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旅游行业旺盛,景区特产缺少“特色”和创新,该如何破解?
景区,旅游,特色旅游行业旺盛,景区特产缺少“特色”和创新,该如何破解?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旅游行业旺盛,景区特产缺少“特色”和创新,该如何破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如何破解旅游景区特产缺少特色和创新的问题,专注于地理知识和旅行资讯的——地理答啦,简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风景区,售卖的特产、纪念品、小吃都相似或雷同,这确实是目前旅游服务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地理答啦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时代的原因。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就是信息的传播极为迅速,无论你身处地球的哪个角落,只要有网络,就能够及时了解到全球各地的信息。比如一个明星今天晚上在某档节目中穿了一件很有特点的衣服,第二天网上就会有明星同款衣服的出售。同样,在旅游服务行业,好的产品和服务很容易被迅速复制,比如某市小吃一条街炭烧猪蹄卖得不错,后来全国各地得叫得上名的小吃街,都出现了卖炭烧猪蹄的;比如某市景区的国脚臭豆腐火爆热卖,随后全国各地的景区都能够看到挂着国足臭豆腐招牌、放着伪央视新闻报道的臭豆腐店铺。由于旅游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地旅游服务行业都在苦苦寻找吸引客源的亮点和卖点,一旦某地有了好点子,其他地区会迅速复制,造成各地旅游特产雷同。
然后是旅游行业缺少高标准的规划和建设,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在全国各地都想靠旅游拉动GDP得大环境下,粗制滥造的旅游项目、旅游纪念品、地方特产一窝蜂上马。特别是一些缺少旅游资源和特色物产的地方,为了发展旅游,凭空杜撰典故传说,生拉硬拽名人典故,硬生生伪造出很多地方特产,比如全国各地都有“乾隆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的景区“特产”食品,这样胡乱弄出来的东西,当然是各种抄袭、缺乏特色、让人看了不伦不类又似曾相识。
那么如何才能够破解这种局面呢?
第一:要立足景区自身特点,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加大投入,打造属于自己的特别的旅游纪念品。比如故宫博物院,就专门成立文创部门,专门研发具有宫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比如日本的很多寺庙,同样是寺庙,但都有属于自己的、造型别致、寓意丰富的御守。反观我国各地的景区,比如寺庙,除了卖香火,就是捐功德,要么就是开光预测。
第二:要有长远眼光,不要只注重眼前利益,高度重视旅游的文化内涵。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将原来的“文化”和“旅游”两个部门,整合成“文化和旅游部”一个部门,这就说明了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作用。随便从小商品城进货、加价往外卖,固然能得到一些短期利益,但是对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提升景区口碑,没有任何益处。因此管理者应当立足长远,在提升文化内涵和旅游体验上下功夫。
第三,要强化景区管理,很多景区都把商品承包给个体商贩,只要收了租金,商贩卖什么他们都懒得管,这也导致了旅游纪念品市场的混乱,不禁是缺乏特色,还会有很多假冒伪劣。因此景区管理部门要下大力气进行规范管理,对景区店铺卖什么、怎么卖、什么价都要有统一管理。
以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走过不少地方,觉得发展同质化是目前旅游市场一个共存的问题。比如说古城,全国众多的古城,除去极少部分特色商品,大部分都充斥着非洲鼓、纱巾、CD等。
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原因是景区景点规划不清晰,市场行为过重。今天看鼓挣钱,全国的景区都一股脑卖鼓;明天CD有赚头,各个景区又到处都是卖CD的。因为很多景区求规模、求效益,加大招商引资,进来的金主爸爸也是以效益为主,很多当地原住民都搬迁出去,做生意的基本都是外来客商。
旅游特产要有特色,要创新,个人觉得必须要和当地文化等产业融合,共同发展。中华民族经历几千年发展,每个地方都留下了独一无二或是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发展旅游必不可少的要将文旅融合。
有人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确实是这样的。想想北京故宫的文创产品,手机壳、玩偶、扇子,这些融合了故宫特色和古代皇家因素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目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应运而生,今后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势必更为紧密。可以预见,一些独具特色的特产、商品也会脱颖而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