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唐代后期各藩镇的“骄兵”问题?
藩镇,节度使,也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唐代后期各藩镇的“骄兵”问题?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笔者既然就任魏博镇节度使,就以魏博镇来作为唐朝后期“骄兵”的典范好了。
首先要说明的是的,魏博镇这个藩镇的由来。安禄山死后,安禄山手下的大将田承嗣割据河北的魏博等地,形成了魏博镇。驻守魏博等地的军队就是安史的叛军。
在最开始的时候,魏博镇也未必就是骄兵的存在。当田承嗣和中央政府撕破脸的时候,政府的围剿大军是有可能一鼓作气灭掉魏博的。但是,因为当时发生的各种原因,让田承嗣逃出生天。然而,就本节度使看来,唐朝皇帝才是让魏博“骄兵”产生的一类人。
在军事行动失败后,唐朝皇帝赦免了田承嗣等人的罪行。希望借此安抚和控制魏博镇。之后,田承嗣去世,藩镇的继承人是田承嗣的侄子田悦。在田悦上台后,应该来说,朝廷是可以控制魏博镇的,朝廷派来的人,裁掉了魏博镇中的被认为多余的四万军队。这些军人在脱下军装的那一刻,不是喜极而泣,而是放声大哭。
这些军人在心理认为自己是职业军人,要当一辈子的兵。就像现在一些军人离开部队会哭一样。那些士兵知道自己要告别营房后,痛哭流涕。这时候,田悦出来圆场了。他说军人们一旦离开军营,就没有办法谋生,他也不忍心。田悦后来自出家财 ,(其实是拿了田承嗣的遗产才对)。让这些军人各回营房。自此,这些军人或者说藩镇开始怨恨朝廷了。以至于后来中央政府的大军准备消灭田悦的时候,那些被裁掉的军人挺身而出,帮助田悦守城。打退了唐军的进攻,之后唐朝又赦免藩镇的罪责。
这还不算“骄兵”的由来。田悦后来田承嗣的儿子杀死。田承嗣的子孙继承了魏博镇节度使的位子。但是这些继承人不少纵情声色,骄奢淫逸。在壮年去世的也不少。去世后,留下不会讲话的儿子当节度使的事情也有。
而这时候,藩镇的士兵也是类似的情况,父子相承,婚姻联系,甚至可能是左邻右舍都是魏博镇的镇兵。或者该叫牙(衙)兵了。后来节度使自己招募的士兵,被称为牙兵也是可以的。田承嗣和田悦开启了牙兵乱政的历史。以至于后来有人说到唐末的牙兵牙将。“那些家伙在娘胎里就是牙兵了”。
当魏博镇的士兵和将领们发现新节度使是个小孩子的时候,认为自己处境不妙,就杀了控制小孩子的男保姆蒋士则一伙人。然后到田承嗣另一个侄子田弘正家门口,希望他来做节度使。田弘正希望归属朝廷,魏博镇的士兵们也同意了。而后来事实表明,这个事情的后果影响极大。在魏博镇又一次“归顺”朝廷后。皇帝没有过多追究那些牙兵牙将的责任,以至于在田弘正离开后,魏博镇又杀了现任节度使。
这可以说是开启了藩镇骄兵的历史,或者说,又是一个“骄兵”的例子。此前,淮西镇士兵驱逐了主将李忠臣。由李忠臣的侄子李希烈当节度使。更早的时候,平卢镇的士兵杀掉节度使,士兵们推举侯希逸为平卢镇的最高长官。还是淮西,李希烈在造反反唐的时候,被大将陈仙奇毒死,不久,陈仙奇又被淮西将领吴少诚杀死。
但像魏博镇做的那么绝的是不多见的。后来在唐朝即将灭亡的时候,控制魏博镇的罗绍威这个节度使也是父死子继。可是罗绍威知道魏博镇的历史传统,魏博镇真主的主人是那些数不清名字的牙兵牙将。他害怕自己被那些兵将杀掉,就引朱温入魏博,朱温大杀魏博牙兵,离开魏博后的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
但是朱温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他死后,后梁继承人认为魏博的实力太强,应该将魏博镇一分为二来管理。应该来说,这个建议是正确可行的。但这下开启了后梁灭亡倒计时了。当听说要把魏博镇一分为二的时候,魏博镇的士兵和他们的家人嚎啕大哭。
魏博镇的士兵有那样的话,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城里,现在是要我们骨肉分离。不如造反!魏博镇造反后,投降到了后唐皇帝李存勖的麾下。拿到河北土地的李存勖,在公元923年,灭掉了后梁王国。
史官对这种现象有那么一个形容,如果藩镇势力强大,就会违抗朝廷的命令,如果士兵们骄横,就会赶走,甚至杀掉藩镇的将领。
也就是说,在藩镇内部正好是那么一个怪圈,藩镇将领用军队来和朝廷对峙。在唐朝权威没有下降太多的时候,一旦士兵们发现自己的顶头上司对自己不好的时候,为了投靠朝廷,就会杀掉将领邀功请赏。或者是造成既成事实,让朝廷无法追究责任。这才是“骄兵”存在达一百多年的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朝中后期的骄兵悍将问题确实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有趣现象,这一现象绵延时间之长,也是历代所未有。唉,先不说悍将,光是骄兵的问题,各路节度使也是有苦难言,我觉得这一现象有它特定的历史环境和体制因素所造成的,当然,特定的人为因素也参与其中。不过,随着整个国家体制的衰弱,崩溃,最后这种现象必然也会减弱乃至不存。
上一篇:电子音乐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