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诸葛亮穷兵黩武,搞得蜀国老百姓面有菜色,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支持他?
蜀汉,曹魏,穷兵黩武诸葛亮穷兵黩武,搞得蜀国老百姓面有菜色,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支持他?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诸葛亮穷兵黩武,搞得蜀国老百姓面有菜色,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支持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同的价值观能把问题反着看,用现代人利益至上的观点看诸葛亮的北伐也许叫作穷兵黩武。三国时代推行的是忠、孝、节、义,曹丕篡汉在蜀国看来那是大逆不道,反上作乱,乱臣贼子,神人共愤,违反了纲常,应与不共戴天,蜀汉这是为道义而战,师出有名,百姓自会拥护。其次汉祚即终,隆中对的战略愿景应予继续执行,取天下继大统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再次是诸葛亮受刘备三顾之恩,托孤之重,怎能安享太平之福,忘却了初心。第四以战求保,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时时警醒将士任重而道远,居安思危,万不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使众将士忘记了统一中原之大业。第五诸葛亮自知军中将才凋零,趁一班征战将士和自己尚在,拼将一死或可有所作为。综上也可说是诸葛亮北伐的初衷。历代被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人格力量所感动,同情和支持也在情理之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题上说诸葛亮穷兵黩武、使蜀国百姓面有菜色不过是纯粹地主观臆断,毫无根据可言。诸葛亮深受蜀中百姓的爱戴与拥护,这是毋庸置疑的。
诸葛亮死后,蜀中百姓私自给立庙祭祀,这种当时有违礼法的行为官方屡禁不止,最终迫于无奈,蜀汉官方在沔阳为其立庙。而且在蜀汉后期,一旦有政令施行,只要一说是武侯之子诸葛瞻驸马提出的,百姓们立马十分地配合。这一切都说明,诸葛亮在蜀地百姓心目中地位是崇高的。要是诸葛亮真的生前穷兵黩武,弄得百姓饭都吃不饱,又怎么会得到百姓如此这般的爱戴呢?
现在我们来说说诸葛亮北伐是否真的是穷兵黩武的行为。不少人受演义影响,认为诸葛亮自建兴六年到建兴十二年这六年间连年征战(所谓的六出祁山),这里就存了很大的误解。诸葛亮真正全力伐魏的战役只有三次,第一次是建兴六年出兵攻祁山,此战因街亭和东线的箕谷的失利,被迫放弃拿下的陇右三郡,以失败告终;第二次是建兴九年再出祁山,后因李严运粮不济而退军;第三次是建兴十二年,兵出斜谷道,据五丈原屯田渭水之滨,与司马懿对峙,最后身死前线。
看这三场战役的时间点就会发现,是三年一次的,也就是说每次大战后诸葛亮都要休整三年才会发动下次大战。而其他的,如散关陈仓之役、攻武都、阴平二郡、派兵深入羌中跟魏军打打遭遇战等等都是一些局部的小型战役。因此,说诸葛亮穷兵黩武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诸葛亮每次用兵都是考虑过民力的。
而且诸葛亮在屯兵汉中期间,施行休士劝农政策,劝导百姓重视农耕,同时兴修水利,使得汉中盆地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在军队里,诸葛亮施行军屯耕战,士兵们耕战结合,能够很好的补充军食。在诸葛亮死后,魏军从蜀军遗留的物资里得到了大量的粮谷和图书,可见蜀军北伐的供给是稳定和充足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需要申明一点:没有任何史书或者文献资料记载诸葛亮北伐期间蜀汉“民有菜色”,反倒是有曹魏“民有饥色”的记载。因此,诸葛亮北伐不是穷兵黩武,而是非常高明的战略。提问者这种观点显然是不了解历史而在毫无根据地想当然。
史载:【亮所能者,日用兵而民不知兵,日调赋而国不知赋。军农并行,若行无事。以周公之法寓以管子之令,而天下莫能窥其间,是以神也】
史载:【(诸葛亮北伐)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实际上正是在诸葛亮的不断北伐打击下,导致曹魏民有菜色。只是诸葛亮去世二十五年后,由于黄皓乱政,才出现了蜀汉民有菜色的说法,但这跟诸葛亮北伐已经没有关系。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战略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发明家、书法家、画家。诸葛亮是数百年难遇、具有经天纬地能力的绝世大才,既精于内政管理,又善于谋划方略、统兵作战。为了“恢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天下”,人品高洁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首先,诸葛亮内政管理非常卓越。他兴修水利,劝民农桑,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非常高的蜀锦与盐铁业。诸葛亮治理下的蜀汉,政治清明,执法公平,经济快速发展,民风肃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充分发挥了老百姓的工作能力。其中精美的蜀锦受到各地人们的喜爱,销售到了魏吴各地及其宫廷,甚至远销到了西亚、中亚和古罗马帝国,充分发挥了蜀地妇女的劳动积极性,价格高昂,经济效益极佳。蜀汉人均经济效益是魏蜀吴当中最高的。这使得蜀汉战后恢复能力远超过曹魏。
其次,诸葛亮用兵谨慎,并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而是采取长期、多次北伐的策略,其每次北伐均是量力而行,民众感觉不到诸葛亮用兵对民生的影响。诸葛亮北伐期间蜀汉并没有出现“民有菜色”,其几次粮尽退兵,并不是蜀地后方缺粮,而是受制于蜀道艰难、路途遥远,后方的粮草物资难以通过崎岖难行的蜀道运送至北伐前线。
再其次,诸葛亮北伐战场基本都是位于曹魏地盘,并都是以少对多,在大力消耗曹魏国力、迟滞及扰乱曹魏经济发展的同时,自己尽量以战养战。
诸葛亮每次北伐都是对曹魏经济以及国力的巨大破坏,而蜀汉自身消耗很少。其第一次北伐时,将曹魏陇右地区搅动的天翻地覆,并迁移天水数千户民众至汉中,还收服了姜维等一大批人才,弥补了蜀汉街亭之战的损失,而曹魏是纯损失,未得到任何弥补;第二次北伐是一次小规模军事行动,是对孙吴的策应,属于“围魏救赵”,携带粮食不多,却让曹魏关陇军团来回奔波折腾,最后还歼灭王双追兵;第三次北伐占领武都阴平两郡;接着轻易击破曹魏三路大军对蜀汉的进攻,并发起阳溪之战,先后大破郭淮、费耀关陇军团;第四次北伐先是大破郭淮上邽四千精兵,接着抢割陇上小麦,随后卤城之战重创司马懿大军,最后歼灭张郃及其追兵,自此曹魏畏蜀如虎;第五次北伐屯田于渭水之滨,把司马懿二十多万大军堵截在城池里白白消耗粮草。
上一篇:有不收利息的商业银行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