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哪些关于结婚的民俗?
新娘,新郎,方家有哪些关于结婚的民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哪些关于结婚的民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是比较有趣的,关于结婚的的民俗,我倒觉得我们家乡的习俗比较特别一点。下面我就讲一讲我们家乡的结婚民俗。
一是催妆::结婚头天晚上,男方家舅舅和媒人等相关人物去女方家催促女方提早收拾好行装,,以便在第二天来迎娶.。这实际上是男方家来办理诸如财礼等各方面的手续,对于明天的流程和女方家的一些要求再一次核实,以免第二天遭闭门羹。办完手续,双方开始痛饮,男方家非得有一个海量的人物才不至于被女方家全部灌倒。
二是成婚当天,男方用亲车迎新娘到家(一般在双方约定好的时辰)。亲车到男方家门口时,燃放鞭炮、跨火盆,由新郎将新娘从亲车内抱入洞房。鳏寡孤独、孕妇、属相相克者一律回避。专门有娶亲人(男女各一人,会对新娘交代相关事宜)。女方家有陪嫁物品运到男方家。其中一个县上的民俗则是,要是哪家娶媳妇,如果是明天结婚,男方家里就要准备在明天的凌晨两三点点到女方家里,赶天亮之前就要把新媳妇娶回家。
三是入洞房后,饮交杯茶。以两个茶杯系以红绳,新婚夫妇交杯共饮圆圆茶,象征欢乐好合,百年偕老。
上面的民俗可能和别的地方的有冲突,但是有些还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其实还有诸多的细节,在这里不能一一写出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民间,从择婚、议婚、定婚、结婚等许多方面形成了繁多驳杂的民俗,列举如下:
一、“姨娘亲,打断筋,侄女当媳姑当婆,近亲害处多又多",此为大忌。
二`两个忌日(清明节、农历十月初一)禁忌嫁娶。因为此两节为鬼节。
三、一家族內禁忌通婚。有伤佗理道德。
四、异辈通婚是民间最典型的乱伦行为,必在禁忌之列,特别有直糸血亲关系的,忌之最甚。
五、禁忌婚前性生活。有违中华民族传统观念和法律规定,是不道德行为,受社会和家庭鄙视。
六`禁忌由女方主动要求嫁娶。俗语:“典当勿催赎,女人勿催嫁。"婚期一般由男方提出,以免男方怀疑女方有短处,恐怕时间长了易败露而迫不及待出嫁。
七`骨血倒流,一辈子发愁。意谓外甥女不能嫁给舅家表兄弟。
八、结婚送新娘子的轿子或车不走回头路。担心走回头路就意味着重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祭祖。男方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拜祭祖先。
2、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迎亲礼车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待新郎礼车到达女方家,会有男童持茶盘等待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童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新娘,此时,伴娘团会阻拦新郎,不让新郎见到新娘,伴娘团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方可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别。
7、新娘由伴娘陪伴,伴娘持红伞互送新娘登上新郎礼车。
8、女方家返回男方家途中,同样一路燃炮。
9、进入新郎家后,向男方父母施礼敬茶,并改口称男方父母“爸爸、妈妈”,新郎父母给新人封红包。
10、喜宴流行中西合璧,开始用餐,新娘换中式敬酒服。新郎新娘轮番敬酒。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各家习俗不同,民俗存在差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民间结婚的民俗,各地也有所不同,俗话说,十里不同俗。但是基本是大同小异,结婚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所以在以前对这个非常重视,形式也是比较复杂多样,各地这种婚俗都已经成了一种民间非物质文化。
定婚以后,选定迎娶的日子一般要请阴阳先生看黄道吉日。寿阳一带称为“会择”,大同等地则称为“择期”。选定迎娶日子以后,男方要正式写帖通知女方。雁北一带称为“通书”,晋南等地则称为“送好日”、“下知帖”。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吕梁一些地方,到此时才正式送财礼给女方。以前定婚行聘,为“小送”;现在临娶“纳币”,为“大送”。 山西大多数地区在迎娶前几天或头一天,也有的在迎娶当天早上,男方要打发人往女方送钗钏首饰、衣装、酒肉等礼物。这一仪式叫做“催妆”,意为催促女方做好出嫁准备。太谷等地把“催妆”称为“饷飧(sun孙);大同一带,男方要送面粉和肉给女家,面粉叫做“离娘面”,肉叫做“离娘肉”。 一般在出嫁前一天,女方 “送嫁妆”到男家。嫁妆旧时一般为桌椅箱柜、衣服被褥及梳妆用具,都要贴上大红喜字或扎上红布。忻州、雁北等地讲究在嫁妆中的面盆里放核桃和枣,然后用大红剪纸盖上;晋南襄汾一带则讲究在枕头里装上筷子、核桃,鞋里放上麸子,被子四角缝上枣和花生。这些习俗都是表示希望新婚夫妻早生贵子,儿女双全及夫妻感情和美、有福有缘。收到妆奁后,男方要回送女方一些礼物。太原一带,男方回送女方的是清酒、猪头和蒸卷,称为“上头盒”。 出嫁前夕,女家还要给女儿“上头”和“开脸”。“上头”,即改变头发式样,把辫子盘成发髻。“开脸”又叫“开面”,其实是新娘进行美容修面,并以此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一般是请一个“全福人”,即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儿女双全的年长妇女,由她用细丝线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并修细眉毛,剪齐鬓角。“上头”,“开脸”之后,女方要宴请本族尊长和邻里乡亲,同时款待即将出嫁的女儿。民间认为,女儿一上头,就是人家的人了,娘家须以客相待,所以筵席非常丰盛,女儿也被安顿在筵席的首位。 晋南襄汾一带,在女儿出嫁前夕还有“踩花堂”的习俗。一般是由女方派两名能言善辩的妇女,打着喜字灯笼,提着小箱子,抱着个瓷娃娃,在夜里二、三更天到男方家中去。进了新房后,女婿取出箱子里的镜子照照脸,意为新郎、新娘见面;来人在瓷娃娃两腿之间洒点水,意为贵子洒尿。然后,男方再给来人些喜钱,并把她们恭恭敬敬地送走。 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或小叔子带领迎亲队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上一篇:容祖儿与男友“分手”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