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的人,食无求饱如何理解: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君子一一非小人,大丈夫也。
食无求饱一一食,饭。无求,没有要求。饱,不饿。意思就是饭没有什么要求,也就是没有什么好孬,能吃饱不饿就行。
居无求安一一居,住处。无求没有要求。安,安心。意思是住处没有什么要求只要能住下就要安心的住即可。
敏於事一一敏,敏捷。意思是说勤於做事,不能拖拖拉拉。
慎於言一一慎,谨慎。话到嘴边留半句。
就有道而正焉一一就是有道的人就是正人君子。
可谓好学者已一一可谓,也就是。好学者己,已经成为有人向你学可的人啦。
君子之人,对生活没有追求,没有欲望,食物能充饥能吃饱就是了。一间茅屋能容身,能避寒躲雨挡风足已。但不能懒惰要勤于做事,不能拖拖拉拉。说话要有分寸,话到嘴边留半句,不能顺口胡说。正是祸从口出,话多伤人。这样的人就是有道的正人君子,就会有人学习自已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理解字、词,句的含义,
只有扫清了词字的障碍,才
能更好地领悟全句的意思。
“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指敏捷,引申开来即行
动快捷,做事利索,不含糊,
不拖泥带水。也即行动勤勉。
慎:指谨慎。引申开来为说
话不宜过多,过于张扬。言
多必有失(失误),所以言要
谨之慎之。
整句话的意思是一一
君子,饮食不宜求饱,居住
也不求其安。行事敏捷勤勉,
慎重少言。又常虚心向有道
之人求证自已的是非曲直。
这样才算是好学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人历来推崇“君子”而排斥小人。这段话主要是对“君子”行为的评论和推崇。
《资治通鉴》曾言:德胜于才者,谓之君子。而这里,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君子”,并提倡向君子学习:
“君子食无求饱”,即:(尽管民以食为天,但是)君子则对于“食”(吃的),吃什么,吃多少……不会过分追求。此“饱”,做“不过分”解,比较合理。
“居无求安”:君子对于住所,也没有过分的要求。“安”的本意是:安宁、舒适……此处,亦做“不过分”解。
古人惜字如金,从原句意思看,上两句过后,实际上是有个转折的。即:“敏于事而慎于言”:(但是,君子做该做的)事,却行动敏捷,毫不犹豫,而且,从不乱说话(即:不吹牛,不撒谎,不光说不做,也不言而无信)。
“就有道而正焉”:“君子”行事,则顺从客观规律,恪守道德法规,而且,行为端庄,作风清正。
“可谓好学也已”:所以,人们都以君子为榜样,(愿意)学习他们的品质和行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家的思想首先講的就是修身。“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其中最為典型的學子莫過於顏回。“一瓢飲,一簞食,住陋巷,顏不改其樂。”顏回所追求的人生覌正與上述的觀點相契合。
春秋戰國時人們的思想境界,今天依然有他的存在價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是这样世界乐也。也省得反贪更无贫穷,只有毛泽东时代,其他的不要百姓命都是好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者,正也,以正来统领大众的人。子,您,表尊称。您作为榜样正统领大众的人,自己至于正直的人,致力于道的人,在食欲方面要求少,居住的场所不追求过于舒适。也就是君子应该断贪欲,格物致知。“敏于事慎于言”。敏,聪明,智慧。敏于事,就是做事依智慧,理智,据理。依智不意识,即不凭感情处理事情,世间人往往是依识不依智,学了很多知识,不把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而是拿知识来说事,这就不属于敏于事。慎于言,就是不要说无益,无有意义的言语。体现了不说空话,废话。做到格物致知,依智不依识,不放空炮这些,您就是在行道,就是所谓的好学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