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哪些好的隶书字帖,如何才能写好隶书呢?
隶书,书法,字帖有哪些好的隶书字帖,如何才能写好隶书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端庄规矩型
汉隶碑刻中有不少隶书风格属于平直端稳、应规入矩类型的。这类汉碑的特点是,规矩森严、端庄典雅、八分取势、华丽秀美,是汉代隶书书风成熟期的代表,是初学隶书的理想范本。
《史晨碑》:前后碑风虽然大小粗细稍有区别,但从书风来看,还是出自一人之手笔。此碑隶书用笔精到、圆润朴茂;笔势开张、波磔分明;结体方正、端庄严谨,后世论此碑为“八分正宗”。
《乙瑛碑》笔画规矩而有法度,跌宕顿挫、丰腴浑厚。捺笔沉着有力、骨肉匀称。结体严谨方正、沉厚朴实。清代翁方纲论此碑“骨肉匀适而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法者”。
《礼器碑》也是著名汉碑之一,笔画瘦劲挺拔、波磔肥厚,结体富于变化,体势典雅、遒劲灵秀。字形长短、大小、宽扁富有变化,生动奇逸。王澍评价此碑“最为奇绝,瘦劲入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评价甚高。
《熹平石经》据传说是蔡邕所书,除了艺术价值之外,还有重要的文史价值。此刻经点画平匀,波磔明显,规矩平板,端方严整,为魏晋及唐代隶书开了先河,此碑一出,也使得汉隶走向规矩标准化。
秀美华丽型
汉隶极讲夸饰,左波右展,烂漫多姿,装饰味道极浓。这一类华美的汉隶名碑最有名的就属《曹全碑》了。《曹全碑》因为是明代才出土的,所以保存完好,笔道锋棱清晰,很少残损。《曹全碑》书法秀逸遒丽,笔致翩翩,就像国画中的兰叶,修长柔美却又遒劲飘逸,以圆笔为主,体势扁平,左舒右展,是汉隶中秀美一派的代表作品。
这类风格的汉碑还有《孔宙碑》、《韩仁铭》等。
方正力量型
这类汉碑用笔斩截方正、雄强茂密,别具一格,与《曹全碑》此类秀美型形成强烈的对比,也对后世魏碑方笔楷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典型代表就是著名的《张迁碑》,另外还有《鲜于璜碑》、《衡方碑》、《封龙山颂》等。
《张迁碑》以方笔为主,是汉碑方笔当中的典范,用笔方直多变,横画和竖画的起笔和收笔多以切笔成方,棱角分明,取势平直、或略显歪斜,拙厚中显灵动,朴实中见神情。结体多呈上宽下窄之势,偏旁大小错落,以奇取胜,章法疏阔,参差得势。康有为认为此碑是“隶中之楷”,对后世学习隶书的人影响很大。自由奔放型
汉碑风格样式太多了,一碑一奇,很难说尽。在大量汉碑中有一类书风个性张扬、独具风貌,这就是摩崖石刻,典型代表《石门颂》。
《石门颂》因为是摩崖石刻,因此少了一些森严肃穆的庙堂之气,多了一些山林野趣。笔势圆劲放纵,结体洒落自然,遒古蜿蜒。用笔圆劲,不事雕琢,天真质朴,与简牍帛书有的一比。
这类隶书因为自由率意,无拘无束,夸张随意,大小由之,巧夺天工,被誉为“隶书之草”,对后世隶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隶书用笔特点
隶书最大的用笔特点就是它的波磔了,但是也要注意其中的一些规矩。“蚕头雁尾,笔必三折”,例如写横画时横画的波磔,起笔时先用逆锋向左行笔,再往左下按笔,然后慢慢提起向右运行,这就是平出;最后写挑脚时,笔峰向下按,再慢慢提起,向右上挑出,形状好似大雁之尾,一般为露锋收笔。
隶书的笔画以方折伸开,中宫收紧,撇、捺、弯勾放纵,体型方扁为结体的基本特点。隶书字型的方扁取横势,很多笔画对称的展开,撇捺的组合犹如“雁展双翅”,俯仰势增强。但是要注意“雁不双飞,蚕无二设”,就是一个字有两笔或两笔以上的横画时,只能把其中的一横写成波横,其余写成平横,这就叫“雁不双飞”。蚕无二设是指起笔的蚕头写法不能相同,要有轻重、肥瘦变化。
说这么多,其实最关键的就是多临帖,多读帖,这是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隶书字帖,我推荐滕西奇先生编著的隶书系列学习丛书:《怎样学习隶书》、《张迁碑写法与注译》、《曹全碑写法与注译》、《乙瑛碑写法与注译》、《史晨碑写法与注译》、《礼器碑写法与注译》等等。我学习隶书就是从这套书籍开始的。公元前206年开始到公元220年结束的汉代距离今天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我们学习那个时候的文字的书写,最大的困难无疑是碑帖的残缺不全、涣漫不清以及古文章的晦涩难懂。滕西奇先生的这套隶书学习丛书最大程度的扫清了上述两大学习隶书的障碍。滕西奇先生本身是济南大学的中文系教授,也是当代书法家当中书写隶书的佼佼者,他花费十多年的时间为汉碑注释和修补残缺字,每一碑结为一集,每集书都有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介绍书写技法,第二部分是碑文的注释和翻译,第三部分是修补后的原帖。这套书不仅大大提高了学习者学习隶书的兴趣,而且在临写隶书的同时,也学习了古汉语知识和汉代风俗文化知识。根据书里介绍的技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练习,就可以写好隶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隶书的字帖非常多,所谓好的,也不少,仅汉隶,多次再版的字帖不下30种碑刻,这些都是隶书经典之作。唐隶也有一些经典作品,但出版较少。清隶风格多样,具有时代气息,也可作参考。
真正适合学的还是汉隶,它有如下优点:
第一、规范工整,是成熟的隶书风格。
第二、各碑风格多样,适合个人喜好。
第三、虽然汉隶各碑风格有别,但精神想通,点画笔法横平竖直,波画蚕头燕尾,字形以方扁为主,多为堂堂正正的标准隶书体。
学好隶书,选帖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方法。
今天刚看到有转发任政先生的隶书字帖,有感而发,有人认为任政先生把隶书写甜了。我不以为然。
任政先生对书法的敬畏之心,一丝不苟的态度,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位书法同道学习。他的行书非常精致而有特点,被作为现通用行书体的字模,楷、隶也非常规范工整。
其实,隶书就应该要像任政先生这样写,先把字写稳、先工,再求风格。这不是字匠,是学书法的正确方法,如果说这是工匠,书法其实很需要这种精神。任政先生的隶书,虽然个人风格面貌不突出,但比起那些一味追求创新的书法,要好许多了。风格不是想创新就能创。现在流行传统没吃透就讲风格,讲雅俗,讲品位。而批评认真临帖,会误入歧途;批评把字写规整的是字匠;批评老老实实,一步步走入帖、出帖之路者,为没创新、没风格、没品位,作品甜、俗。而自以为是高品位,曲高和寡,不是一般人会欣赏的。如此下去,隶书还有救吗?书法的创新,只有走传承之路才能走通。
上一篇:不是警校生,怎样可以当上警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