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2月22日,陕西西安一景区附近车满为患,一些村民让在麦田里停车收费,你怎么看?
小麦,麦苗,停车场2月22日,陕西西安一景区附近车满为患,一些村民让在麦田里停车收费,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2月22日,陕西西安一景区附近车满为患,一些村民为了方便游客停车,也为了自己能挣到钱,临时把麦田开辟成了停车场,并收取一定费用。
有网友提出质疑:农田改停车场经营性收费?蓝田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回应说到:“因为有些人他没在农村待过,他就不理解,他老觉得,哎呀这么好的麦苗,你看看糟了,这太不人性化了。”
“第一,它不影响今年收成,因为冬天这个麦苗,它经过碾压也不怕,后期还能恢复。”
“第二,确实对农民来说,你种一年两年都不如这集中的这几天挣的钱多。”
“因为人流量太多,没有办法提供更多的停车场。平心而论,站到农民的利益,它确实挺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乡村游很火,每到旅游旺季,很多城里人驾车出游,到乡村亲近自然,看看乡村景色,品尝农家野味,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春节而言,乡村更有年味,有秧歌社火表演。但是,一般的乡村不会有停车规划。就算袁家村、马嵬驿、白鹿原影视城等民俗风情村,在旅游旺季停车场也难满足停车需求。更何况一些乡村没有停车规划,停车也是一个大问题。
对于游客把车停在麦地里,官方已经回应了。在关中一带,冬季的小麦生长缓慢,踩一踩不受任何影响。以前小时候,村里过年唱大戏,戏台都搭在麦地里,买卖各种吃的、用的都围绕戏台依次展开,立即就形成一个大的集贸市场,大家叫“赶会”。等会一结束,戏台一拆,一切恢复原样。到了芒种过后,该收割小麦了,产量不受任何影响。
所以,麦地里停车,既解决了游客的停车难,又让附近村民多了收入,而对小麦没有任何影响,多赢的事情自然皆大欢喜。之所以有人质疑,估计是对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小麦的生长情况不熟悉,可以理解。不知者不为过,而官方的客观回复值得点赞。客观情况客观对待,权衡利弊得失之后,从客观实际出发,不一棒子打死,这种做法才是务实的表现。不能有人质疑,就赶紧停止,其实也是没有担当的一种表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麦田停车虽然是临时行为,做为农民,能多收入一点,就多收入一点吧,麦田毁了,过了这几天,复耕还可以种别的。再说了,农民也不傻,种地的收入少,时间又长,价格又贱,这几天的收入可能比一年的收入(按天,按劳力,按投入计算)都要划算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的人造景点越来越多,大都是千篇一律,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只是钢筋混凝土的堆积,占用良田,毁坏了美丽的自然田园风光,得不偿失呀。现在这样那样的所谓的工程,项目铺天盖地,人类在地球上的扩张建筑蔓延太快,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严重影响了地球上其他生物的生存,地球已经不堪重负。所以针对以上问题,那些急功近利,在农田里搞停车场的行为实在不应该。没有地方停车,那就不要开车了,不去也行呀,多去欣赏一些自然田园风光不是很好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谓是无知者无畏。先科补一下农知。在北方越冬农作物中,唯独小麦有个“分蘖”的特性,在北方旱地一粒小麦种子下种发芽出土后,季节进入冬季,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刚出土的小麦极容易被干旱冷冻致死,所以,土地上冻时节,农民就会用骡马或牛驴套上专用石磙(直径约300mm,长约2m的石磙)在麦地进行碾压,如此,一则可以麦田保墒,二则,把麦苗碾压受伤促其“分蘖”,既一粒种子发一颗芽生出三至六颗不等的麦苗。如此小麦才会丰产。有些农户在隆冬季节还会在麦地里放羊,但不可以放牛,因为,羊是用牙齿啃食麦苗叶子,而牛则是用舌头捲食麦苗,常常会把麦苗连根拔起。需要说明的是,开春后,麦田就“禁止入内”了。简而言之,麦田停车场是善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这则新闻中可以看出这些年旅游行业发展的突飞猛进,导致节假日各种景点爆满,景区原有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这么多游客的需求,特别是停车、餐饮、住宿、交通等方面。出现景区附近的停车场爆满的情况,说明当地政府对景区游客数量与景区接待能力之间的矛盾没有一个预判,从而导致出现游客的车没有地方停的情况出现。
景区当地的政府部门要加大力气发展停车场地,可以建造一批综合性的停车场,毕竟旅游旺季每年就那几天而已,可以把停车场开辟为村民娱乐、晾晒谷物的场地,平常时候村民使用,旅游旺季的时候停车,一举多得。政府还要引导景区当地的商户,加强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与服务,比如餐饮、住宿、纪念品等等。
小麦在这个季节被踩踏、碾压的话,并不影响小麦的收成,农民还能通过停车得到一笔不小的收入,是一举两得的事情。至于有些人觉得这样浪费庄稼,是他们不了解小麦的生长造成的,这个矛盾需要宣传部门加大宣传,否则会造成更大的误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