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好习惯?
孩子,规则,意识怎样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好习惯?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宽松、自由的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父母要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给孩子有约束的自由,没有约束的自由会把孩子宠坏。孩子有了规则意识,便有了是非标准,将来更容易融入社会。
两岁后孩子的行为习惯开始形成,父母应该给孩子建立如下几点规则意识,帮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言行举止得当 禁止孩子说脏话,不能强迫别人听从他的安排。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不能打扰别人。给孩子养成在群体生活中互相尊重的习惯。物品归位 要求孩子自己的玩具、水杯、书籍从哪里拿的放回哪里,这是孩子形成秩序感的重要基础。物权意识 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两三岁的孩子处于物权意识萌芽期,往往分不清自己和别人的东西,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会直接拿着,还会说:“这是我的。”父母要及时给孩子澄清物权,让孩子知道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这样孩子才会更懂得尊重他人。先来后到 公共用品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坐公交车、超市结账、看电影时,父母应带孩子自觉排队。吃饭时不要把好吃的单独或先给孩子,过分迁就孩子容易让孩子变得娇惯任性。做错事要道歉 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处处让着孩子,孩子犯了错父母也不管的话,孩子会变得为所欲为。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要提醒孩子道歉,且一定要教孩子真诚的道歉,同时教育孩子有权要求别人向自己道歉。此外,还要教育孩子不要斤斤计较,宽以待人。
我是暖妈桐花万里路,谢谢点赞、转发、关注,欢迎留言讨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家长做好自己,遇到生活中所有的事都正面解决,不用特意做给孩子看,家长每时每刻以自己的正生活工作着,孩子长大后也就正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眼”,在家长们的不意中,于各种各样的言谈举止都录制在幼小的心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作为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这一时期的执拗、叛逆呢?我们需要给孩子树立一定的规则意识。
1.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碎玉这一时期家长应当尽可能的重视,并且满足孩子的成长秩序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独立人格,顺利度过这一时期的孩子将会自信、有安全感而且善解人意。
2.自我认知的成长需求
在孩子这段时期主要需要认知自己是谁,哪些是自己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在这一段时期,孩子需要知道并且学会遵守规则。
3.通过叛逆来探索大人的底线
这一时期的孩子总是有个明显的特征,喜欢和大人对着干,无论大人说什么他都会回答“不”。说“不”似乎成为他们对抗大人最强有力的武器。甚至不好好吃饭、穿衣服,还经常捣乱,他们想通过捣乱看到大人的情绪后,探索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4.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
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主要是因为他的需求从来都是第一时间被满足。我们需要给孩子定规则,让孩子明白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他才可以得到。父母需要建立一个有秩序的规则让孩子去遵守。不要试图通过说教去让孩子改变,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更多的是看你做什么,而听不懂你说什么。
5.简洁明了的沟通
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可以直接正面让孩子做事情,例如宝宝要吃饭,宝宝要洗澡,宝宝要洗手。而不应当说宝宝怎么还不去洗手啊,你看手脏成这个样子,我们一起去洗手吧。这么一大堆废话宝宝能接受多少呢?
6.基础的社会交往规则
在与小朋友和其他非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中,孩子会越来越发现他们的相处模式并不是像爸爸妈妈对待自己的模式。所以在家庭交往中我们要培养孩子一些最简单最基础的社会交往规则,例如一些文明礼貌用语、尊重他人、不要打骂别人等,这样孩子就能够及早适应今后的人际交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孩子开始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的时候,就应该帮助宝宝建立规则意识。
首先,生活习惯的养成中,要明确的制定规则。
比如每天必须刷牙洗脸,每天晚上9点前睡觉,哪些事情不能做,什么情况下可以寻找大人帮忙。因为是日常的生活起居,所以孩子越小,规则制定起来更容易坚持下去。
其次,帮助孩子制定规则要学会说不。
很多父母溺爱孩子不舍的说不,甚至有些父母怕说不让孩子生气,每次说话都不够直白。事实上,父母这样的态度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因为说不,就是在帮孩子设定界限,幼儿期,孩子的安全感就来于父母设置的界限,这就好比有了联通规则开车更安全,没有规则开车反而危险。
孩子大脑一样,如果我们有界限,孩子在家长面前会有心理预期,如果没有心理预期被家长拒绝反倒没有安全感。
第三,孩子做对要及时鼓励,孩子做错要适当批评。
孩子做对给与鼓励,是给孩子正面反馈,下次她会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孩子做错要适当批评,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
第四,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
父母单向的制定规则,有时候孩子并不愿意,甚至持有反面的对抗情绪。这个时候可以邀请孩子来参与制定规则,让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意见或建议。
孩子自己制定的规则通常自己更愿意去执行,因为孩子的参与会让其感觉到主动性,自己自己“能行”的自主能力,所以通常自己都能够很好执行。
第五,对于家里的规则,需要做到一视同仁。
很多父母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总是针对孩子,当孩子看到同一件事情大人能做,而自己不能做,总是心生怨气,或者拒绝执行。
上一篇:冬虫夏草的功效如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