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操为何要杀死杨修和孔融?
杨修,他的,杀了曹操为何要杀死杨修和孔融?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曹操为何要杀死杨修和孔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杨修和孔融二人都是狂妄之人,恃才傲物,仗着自己的小聪明挑战曹操的权威,曹操先杀了杨修,后杀了孔融。
一、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这件事有官方和民间两种说法。杨修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老爷爷是汉朝太蔚杨震,老爸是曹操的尚书令杨彪。杨修可谓含着金钥匙出生,长大后聪明伶俐,尤其文采出众,颇受曹操的重用,一直管理曹操的内务工作,也就是做了曹操的主薄。
曹操杀杨修坊间传闻说曹操嫉妒杨修之才,说杨修太聪明,事事都看透了曹操的心思。比如“相府阔门”事件;“一盒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
甚至说有一次曹操和杨修路过曹娥碑,曹操看到碑上刻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大字。曹操就问杨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要说出来,你写下来,让我想想,杨修于是立马写了下来。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也想出来了。”于是曹操也写了下来,然后两人答案一对照,果然意思一模一样。答案是这样的:
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一个‘好’字; 臼,是承受辛苦的事。受辛苦合成一个‘辞’(辤)字:这就是‘绝妙好辞’。”
看着答案,曹操心里酸酸的,表面却笑着说,“我的才能赶不上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路。”
曹操想到之前自己做的那几件事,无不被杨修一一看穿,于是怀恨在心,杀杨修的心从那时就有了。
后来曹操进汉中时,久攻不下城池,于是萌生了退兵之意,到了晚上,曹仁问曹操夜间的口令,当时曹操正吃鸡,看着鸡骨头,顺口说了“鸡肋”这词,于是曹仁传达了夜间口令是“鸡肋,”,当杨修知道曹丞相夜间口令是“鸡肋”时,悄悄告诉属下提前收拾东西,说曹丞相马上要撤兵,众人好奇的问,你怎么知道曹丞相要退兵呢?杨修说:“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公不日就退兵。
当夜曹操夜间查岗,发现杨修的大帐士兵忙碌的收拾东西,一问说主公要退兵,我们提前收拾好东西。曹操大惊失色,谁猜透了我的心思?
曹操叫来一个士兵,士兵说:主薄杨修说丞相要马上撤兵了,曹操这个恨啊!我怎么想的杨修都看透了,于是曹操找了个“惑乱军心”的罪名杀了杨修。
坊间说曹操嫉贤妒能而杀了杨修,仔细想想这个理由不靠谱,曹操并不是嫉贤妒能之人,他手下的谋士如过江之卿,人才济济,像荀彧、荀攸、程苙、贾诩这些人哪个也比杨修有才有谋略,也没见曹操杀谁。所以说坊间传说的不可靠。
曹操杀杨修官方给出的理由是这样的:
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引自《三国志》
以上这段话大致意思是,曹操考虑到杨修曾帮助曹植做太子,又是曹植的谋士,曹植的一些举动都受杨修的影响,当确立了曹丕为太子后,曹操害怕曹植在杨修这样的谋士唆使下,争夺太子位。害怕曹植形成小集团,对曹丕的地位形成威胁,于是决定杀杨修,这才是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
至于说杀杨修还因为他是袁术的外甥,这说法不靠谱。想当初,抬棺战关羽的庞德庞令明就是马超的手下,庞德的亲哥哥还在刘备手下为将呢,曹操也没杀庞德,所以说,杀杨修不是因为他是袁术的外甥。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政治需要,防止曹植和曹丕争权,曹操不愿看到骨肉相残的局面,故杀了曹植的智囊杨修。
二、曹操为什么杀孔融?
我们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吧?孔融从小确实出类拔萃,四书五经无所不通,堪称东汉神童不愧为孔子的后代。但是神童长大后跑偏了,孔融常常发表一些出人意料的言论,比如,他说天下做母亲的都是抱窝的母鸡,小鸡孵出来,鸡蛋皮还有什么用,?把母亲的肚子形容成一个容器,把做父亲的形容情欲发泄者,儿女只不过是副产品。
说实话,这番言论在当时简直大逆不道,是违背儒家思想的,他就像周星驰这样的无厘头一样,他的言论也像周星驰这样无厘头人物说过的话。他玷污了孔子的名声。
孔融越来越像一名现在的“愤青”,说话不经大脑,言论不符合正统思想,更有甚者,公然对抗曹操的命令。几次在曹操推行新令的时候和曹操过不去。又冷嘲热讽。
当时因为战乱频起,天又灾荒,民不聊生,所以曹操下令禁酒以节粮,孔融就去书讽刺曹操说:商纣王淫乱误国,你还不禁止婚姻啊!于是曹操免了他的官,但孔融不思悔改,常常在家: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继续发表不当言论。”;
曹操破袁绍后,曹操的儿子曹丕娶了袁绍的儿媳为妻他又调侃道:“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因为孔融博学,还以为是书传所记,就问孔融出处,孔融就说:“以今度之,想其当然耳”。言外之意就是,逗你玩呢!曹操忍无可忍,找了个借口杀了孔融。
撰文/秉烛读春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杨修的事大家都知道,我就说说孔融吧。一开始呢,曹操需要孔融这个大名士,来为他点缀门楣,在得大名士之心即意味得天下人之心的风尚中,孔融的点缀可为他增加难以估量的政治号召。善于用人的曹操,对孔融的到来,除了欢迎,还给予了包容,包容他的投汉态度,包容他的书生意气,包容他的名士脾气。总的来说,在孔融入许后初时若干年头,与曹操的关系处在尚可以的程度上。
他在政治实务上毫无建树,然当名士领袖,在曹操的承认下,当得非常的出色。他“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融闻人善,若出诸己,言有可采,必演而成之,面告其短,而退称所长,荐达贤士,多所奖进,知而未言,以为己过,故海内英俊皆信服之。”"在名士中享有巨大的威望。 孔融作为名士领袖,与政治领袖曹操的关系,其突出的表现为:调节曹操和名士的矛盾,庇佑名士的安全,使曹操保持好士的令誉。
这在杨彪一事上,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以与袁述联姻为由,将他打入囹圄,准备问以大逆之罪。孔融闻讯,忙挺身而出,面谏曹操道:“今天下缨"缙绅,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辅相汉朝,举直厝枉,致之雍熙也。今横杀无辜,则海内观听,谁不解体!孔融鲁国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这段谏言,是设身处地从曹操的利益出发,以提醒曹操注意与名士的关系,不要做出惊骇天下视听的糊涂之举。
上一篇:坐标合肥3年前就辍学毕业了,家里条件不算好,现在特别迷茫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