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红楼梦》中薛宝钗参加选秀的原因真是因为薛家主动卖女求荣吗?她落选的原因又是什么?
宝钗,选秀,郡主《红楼梦》中薛宝钗参加选秀的原因真是因为薛家主动卖女求荣吗?她落选的原因又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果按照清朝的选秀制度,薛宝钗应该是没有资格参加选秀的。清的选秀条件是这样的。
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由户部主持,可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者赐婚近支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其中虽然也有一些人最终被逐渐升为妃嫔,但承担后宫杂役的,都是内务府包衣之女。
宝钗既不是八旗秀女,也不是内务府包衣之女。她跟选秀应该搭不上边。
可是,宝钗本人却是一直积极要求上进的,不管是她自己也好,还是督促宝玉也罢,还是奉劝她哥哥也好,她都是自带正能量的向上的光芒。
《红楼梦》不是历史书,是小说。小说是可以虚写的。将清朝的选秀方式运用到宝钗身上,也没有什么不妥。以宝钗的才识,“为宫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应该也会很称职。
可是,宝钗莫名地落选了,其一原因,应该跟薛蟠前面的命案有关联,虽然此事被压下去了,但是,后遗症肯定是有的。另外一方面,作者也许就是觉得用宝玉的眼光来看,好好的清秀灵气的女孩儿,追求什么仕途经济?陪着他喝喝酒聊聊天读读书写写诗多好!这里面有对宝钗无形的讽刺。
所以,当宝玉搭讪着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是体丰怯热。”的时候,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有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宝钗平时都是好脾性的,大怒于她而言是鲜见的。但是,正因为宝玉触中了她内心的痛处,她才会大怒。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佐证,参加选秀一定是宝钗本人的意思,不是所谓薛家的卖女求荣。宝钗本人一直都是有一位有主张的人,虽然她“事不关己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但是,事关她本人的事的时候,宝钗都是积极主动的。而且,《红楼梦》中我们从头到尾看到,薛家最最在意富贵荣耀的就属宝钗了,薛蟠反倒是随性之人。
我是“苏小妮”,喜欢就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欢迎关注本人:君笺雅侃红楼)
薛宝钗原本是没有资格入宫选秀的,薛家也不想她入宫,她之所以落选也是资格不符合。
一,皇商的身份无法选妃。
贾元春通过选秀女进入皇宫,最后晋升贤德妃荣耀了贾家。让贾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很多读者认为薛宝钗也有这样的企图,现在我告诉大家,这是大错特错的。薛宝钗的身份地位远低于贾元春,她根本就没有资格伺候皇上,更奢谈做皇妃了。
“皆近因今上崇尚诗礼,征采才能,降不世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得亲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原著这一段已经描写很清楚。皇帝是“除聘选嫔妃外”再让原本没有资格的“世宦名家”的女孩报名给户部,做什么呢?给公主,郡主选伴读!这样即便选出来也是伺候公主郡主的人,别说见不到皇帝,想“好风凭借力,扶我上青云”是痴人说梦!皇帝自己的后宫还有见不到皇帝的人,更何况公主郡主的人!
还有最重要一点,薛宝钗父亲去世,她已经是命格不全的人。落选是一定的!
薛家对所谓入京待选并不上心,不过薛蟠打死人,自己一家避避风头,找个借口罢了!打死人看似轻描淡写,其实真要遇到一个刚正不阿的官员,还是非常棘手的。
二,薛宝钗是不选不是“落选”。
薛宝钗进京,住到贾家之后根本没有任何描写她选秀的事。这就更明显他们根本就不是来候选秀女的。凭着自己家的大小姐不做,去给公主郡主当奴才,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薛家这样的人家如何肯干?
薛家一住到贾家,金玉良姻的说法就出来了。真想选秀女,就绝不会有这样的话传出来横生枝节!要是薛宝钗真有资格进宫给皇帝当妃子,这样的话也打死不敢传,以后要是被皇帝知道,死无葬身之地。
综上薛家完全明白薛宝钗第一没资格入选嫔妃;第二不想给公主郡主当奴才;第三进京完全志不在选秀。第四薛父死了薛宝钗命格不全也无法入选!薛家也从没有做出为女选秀的准备。至于如何落选,花点钱就可以搞定。那时候买官卖官都明码实价(详见贾蓉获封龙禁尉),更何况操作一下选秀落选的事了。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您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关于宝钗是否是主动卖女求荣。个人认为这里有三层解读。一、入选宫中符合世人世俗的普遍愿望。选入宫中,历来是每个时代所有家庭所渴望的,对女人而言,我们有“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诗词名句,对男人来说,有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无上憧憬。二、入选宫中符合薛家和宝钗的愿望。薛家作为皇商,富而不贵,能够一朝选入宫中,自然也是他们家孜孜以求的事情。他们家的亲戚---贾府因元春入选宫中,过上鲜花似锦、烈火烹油的典型事例就摆在那里,典型是具有示范作用的。入选宫中大致也是宝钗本人的想法,身为女子的宝钗一向都对所谓仕途经济、为官作宰是心向往之的,曾经一次因为劝说宝玉结交官宦,被宝玉摔门而出。三、摆在宝钗面前的这次机会是皇上赐给的,请见原文:近因今上崇尚诗礼,征采才能,降不世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得亲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宫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从宫中征采的条件来看,薛家算不上世宦,但名家还是够得上的,有所谓“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护官符,薛家的赫赫名声朝廷不会没有耳闻。从这三个方面来说,宝钗待选宫中,是每个正常家庭自然不过的想法,也是对朝廷征采的一次积极响应,谈不上卖女求荣。
关于宝钗的落选可从两方面理解。我们眼中的宝钗是够优秀的了,宝钗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曹雪芹本人的精辟的见解,大肚通过她的口来表述的,在贾府的众多才女中,宝钗的文学才华与黛玉可谓交相辉映。至于宝钗落选,我想原因有二:一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所宝钗优秀,世间大概还有比宝钗更为优秀的女孩子,何况所谓的优秀,大概也没有绝对的标准,征采官眼中的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二是所谓的宫中征采,也可能会失之公允,我们还记得汉朝王昭君和毛延寿的例子吧,貌为后宫第一的王昭君因为不愿意贿赂画工毛延寿(大致也可划为征采官一类),结果毛画师将王昭君画得很丑,王昭君因“丑”自然无法入元帝法眼,给元帝留下“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的莫悔遗憾,为杜甫留下“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的千年不朽诗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