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迪奥”狗“字红包让人尴尬,闹笑话是因为不懂传统文化吗?
迪奥,红包,中国文化迪奥”狗“字红包让人尴尬,闹笑话是因为不懂传统文化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迪奥”狗“字红包让人尴尬,闹笑话是因为不懂传统文化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编辑郭鑫认为:
每个年末,各大品牌都为中国的贺岁作品操碎了心,这背后一方面显示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看中了咱中国人的钱袋子。量体裁衣式的营销方式本无可厚非,但是,不了解中国文化就展开营销,就显得有些懈怠了。最近法国著名时尚消费品牌迪奥(Dior)的“狗”字红包引发热议,被人嘲讽“写个狗字就躺着赚钱!”
在中国,狗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含义,是最为典型的文化动物,是中国人养的最多的宠物之一,但同时也是被黑的最惨的动物。无论是以“狗”字开头的成语(狗眼看人低、狗急跳墙等),还是带有“狗”字的俗语(挂羊头卖狗肉等),似乎“狗”字就是自带招黑体质。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狗”字也被网络流行语广泛应用。单身的人喜欢称自己为“单身狗”,搞IT的称自己是“IT狗”,此外,考研狗、新闻狗、文案狗......的自称泛滥于网络。迪奥(Dior)印有“狗”字的红包,刚和“狗袋”谐音,引发骂人的联想,被人吐槽:“够了,这些大牌完全就是为了赚钱,一点自己的风格都没有。”
在西方人的生活中,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西方文化与狗相关的词和短语多显中性和褒义,人们甚至用狗的世界暗喻人类社会,因此可以看出,西方社会对待狗的态度,就像对待朋友。例如《忠犬八公的故事》、《人狗奇缘》、《灵犬莱西》等这些电影,都是歌颂狗的形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狗称人更多是有贬损谩骂之意,尤其是在岁末,中国人的精神正接受春节的洗礼,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年轻人看来,“狗”字似乎无关褒贬,但在年长的人看来,这并不是一个褒义词。“狗”字红包的尴尬,显然是迪奥营销团队对中国文化缺乏认知。
在这里,小编只想引用央媒的观点,缺乏创意的商品和不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只能适得其反。只想着赚钱、蹭个热度,而不去调研中国市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这样下去是不可能讨好中国消费者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迪奥这款红包一出来就被吐槽了,网友甚至给它取名和“狗带”同音的“狗袋”,是谐音也好,是骂人的联想也罢,汉字是写对了,但这红包你敢收吗?
中国人的购买力不可小觑,奢侈品行业销售额的近三分之一都来自于中国消费者,所以许多国际品牌都动了心思,开启了针对华人的“新春限量”模式,用“物以稀为贵”牢牢套住消费者(特别是女性)的心理需求,可以说是将节日气氛和饥饿营销完美结合。
然而,缺乏创意的商品和不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只能适得其反。国际大牌一点自己的风格都没有了吗?难道请个中国的营销团队就这么难么?只想着赚钱,蹭个热度,而不去调研中国市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这样下去是不可能讨好中国消费者的。
请走点心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