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3.15晚会曝光的假核桃露商家说的“跟踪中模仿,模仿中创新”?
山寨,核桃,假货如何评价3.15晚会曝光的假核桃露商家说的“跟踪中模仿,模仿中创新”?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3.15晚会曝光山寨饮料,生产过程脏乱差,原料无核桃、花生,使用添加剂香精,蛋白质为零。有厂家人员在直播中说:“啥子才用核桃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法律的归法律,可以相信,在被央视今晚曝光之后,这些假核桃露的厂家和商家肯定会被抓一批罚一批判一批。然而,这次风波过后,农村的夹核桃露、假酸奶……各种假副食品会被禁绝吗?我不敢有丝毫的乐观。
先给大家看几张图吧。
这些山寨到滑稽的假冒商品,只是农村市场上无数“李鬼”的冰山一角。可以说,我们在城市超市可以见到的畅销食品,在农村小卖部都可以找到山寨的代替品。只要价格更低劣,就能哄骗住村里的老人和留守儿童,莫说蛋白质含量为零的假核桃露被公开摆卖,那些假冒牛奶饮品里,又何尝有一毫克的蛋白质?只要吃不死人,招致刑事打击,造假售假分子所谓的“跟踪中模仿,模仿中创新”几乎是必然的逻辑。
这要从农村的现实情况说起。无论从生活方式、建筑形制还是消费习惯来说,农村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向城市看齐。而在这个过程的初期,或者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对城市的模仿都会有些四不像,表现之一就是山寨商品肆虐。
要解决这个难题,就要各职能部门真正尽到责任。山寨得再花哨,制售链条再隐秘,为的都是不当的暴利,都必须与消费者见面,这就决定了对山寨商品的打击不但可以追根溯源,釜底抽薪,更可以通过探访查究农村消费一线,顺藤摸瓜,其实难度都不大,只要相关部门重视。
另一方面,农村消费者也要提高防范意识,积极学习消费常识,不能像以前一样尽图便宜,而置自己的消费者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于不顾。至少我见到的不少农民,都是知假买假。假核桃露等很多山寨品,在农村都是用来送礼而非自己享用,更助长了这种歪风邪气。
要破局,只能寄望于农村市场的年轻消费者。至于中老年人们,一直被骗得很惨,跟保健品、保健器械和理财骗局比,几箱假冒核桃露真算不了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的不好听点,这就是混淆概念为自己的违法谋求合理性。
他们不是模仿,更没有创新。
模仿和违法山寨是两码事。
美国生产了一辆车,然后中国人拿去模仿了一下车子的外观,这叫模仿。
比如著名的众泰就是模仿典范,
当然这个也是违法的,但是呢至少在当前,中国对汽车这个外观保护那是要求很低,所以我们很少看到这些名牌汽车公司起诉,或者,起诉了也没用,比如曾经本田起诉过,结果还败诉了。
但是有一点就是很明确,这个众泰汽车,他是符合了中国当前汽车生产的标准,换句话,他是一个合格的汽车。
尽管不是保时捷,但至少他是一辆合格的汽车。
而山寨饮料呢?
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是模仿别人的品牌,而是他们根本不规范的生产制作,事实上,是违法了食品安全法,给公众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可以说是在生产毒药。
我们去看一看山寨饮料的生产过程
这是山寨饮料的色素勾兑
这是他们的包装
这是他们的小作坊
你能想象这样的生产地方,生产出来的产品,包含了多少的有毒成分,又有多少病菌在里面?
而这样的饮料最后流入到市场,被人们饮用了,那是直接对健康产生了危害。
这也是为什么说要坚决打击这些山寨的食品,因为他们是在害人。
国内的食品安全已经够严重了,然而危害重大的往往不是那些正规厂商的产品,而是这些无任何生产安全凭证的小作坊的产品,那才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
所以,要坚决取缔这些不安全的山寨饮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个制假售假,质量卫生都不能保证的商家说出这句话,纯粹是失去道德底线的巧言令色,混淆视听之词。“跟踪中模仿,模仿中创新”该模仿创新论的目的旨在于鼓励筚路蓝缕的创业者,要从大流中走出自己的路,最终完成创新。可315曝光的假核桃露商家,将欺骗当做模仿,将篡改当做创新。实在是跳梁小丑的登台唱戏,令人愤怒。那么到底该如何整治假货市场,如何杜绝该等荒谬言论,就成了我们愤怒过后要冷静思考的问题。
一:提高版权意识,对“假货”零容忍
我国公众的版权意识虽然在近年有所提高,但商家的造假风气还是流传盛行。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政策与执行不够“严厉”,不够“苛刻”。一些地方的制造业因为造假出名,带来不少的经济收入。于是相关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商家的“借鉴说”,造假规模太大无法规避之由,淡薄版权意识,松懈执法力度。作为社会唯一能够寄予期望,有能力打击假货的国家机器,应该担起对公众身心健康,消费权益,以及捍卫版权的责任。
蝗虫虽小,集聚成灾。我们不能因为假货商太狡猾就无奈纵容,也不能依靠媒体力量曝光后才去整治处理。不论从修改法律,还是从执法层面来说,如果相关部门能有所反思与行动,我想才是这则新闻真正的价值。
二:辨清是非,提高眼力
如今假货市场的“质量”在逐年提高,由过去的普通模仿变成了“精仿”。一些日用品居然还可以瞒过公众眼睛,堂而皇之进入超市与商场。就说过年期间遇到的一种假核桃露产品,上面找了一个身形相仿的替身代言,还剪了和原版的同款发型。莫说老年人眼睛昏花,就连年轻人可能都不能一时分辨出来。由于奸商越来越“细致”,节日里假货的重灾区由农村逐渐触及到城市。在高利润面前,我们已经不能指望进货的店主能义正言辞地拒绝假货厂商。所以只能留个心眼,买东西时不要太过急躁,仔细挑选辨别,也是对自己与他人的健康安全负责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