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郑成功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海军或水师统帅?
水师,海军,清军郑成功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海军或水师统帅?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郑成功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海军或水师统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曾是海盗头头,但不等于他是海盗,他的身份一直是明确的,是南明的忠臣,隆武皇帝赐他国姓,永历皇帝封他延平郡王,他是有身份的人,不是海盗,这点是要明确的。
郑成功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海军(水师)统帅?我认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海军统帅有唐代的刘仁轨、宋代的李宝、明代的俞大猷、戚继光、陈璘、郑芝龙等。不过,要论起海上力量之强大与征战次数之多,无人可与郑成功相比。郑成功凭借区区几个小岛与强大的满清周旋而不被消灭,靠的就是强大且机动灵活的海军;而他最终能渡海征台,赶走荷兰侵略者,依靠的还是海军。
在郑成功指挥过的无数海战中,最惊心动魄的是一战是1660年的厦门大海战。
永历十四年(1660年),满清政府以内大臣达素为安南将军,赴泉州策划进攻郑成功的大本营厦门岛,决心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消灭东南的抗清力量。为了确保拥有足够多的船只,达素四处搜掠征用,总共集结近千艘之多。
厦门岛危若累卵,郑成功无路可退,惟有以狭窄的海峡为天堑,阻挡住清军疾风暴雨般的进攻。郑氏集团的存亡与否,全看这场规模空前的海上阻击战。
该年五月,清军水师以两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出击,南路由李率泰、黄梧指挥,北路由达素、施琅指挥,黄梧与施琅都是郑成功的叛将。
南路清军水师从海澄出击,总共有四百余艘船,顺流而下,占据了地利优势。作为一名海军将领,黄梧把进攻时间设定在退潮时,这确实可看出他是海战的行家里手。清军水师在顺流与退潮两大驱动力之下乘风破浪,而郑成功的阻击舰队却不得不逆流反击。战斗尚未开打,郑氏舰队在地利上完全处于下风,要逆转这个劣势,郑成功必须耐心地等待潮水完全退去,为此不得不冒一次巨大的风险。
郑成功发布命令:“不准起碇,泊定一条鞭,与之打仗,候潮平风顺,有令方准驾驶冲杀。”倘若在逆潮之中勉强出击,舰队很快会失去秩序,甚于被潮水卷到外洋。郑氏船只抛下锚碇,停泊于水中,呈一字长蛇摆开,此时各艘战船完全不能航行,在敌军攻击之下只能各自为战,能否在潮水逆转方向之前顶住清军水师进攻的三板斧,成为这场决战胜负的关键。
惟有将牺牲精神发扬到极致,才可能顽强地抵抗清军水师潮水般的攻势。位置靠前的船只开始受到清军水师的围攻,其他战船只能远远地袖手旁观,这对郑成功来说是艰难的时刻,他焦急地等待潮水的反转。代价的付出不可避免,而且相当惨重,在清军的第一波进中,郑军中便有三名高级将领战死。郑氏海军元老、曾在1652年大败清水师的陈辉也差一点丧命,他的座船被清军包围,当两百多名清兵冲上船时,他点燃了火药桶,战船与清兵都被炸得粉碎,他本人在生死关头跃入海中,侥幸逃过一劫。
将士们的英勇奋战为郑成功赢得了时间,潮水的逆转悄然带来一个预兆:战场的形势即将逆转了!当“拔碇迎战”的命令下达后,郑成功亲自驾着一艘轻便的小舟,往返穿梭于波涛起伏的战场,在海浪的摇晃中来回于各战船之间,指挥这场生死攸关的战斗。
郑氏海军的优势开始显露,论海战清军根本不是对手。黄梧眼看着被摧毁的船只越来越多,几乎丧失了继续作战的勇气。满清南路水师的溃败已是不可挽回,多名将领被俘虏,船只也成为郑氏军队的战利品。多艘清军船只在强劲海风的吹刮下莫名其妙地搁浅在郑氏地盘上,船上士兵全部沦为俘虏。
与此同时,北路阻击战打得更加惨烈。叛将施琅绝对是个危险人物,将清军水师的数百艘战船分为三个编队,分别从安北港、同安南港、浔尾(集美)三个方向出击。他的战术是尽可能避免在海上遭到郑氏海军的拦截,以最快的速度登陆厦门岛,建立一个稳固的滩头堡,只要站稳脚跟,便胜券在握。
施琅的水师成功在厦门岛的赤山坪抢滩登陆,然而登陆遭到守岛部队的顽强反击。施琅用尽吃奶的力,也无法扩大战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场形势开始向有利于郑军的方向转变了。首先是海水开始上涨,使得滞留于滩涂的清军登陆部队行进更加困难;其次,郑军水师终于赶来,在海面上开始攻击清军的船只。清军的登陆部队陷入灭顶之灾,在郑军海、陆两面的夹击之下,伤亡惨重,约有七成的士兵被击毙于滩头,只有少部分得以侥幸逃回。
这次渡海进攻厦门之战,是清政府所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海上之战,尽管满清在人力、物资、财力上都拥有绝对优势,然而面对强大的郑成功海军,仍然只能再次望洋兴叹。而施琅也只能等到郑成功去世后,才能有出头之日。
在一年后,郑成功渡海东征台湾,与荷兰舰队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战斗,均取得胜利。这也是中国古代海军最后的辉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虽然我知道他的军事生涯不算很成功,而且会因为严重的指挥失误招致惨败,当然这和他的年轻气盛、经验不足以及复国心切都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第三次北伐先是一路凯歌,眼看就要还复旧都结果却兵败南京城下,但是在随后的厦门大海战中再次声威大震,郑成功全歼清朝海军主力,从此清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没有成建制海军的,不得不发布迁海令严防沿海反清势力与郑氏集团相勾结。此役也是满清入关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大批八旗贵族精英阵亡,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可惜此时的郑成功也无力再次发动北伐,只能退而求其次经略台湾,以求得一块战略根据地,继续未尽的抗清事业。以沿海数州之力对抗整个帝国海军并且大获全胜,中国史上也仅此一家而已。等到下次帝国海军被揍得毫无还手之力,几十年里不敢出海,恐怕要等到甲午海战的时候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