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二战时期,日本大力发展的陆军航母舰队,最终结局如何?
甲板,飞机,登陆艇二战时期,日本大力发展的陆军航母舰队,最终结局如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神州丸
第二型陆军航母,也是陆军的第一型真正的航母是秋津丸号,该型舰共2艘,分别是秋津丸号和にぎつ丸号,该型舰由邮轮改建而来,标准排水量11800吨,最高航速20节,秋津丸于1942年1月完工,由于计划用于登陆航空支援,秋津丸号采用了全通飞行甲板,具备较强的航空作业能力,计划搭载8架飞机(作为飞机运输舰时可搭载30架)。不过该舰的改造非常简单,仅仅是在拆除了上层建筑的船体上加盖了一层飞行甲板而已,并没有专门的机库,也没有安装拦阻降落装置,飞行甲板也很短(120多米),所以一般飞机只能起飞而不能降落,Ki-76联络机(三式联络机)和KA-1旋翼机曾经实验性的从秋津丸号上起飞。秋津丸级和神州丸一样,也可以携带和运作大发艇。不过秋津丸号最终也没有在实战中进行过航空作业,只是作为飞机运输舰使用,秋津丸号1944年11月15日被美国海军潜艇皇后鱼号击沉,搭载该舰的步兵64联队主力两千余人与舰同沉。其姊妹舰にぎつ丸并没有安装飞行甲板,仅仅作为标准的登陆载具运输舰使用,1944年1月12日被美国海军潜艇狗鳕号击沉,574人死亡。
秋津丸
第三型陆军航母是山汐丸级,与神州丸和秋津丸不同,山汐丸级主要用于航空反潜护航(陆军不信任海军的反潜能力),该级舰计划由正在建造的3艘2TL型油轮中的两艘改建,排水量16100吨,航速15节,计划在甲板上搭载8架Ki-76联络机用于反潜巡逻,首舰山汐丸号非常短命,1945年1月27日完工,次月17日就被美军飞机炸沉。二号舰千种丸尚未完工就被炸坏,战后重新修复为油轮使用,1963年出售拆解。
山汐丸
战后修复作为油轮的千种丸
最后一型陆军航母是熊野丸号,由战时标准M型货轮改造而来,标准排水量8258吨,最高航速19节,该舰改造与秋津丸类似,计划搭载8架飞机(飞机运输舰状态可运输37架),熊野丸1945年3月31日完工,战后被作为撤军撤侨船使用,1947年卖给川崎汽船株式会社,计划改造成商船使用,但是最终在1948年拆毁。
熊野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神州丸”,日本陆军“一号空母”1933年4月在播磨造船厂开始动工,1934年3月14日下水,同年11月15日竣工。建制归陆军。载机:91式战斗机6架,97式攻击机6架,两部弹射机起飞,不具备降落飞机的能力(从来没有在实战中用过飞机)。登陆艇:大型登陆艇29艘,小型登陆艇25艘,装甲登陆艇2艘,高速艇2艘。 简直就是最早的两栖攻击舰。
淞沪会战,神州丸首次参战,随后参加了侵华战争几乎每一次登陆作战,41年参加山下奉文登陆马来半岛,42年,进攻印尼,登陆爪哇岛被自家海军鱼雷所伤(日本陆海军多大仇啊!),1945年1月3日,神州丸在台湾高雄附近海域被美军潜艇击沉。
“秋津丸”日本陆军第二空母,1940年9月17日在播磨造船所动工,1941年9月24日下水,1942年1月30日竣工,通直型飞行甲板(航母样子出来了),飞行甲板长达123米,总吨位达9433吨,飞机8架。也载有登陆用舟艇。毕竟当时日本陆军装备该舰的目的是登陆作战,而不是争夺制海权。
1944年11月15日,在日本五岛列岛的宇久岛水道,带有陆军23师团部分部队和近百艘自杀特攻艇前去支援菲律宾的“秋津丸”号被美军“皇后鱼”号潜艇(阿波丸号就是它打沉的)发射的一枚鱼雷击中左舷船尾,引发彈药诱爆,三分钟后沉入大海。
日本陆军的第三艘空母,是“熊野丸”号。1945年3月底完工并入役船型与“秋津丸”相同,载机量提高到35架(作为飞机运输舰)。但该舰建成后就一直被弃置在宇品港,直到战争结束时,“熊野丸”都没参加过一次实战。
战后,因为“熊野丸”号具有庞大的运载量,所以被解除武装后当作了复员船。1947年11月在神户川崎造船厂被解体。
“山汐丸”号。陆军第四航母。这艘航母满载排水量达到了近1.5万吨。通直型飞行甲板,总长度达到了125米。“山汐丸”号是完全按护航航空母舰的标准来设计的,没有搭载任何登陆舟艇。
1944年11月,“山汐丸”号下水,此时日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更无路”的地步。1945年2月17日,美国飞机轰炸横滨造船厂,该舰被炸毁。战后,“山汐丸”于1946年7月被正式拆除解体。“山汐丸”的姐妹舰“千种丸”号,没建完日本就已经投降了。战后该舰被改成运输船,用于民用运输。
上一篇:为什么泰国“假脸”微笑姐会被辞退?视频发布者对此负责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