后,在平凡的生活找到了活着的本来意义。印象中,电影里有两次直接由福贵的口道出了活着的意义。一次是在战争中,春生发现了一辆能鸣笛的汽车,喜不自禁地说自己只要能开上车愿意一死,福贵却道:“那是你,我可得活着回去,老婆孩子比什么都好。” 那时候,在福贵眼里,即使什么都没了,家人的温情就能支撑起他活着的勇气。第二次是在他已经失去了双亲和儿子之后,鼓励文革中受害想要轻生的春生说的:“你不想活也得活,咱俩可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活下来不容易。” 这时候的福贵则是把生命看得更透彻了。这看似顺从的被动观念,实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坚韧,因为他深深理解生命的无常本是自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