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贾母为何不早早定下宝黛的亲事?
宝玉,贾母,黛玉贾母为何不早早定下宝黛的亲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也许贾母用推迟的计策,想让薛宝钗离开,毕竟宝钗已经大了,宝玉又不能早娶,宝钗再耽误就成了老姑娘了!然而宝钗和薛姨妈丝毫没有离开的迹象,反倒黛玉的身体被拖得越来越差,黛玉的身体本来不是什么大病,由于黛玉整天忧愁担心,忧愁自己山高路远,寄人篱下,父母双亡,婚姻无人做主,越是忧愁,越是病情加重,越是病情加重,婚事越是拖延,形成恶性循环,贾母的突然去世,黛玉失去了保护神,也命归离恨天。
宝钗终于等到金玉良缘,然而,黛玉死了,宝玉的心跟着黛玉死了,虽然在王夫人薛姨妈主持下和宝钗成亲,但“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宝玉出家了,宝钗独守空房,寂寞一生。
贾母不能早早确定宝黛婚事,现实生活中是贾府的权力之争,木石一派和金玉一派为争夺宝二奶奶的位置而进行的持久战。
黛玉的死去和宝钗的结局都是小说中命中注定,黛玉本来是为还泪而来,她和宝玉只有演绎出感人至深的一段爱情故事,而不可能成婚。黛玉泪尽而亡,神瑛侍者宝玉终要回归青埂峰下,仍做那个无才补天的石头,贾府大厦已处末世,终要倾塌。欠泪的,泪已尽,欠命的,命已还,心机算尽,善恶有报,宝黛姻缘,就是一部《红楼梦》!
我是红醋栗,感谢您的阅读点赞,欢迎评论转发,我一定回访您的创作园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贾琏的小厮兴儿曾说过一段话,既传达出贾母撮合木石姻缘的意愿,又阐明了贾母不能早早明确宝黛婚事的原因。
第六十六回,尤二姐戏言将尤三姐许给宝玉,兴儿说:
“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
透过兴儿的话可以得知,贾母有意促成宝黛婚姻,宝玉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在贾府已成公论。贾母迟迟不明确定下他们的婚事,一则因为黛玉多病,二则因为他们还小。
贾母再怎么力排众议支持宝黛姻缘,也要给王夫人一个交代,更要对宝玉的未来负责。只有等黛玉的身体好一点再为他们定亲,才可降低王夫人的抵触情绪,保障宝玉的婚姻长久。
黛玉第一天来贾府,众人就看出她有不足之症。黛玉又自述,从会饮食便吃药,请了许多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黛玉的身体很差。
第二十八回,王夫人问黛玉:“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黛玉回答说:“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太医的药呢。”可见黛玉来了贾府,也没间断药物,王夫人和贾母都为她的病操过心。
但是黛玉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发严重。第三十二回,黛玉听宝玉在湘云、袭人面前一片私心颂扬她,很是感动,明白宝玉对自己满腔衷心。黛玉又惊又喜,又叹又悲。
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
黛玉自来贾府,贾母万般怜爱。当初秦可卿生病了,贾母命凤姐去探视,倘若好些了,回来告诉她一声。秦可卿只是个侄重孙媳妇,贾母尚且关注她的病况,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且从小由自己抚养长大,岂能不更为关心呢。
黛玉自己都知道病已渐成,恐自不能久待,贾母当然也知道她的病情不容乐观。
黛玉是亲外孙女,宝玉是亲孙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贾母不能只考虑黛玉,不考虑宝玉的将来。如果黛玉的身体状况没有起色,贾母不会明确他们的婚事。如此方是对宝玉负责。
王夫人更满意宝钗做自己的儿媳,只因贾母心属黛玉,她不得不妥协。但是说到底,宝玉是王夫人的儿子,她当然会心疼他,要为他的将来打算。
贾母可以为了黛玉说:“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宝玉的婚姻可以放弃家世富贵,但基本身体健康总要具备吧?否则,如何向王夫人交代呢?
兴儿所说的“因林姑娘多病”是贾母不能早早明确宝黛婚事的一大阻力。
宝玉黛玉的年龄还小,尚不能一开言便成亲。
明清时期男子十六可结婚,女子则是十四岁。《红楼梦》的年龄是笔大乱账,我们只能通过结合各种细节,得知宝玉和黛玉在八十回时的大概年龄。
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第六回
袭人比宝玉大两岁。第六十三回,宝玉的生日夜宴上,袭人抽取出一支桃花签,注云:杏花陪一盏,坐中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
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同庚。
晴雯和袭人一样大,都比宝玉大两岁。
第七十八回,晴雯死了,宝玉作《芙蓉女儿诔》祭奠。诔中有云: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
晴雯死的时候才十六岁,她比宝玉大两岁,也就是说到七十八回时,宝玉不过十四五岁。宝玉比黛玉大一岁,黛玉此时十三四岁。两人都还没到结婚的年龄。
如今薛姨妈既定了邢岫烟为媳,合宅皆知。邢夫人本欲接出岫烟去住,贾母因说:“这又何妨。两个孩子又不能见面,就是姨太太和他一个大姑一个小姑,又何妨?况且都是女儿,正好亲相呢。”邢夫人方罢。——第五十七回
古时候的规矩,未婚夫妻不得见面。黛玉没了父母,无依无靠,除了贾府没别的去处。贾母溺爱宝玉,从小将他放在女孩儿堆里,天天和女孩儿们见面。
宝玉和黛玉还没到结婚的年龄,如果早早明确他们的婚事,他们不能马上结婚,却又不方便相见,这将是一宗大麻烦。宝玉黛玉均居住贾府,就算宝玉没有整天混在女儿堆里,他们也难免见面,更何况宝玉有以女孩为伍的特权。
兴儿所说的“二则都还小”是贾母不能早早明确宝黛婚事的第二因素。
贾母迟迟不明确宝黛的婚事,是在等最好的时机和最佳的状态同时出现。若黛玉能在他们达到结婚年龄的时养好身体,贾母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只可惜事与愿违,宝黛婚姻终成流水,只留下难以抚平的遗憾。
上一篇:红木小物件该如何保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