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乡村振兴与城镇化是否矛盾?
乡村,城镇化,农村乡村振兴与城镇化是否矛盾?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认为这是矛盾的,农村城镇化是不可能的,农村污水,垃圾没人给处理,农民祖辈都生火做饭取暖,种养增加收入,如果你不让生柴做饭取暖,又禁养,那相当于断了百姓的活路,这种现在几千年了现在就突然禁止了,可想而知,根本没为老百姓着想,农村收入会越来越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两者很矛盾!城镇化后又振兴乡村,赶鸭子上架不成又来乡村整家畜和农房,设想一下城镇化达60%后真的有那么多就业岗位吗?还有一条国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可行吗?就是种地不赚钱也说是就业岗位?现在大量的进口农产品对返乡创业是好事?中国农业实体经济深加工已被边缘化了,未来返贫现象会矛盾化的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弄清两个概念:1、什么是城镇化,为什么要进行城镇化?2、振兴乡村的主体和主导。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城镇化?为什么要进行城镇化。城镇化 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即农村人口向城市或镇转移。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完成落后农业国向发达工业国跨越的必由之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是一件好事。
第二个问题,振兴乡村的主体和主导。毫无疑问,振兴乡村的主体是青壮年劳动力,而不是妇孺老弱。主导理所当然是政府(有乡贤大咖牵引助力发展的村子属个案,不具普遍性)。
立足上述,乡村振兴和城镇化是否矛盾,可做两个方面的解读:
1、矛盾。城镇化的一个指标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移民潮中比重最大的是最具生产力的年轻一代。相比孱弱的农村,城镇各种资源相对丰富集中。而他们(她们)也正是日益发展中的城镇需要输入的血液。丧失了振兴乡村的大量生产力,青壮中间力量,谈振兴乡村犹如纸上谈兵。
2、不矛盾。推进城镇化建设,把大量的农村人口变为城市居民,城市可以利用农村丰富的剩余劳动力,降低产品生产的成本,农村也可以利用城市的发展,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双赢。当然发展的前提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这很能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各区域情况不同,城镇化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虽然褒贬不一,但是不乏可圈可点。老家的城镇化也许是一个有益的借鉴。
老家坐落在闽北山区,建阳新区麻沙镇。改革开放前,镇里有两家省级企业_造纸厂和修配厂,其规模和效益在地区一枝独秀。因为空气污染和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企业屡遭投诉。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的时代号角,吹响了小镇大刀阔斧改革的音符。
一,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开发森林、垂钓等旅游环保产业。
1、关闭了造纸厂这个污染空气和水资源的落后企业。还小镇和周边村子一个天朗气清的好环境。
2、发展特色旅游,盘活周边村子山水。水南村的楠木林,远望蔚然而深秀,近看古木苍天,姿态各异。小的像胳膊,粗的几个人合抱不过来。置身其中,仿如远古时代。早前电影(碧血剑)拍摄时,曾慕名来此取景。当时未开发,垃圾充斥,荒草坟冢骇人。现在政府投入资金进行整体规划并完善周边设施。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争相一睹千年楠木的沧桑风采。冷清的村子逐渐热闹起来。水上旅游项目在筹备中,农家乐也悄然兴起。牛头岭的垂钓项目也吸引了不少垂钓爱好者。
,二,完善城镇功能基础设施。修建广场,河边公园,升级改造公路主干道,路好走了,方便周边村子农副产品的运输流通。要想富,先修路。
三、政府扶持当地发展特色经济,做好鼓起呐喊的角色。鼓励种烟、草莓、甘蔗、葡萄、、甜瓜等收成较好的经济作物。比如老家种淮山形成规模,政府建立网站,公路旁树宣传牌,微信,报纸等新旧媒体配合宣传。没有了污染,生产的农产品品质提升了,销路也广了。同时鼓励农民办厂,对淮山进行加深工销售,提高产品利润。淮山收获季,老人进场给淮山去皮,老人也能赚钱,还赚不少。
现在有些跟随子女外出的部分父母,年轻人返村发展。老家空气好,水好,居住环境好。生活条件也在改善,如政府出资修建广场舞场地等。当然,外出打工谋求发展者仍有。农村本就人多地少。出去的一部分基本不影响农村的生产劳动,仍有可供雇佣的劳动力来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实在不够,还可以就近到外村雇佣缓解劳动力紧张的局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矛盾,乡村振兴也是城镇化的一部分啊!就是让没钱的农民集中成为小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不知道,但是于粮食价格有关
上一篇:如何养好牛犊?初生犊牛如何护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