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自杀者的心境?
自杀者,你问,是一种如何看待自杀者的心境?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总是在新闻中听到有自杀者出现在我们生活,有人跳江、有人自缢,我们有谁直面过自杀这的内心?自杀是逃避是懦弱还是无可选择之后的决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杀不是懦弱,也不是逃避。网络上很多人嘲讽自杀的人,我就觉得真的很可笑,可笑,懂吗?谁说自杀不是看透了呢?如果你生活在一种极度压抑的氛围里。
比如你一天的时光是这样的。白天你看到无数虚伪的,恶毒的,冷漠的嘴脸。他们一次次的伤害你,一次次的将他们手上的抢对准你,却不杀了你,而是一次次的折磨你,还折磨的那么理所当然。你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是你错了吗。他们说没有,只是觉得好玩。你问他们为什么不杀了你,他们说因为规矩。你试图反抗,发现你不能,你反抗了,就会失去更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规矩。所以你不能,你必须忍受。
这时候有个领导人出现了,你以为他会帮助你制裁这些人。可是他却说:“我帮不了你,我必须和他们一样,否则我会成为你的,而且帮你解决他们并不能让我得到什么”你义愤填膺,质问他们:“那你们就要当做没看见吗,规矩也是你们订的,你们有权利啊”他回答:“但我还是不能帮你,因为我们还有上级,他们就是金钱,名誉,而且帮助你并不能让我得到什么”
这时候晚上了,你想,没有关系,至少我有父母啊,回到家了,他们理解的,他们会理解我的。可是你还没有将白天所发生的一切告诉他们,他们就开始将手上的抢对准你,说:“孩子,我们爱你呀,你必须要有所成就,否则这抢我们会一直举着。”你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你们不是爱我的吗?你们爱我啊!你们爱我啊!为什么还要这样?……你们不累吗,一直举着抢”他们说:“累,但我们是为你好”你心里默默想着,为我好,为什么不问问我快乐不快乐,为什么不问问我累不累,为什么不问问我活的好不好,而是一遍遍的问着我,你有所成就了嘛。
这时候你想,我不为任何人活着,我应该为自己而活。可是你问自己的时候,发现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在灰暗的世界里。没有快乐,只有痛苦,连世界都是灰暗的,牢牢的锁着你。你试图安慰自己,让自己开心起来,发现完全不管用,连思绪都不受你控制了,思维都是缓慢而迟钝的,你每天活的就想行尸走肉。
突然的思绪回来了,它说:“你这样活着有意思嘛?你想,你活着不仅仅自己不开心,父母还不开心,每天都是一样的生活,一样的折磨,一样的绝望。为什么不早点离开呢,离开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不会有任何烦恼,你的父母也只会难过个一年半载,之后回归平静,而你也解脱了,没有了开心,也没有了痛苦,你只是消失了而已,人啊,不是迟早都要消失的吗,你只是比他们早了点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想是一种深深的绝望吧,渗到骨子里,渗到血液里,渗到每个细胞里,人都贪生怕死,这种绝望却让人可以对生没了向往,我们没有过这么深的绝望,但对绝望每个人都不陌生!也许要在我们平时体会绝望的感觉上加上一万倍。我不觉得他们软弱,愿他们都往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头条君的邀请
为什么会自杀:
心理学是从个体水平来解释自杀的其着重点是心理发展过程与自杀的关系主要理论包括:
心理动力学理论:在Freud看来,自杀是一种主要来自个体无意识层的原发性内部冲突所致。对以前是爱恋着的,现在痛恨着的客体的强烈的、攻击性意向的内向投(introjection),使个体感到对自己愤怒和敌意,其结果就是抑郁,继而自杀。
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学者Karl Minninger在“人的自我对抗(man against himself)”一书中构想自杀是一种反射性谋杀,自杀者将对别人的愤怒向自我转化或把自杀当作一种自我惩罚的手段。他还描述了一种自我死亡本能(self-directed death instinct, 与Freud的死亡本能类似),提出自杀者的敌意有三个组成部分,即杀人的愿望,被杀的愿望和死的愿望。
另有些精神分析学家认为,自杀者从小就不善于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敌意和愤怒,形成强烈的自卑感和依赖个性。这种人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距离,企图通过自杀求得精神上的再生和重新构造自我。显然这类假设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如何看待自杀:自杀和人类自我保护本能是相违背的,是一种极端行为。多为长时间的郁闷,压抑,不顺造成的,人们应该学会放松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虽然没有经历过想要自杀的亲身体验,但是从新闻、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当中,都看到过这种案例。
作为局外看客的我们,会通过新闻介绍、剧情推动来看明白这个人身上发生了什么,会评判他是出于逃避还是懦弱,是无可选择还是义无反顾地决绝。
其实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我们自己在那种情况下,会做出什么选择,是否会和主人公一样决定自杀?或者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能让自己信服的答案。
但是,如果问我们自己,在那种情况下,什么会成为让我们收回通往自杀之路的脚步的因素,答案一定是能让自己信服的。
上一篇:新型红旗H5,性价比将高于奥迪A4,如果定价15万你会买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